盞匠說建盞:“燒盞難嗎?”“不難。”“難嗎?”“難!”


盞匠說建盞:“燒盞難嗎?”“不難。”“難嗎?”“難!”


建盞是正燒的,燒時外部只施半釉,給在窯內高溫下流淌的釉留下空間,不至於一下流到底部產生粘窯。若釉流動性不大,就形成一圈不規則的聚釉。若恰到好處流成一滴珠狀,有欲墜之勢,就成“掛釉”,也就是咱們俗稱的“釉淚”。高溫之下,釉水會明顯的向下流動,我們都知道,建盞必須施厚釉,若釉薄,紋理不現;若釉厚,則會容易形成黏窯。而且釉往下流動,口沿處釉會變薄,容易形成幹口。


盞匠說建盞:“燒盞難嗎?”“不難。”“難嗎?”“難!”


還原氣氛

談還原氣氛,先說一個常識:“兔毫、油滴、曜變斑紋要在還原氣氛下形成,在氧化氣氛下釉面少有斑紋。”這就說明了構成斑紋的物質必須要在還原氣氛下才可以產生。

建盞釉屬於鐵繫結晶釉,結晶的物質是鐵氧化物,氧化鐵中有二價鐵和三價鐵,還原使三價鐵變二價鐵,二價鐵是強熔劑,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結晶物質處於不穩定狀態,直接影響斑紋的形態和色彩。故想要燒製出精美的建盞難!

因為建盞的燒製大多數釉色都需要在還原氣氛下燒成,所以燒製建盞必需嚴格控制窯爐的含氧量,這對窯爐的密封要求也是極高的。


盞匠說建盞:“燒盞難嗎?”“不難。”“難嗎?”“難!”


所以建盞的燒製難度是由建盞的坯釉性質(內因) 和火的變化條件(外因) 決定的。在建盞燒製時,也就是變數很多。越難燒的釉色變數越多,任何一個變數沒有掌握好,造成的缺陷不是一般的小缺陷,而是致命的。因此,建盞藝術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是純粹的陶瓷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