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釉色變化萬千,1300°以上的窯火,高度還原的氣氛,自然生成不同形態、大小、質感、排布、色彩的斑紋,奇詭瑰麗,蔚為壯觀。

釉色的無限可能,也常讓新手無所適從,怎樣的釉色才是值得珍藏,歷久不衰的?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前言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窯黑釉盞能在點茶、鬥茶盛行的宋代成為最受歡迎的茶碗,並在陶瓷史、科技史上成為黑釉瓷代表,其決定性因素就是它的獨特工藝,以及此工藝帶來的獨特釉色。

▼這隻難得的束口兔毫盞,藏於美國,以後會介紹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為了燒出建盞特有的鐵系分相-析晶釉[注1],建窯的工匠做出許多妥協與犧牲,以不可控的燒製過程,極低的成品率,終於換來極品、神品的存在。

釉色之於建盞,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所在,也是鑑賞的重要依據。而建盞釉色又是如此龐雜,新人入門總有一些困難。本文將其作一個簡單的梳理和介紹。

本文采用的釉色劃分方式

建盞的釉色斑紋,由於變化實在太多,古今中外的學者、文人都常給予不同命名方式及分類標準,至今未曾統一。

古陶瓷學家歐陽希君先生將建窯中一次上釉、自然結晶呈色者分為“自然釉”,自然釉之下再按結晶呈色的不同分為幾大類;

並將建窯中人工二次上釉的產品,分作“裝飾釉”。我們認為這樣分類,邏輯較為清楚,也易於理解,故在本文中沿用此劃分方式。

以現代分類看,建盞“自然釉”的釉色品種,有兔毫釉、油滴釉、曜變、烏金釉、雜色釉五個大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一、兔毫釉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1、兔毫盞的地位

兔毫盞是建盞最為流行的品種,它的地位如何,實物具體是什麼樣子,考古發現、傳世實物和歷史文獻都已經給出確鑿的證據。

兔毫盞的析晶斑紋為黑色釉層中透出均勻細密的絲狀筋脈條紋,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

宋代與飲茶有關的詩詞常常稱頌歌詠兔毫盞,宋代多本茶書亦以建窯兔毫盞為茶盞之尊,《茶具圖贊》甚至將十二種茶具之一的茶盞直接畫成兔毫盞,其標誌性地位毋庸置疑。

▼《茶具圖贊》中的茶盞配圖,為兔毫盞白描形象,文字部分明確說此圖畫的是兔毫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2、兔毫釉的表現與鑑賞

雖然兔毫盞產量比油滴、曜變更高,但燒出結晶的形態、色澤、清晰度、分佈狀況變化多端,想燒出好的兔毫,也是要費很大力氣的。

看到建窯遺址成山的兔毫碎瓷片和廢棄的整器,就會知道宋代窯工為了燒製一隻良品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建窯蘆花坪窯場的古代堆積物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兔毫紋的形態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分別,色澤有金、銀、褐等顏色,分佈狀況有疏密、覆蓋範圍之別。不同色澤的兔毫,其結晶結構、主要成分會有所區別。

▼毫紋有些彎曲的兔毫盞,盞心有閃光的結晶顆粒,殊有意趣。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一般認為銀色/銀藍色,且紋路流暢清晰、分佈狀況適宜的兔毫盞為佳。彩兔毫更好,但是非常罕見。

良好的分佈情況具體表現就是疏密有致,覆蓋範圍不會太狹窄也不會太擁擠。

之所以普遍認為銀藍系斑紋比褐色系更珍貴,是因為前者需要保持還原狀態,防止斑紋隱沒,很難保留清晰、純淨的狀態。後者多為先還原、後氧化而成。更容易燒,數量也多。

▼左圖中的銀毫盞曾經是建盞拍賣紀錄,後被7800萬油滴盞打破。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成交價207萬港幣的銀兔毫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金兔毫盞,兔毫紋明顯清晰,但有些過於密集,黑色底釉都見不到多少了。建盞的基礎是黑釉,若結晶覆蓋過廣,點茶時不好觀察湯色,也少了一些黑釉的韻味。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60倍鏡下的兔毫紋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銀兔毫盞,色澤純正,邊界清晰,兔毫紋明顯且有立體感,可見胎釉含鐵量很高,燒成氣氛也好。除毫紋分佈偏密,粗細不夠規律外,其他都很不錯。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金兔毫大撇口盞(直徑15cm),兔毫纖細,且顏色深淺交疊,頗有層次。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銀兔毫盞(盞沿釦銀),紋理清晰,銀色純正,聚釉也美觀。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銀兔毫盞殘件,帶藍光,雖然兔毫紋邊界不夠清晰,已經很難得。帶藍光的銀斑較難達到邊界清晰的標準。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下面這個標本比較特別,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越難燒的結晶,其析出過程就越劇烈、越不穩定,所以同一只珍品建盞中,通常會有不同狀態的斑紋存在。

可能同一只盞的斑紋會有清晰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顏色。

兔毫如此,油滴亦如此,曜變就更是變化繁複。

▼宋代三色兔毫殘片,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正因為斑紋有過渡、有對比,才會形成層次感、立體感,也令建盞釉色的變化之美僅在一隻盞上就能體現,玄妙非常,魅力無窮。

二、油滴釉(鷓鴣斑)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本文認同油滴=鷓鴣斑的觀點,為方便討論,統一使用「油滴」一說)

油滴盞的燒成條件,比兔毫盞更為苛刻,窯溫偏低, 難以形成點狀斑紋, 窯溫偏高或變化太劇烈,斑點又容易流成條形。宋代油滴盞的傳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鮮見。

▼宋代油滴盞拍一隻少一隻,圖為創下新紀錄的油滴盞正面與底面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拍賣排行榜第四名的油滴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圖為油滴斑有流動痕跡的宋代銀油滴盞,雖然斑紋的品質不錯,不過有些斑紋的形態已經呈條狀,更接近兔毫了。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同兔毫類似,油滴斑也有形態、清晰度、分佈狀況的區別。不過後者比兔毫多出一項:鏡面感。

兔毫因斑紋一般較細長,多數為漫反射,很少能形成鏡面反射,油滴斑則有足夠的空間來形成鏡面。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區別如下圖,顯然鏡面效果好的話,斑點會更閃耀。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所藏這隻國寶油滴盞,斑紋就有鏡面效果。稍一打光就很閃亮。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一般認為,油滴以具有銀色光澤(帶藍光更佳)、斑點較大且呈卵形(大小和形狀要兼顧,太大的斑點易隨著釉的流動而變形)、

有金屬感(鏡面效果好則更佳)、有一定立體感、斑點邊界清晰、分佈範圍和疏密程度適宜者為佳。

▼宋代銀油滴標本,斑紋深淺不一,有層次感,且帶藍光,不過普遍較薄,且邊界不夠清晰。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斑紋形態變化多端的宋代金油滴盞殘片。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宋代金油滴標本,斑紋比較大就容易因流動而粘連、變形,導致最後的斑紋保持不了卵狀,比起油滴,更像鱗片的感覺。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罕見的金屬感強、邊界清晰、且帶不同層次藍光的銀油滴標本。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兩側斑點疏密有變化的宋代金油滴標本。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小油滴也頗受青睞,圖為日本德川美術館所藏「星建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銀油滴生成時容易被次生雜色干擾,少許柔和的雜色,不會影響整體美感,還會增加顏色上的層次感,如下圖。

▼靜嘉堂所藏這隻宋代撇口油滴盞,盞底刻有“新”字銘。斑點形態甚佳,有較大的斑點,且並未因釉的流動而被拉長,斑紋顏色整體為銀色,口沿處稍有雜色,但反而增加了層次感。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靜嘉堂這隻大撇口盞,器型優雅,保存完好,釉珠美觀,玻化效果也好,實為宋代建盞之極品。

然而,要是一隻油滴盞的多數銀斑都被大量突兀雜亂的次生暗色覆蓋,就會感覺很髒,還不如色澤統一的金褐色系斑紋美觀。

品質好的銀油滴盞,不但金屬質感好,立體感強,而且雜色較少(要求完全無雜色又過於苛刻了),又泛著藍光,神秘深邃,動人心魄,當然燒製難度也大得多。

而如果是帶彩色的油滴,則比銀油滴更加珍罕。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三、曜變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兔毫和油滴,在建窯遺址均有出土,且經過當代材料學家與陶藝家的努力,都已經能成功仿製,其中的精品能做到與宋代珍品形神高度一致。

然而同為“自然釉”的曜變,經過中外各國多位專家的研究和嘗試,依然不能做到完全與國寶曜變盞一致,建窯遺址也未見曜變釉的只鱗片爪出土。

而且曜變盞在我國曆史文獻上似乎不見蹤影,對多數國人來說比較陌生,難免造成一些隔閡和誤解。

1、如何欣賞曜變

日本古籍《君臺觀左右帳記》曾記載,“曜變,建盞之無上神品,乃世上罕見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圍繞之玉白色暈,美如織錦,萬匹之物也”。

日本著名中國古陶瓷學家小山富士夫(1900~1975)在《天目》一書中曾給出曜變的釋義:

“建窯所燒,在掛有濃厚黑釉的盞面,浮現出大小不同的結晶,而其周圍帶有日暈狀的光彩者為曜變……‘曜變’一作‘耀變’,是因為它含有光輝照耀之意。”

其實這些話語,都無法完整概括曜變盞的玄奇,看彩色照片也有折扣,親眼見過,才會有切身的體會。

已知的存世完整曜變盞僅三件,且均藏於日本,悉數被定為國寶,中國僅在杭州出土殘件。欲瞭解靜嘉堂與藤田美術館所藏曜變盞,可看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相關紀錄片,比看圖片生動許多。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而大德寺龍光院所藏,被當成佛器的曜變盞,是三隻中外表最為低調的一隻,也是最少展出的一隻。

即使日本的國家級電視臺,亦無緣拍攝到它的真容,只能以不甚清晰的照片示人。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然而中國有人親眼見過這隻盞。1987年,古陶瓷學家、材料學家、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專家陳顯求先生赴日本近距離鑑賞曜變盞,並撰文發表。

以下為文中對龍光院藏曜變盞的描述:

這次我們得到慷慨允諾,特意去鑑賞國寶,第二號曜變天目茶碗,它最初為津田宗及所有。自龍光院創建以來,這隻茶碗已是當時的重要珍寶,從來都是不出院門的。

知客僧在廊簷下鋪上約2米長1米寬的綿墊,,然後把白布包著的一個大木箱打開,把四重的一個比一個小的箱子逐一取出,打開後,從小布袋取出這隻國寶。

……開始時並未引起我的特別注意,然而數分鐘後,陽光突然耀眼地從太空射來,正好使廊上灑滿了燦爛的金光。知客僧匍伏在墊上,雙手不離地持碗繞其軸線緩慢地作360度不斷旋轉,碗內的釉面上放射出道道霞光。

釉面上曜斑的分佈量比靜嘉堂國寶較少,但閃爍著的七彩絲毫也沒有遜色。特別是在碗壁與碗底交界處的某些部位,明顯地放射著鮮藍色和青綠色而且邊界分明的毫紋。

最令人驚歎不已的是,整個寶物的黑色釉層內放射出紫藍色的霞光,隨著不斷轉動滿室寶光浮動,正應“紫氣東來”之兆,冥冥間如有神在……其神韻是無法從彩色照片上所表現出絲毫的。

這段文字有一個重點是,曜變盞要在光線(最好是陽光)下欣賞,才能盡顯它的玄妙瑰奇之美,由於龍光院曜變盞的斑紋比另兩隻更不明顯,這一點尤為重要。

有朋友曾經向我們提問說,他在日本參觀過藤田美術館曜變盞的展覽,並不覺得有視頻上那麼神奇,懷疑視頻是否加了特效。

我們回覆道,應該是布展時環境光的緣故,在陽光下看,會很精彩。陽光是複合光,是含七色的,照射在曜變斑紋之上,會折射出變化無窮的異彩。

▼藤田美術館藏曜變盞細節

可惜的是,能將曜變盞自由移動到合適光源下的參觀者極少。其實欣賞油滴盞、兔毫盞也可以參照這個方法,有金屬感、鏡面感或銀藍光澤的盞在陽光下看,會更有驚喜。

曜變盞的斑紋,可以說與油滴相反,色彩在外,斑紋中空,而且大小形態變化紛繁。

曜變斑紋在很狹小的一塊裡,就能同時出現黑、灰、藍、黃(或綠、紫)等色彩,且每隻盞的斑紋特徵都不同。陽光一照射,頓生孤高神秘、深奧幽玄之感,引人無限遐思。

另外據親手摸過靜嘉堂藏曜變盞的慄建安先生介紹,曜變盞看上去斑紋立體,很有層次,但摸著都是平整的,斑紋在釉裡面。也就是說,它是釉下析晶。

▼靜嘉堂藏曜變盞(稻葉天目)

要燒成這樣奇詭瑰麗的曜變斑紋,生成條件自然極為苛刻。

從一隻盞上有多種斑紋變化,且三隻國寶曜變都是外盞壁平平無奇,內盞壁別有洞天,就能看出,曜變斑對溫度和氣氛的變化是極其敏感的,“按快門的機會”轉瞬即逝,燒製難度自然為建盞之最,珍貴程度亦然。

有人認為曜變一說不見於宋代文獻,故而曜變應該是隻有日本人喜歡,在宋代就是次品,被日本人捧太高了。其實宋代文獻,未必沒有記載過曜變。

有學者認為,曜變在中國古籍中,以“毫變”之稱被記錄(見南宋祝穆《方輿勝覽》載,“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李達老師就在文中採用此觀點。

▼《四庫全書》本《方輿勝覽》書影,本書為南宋著名地理志,作者常居閩北,與朱熹頗有淵源。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葉文程教授則在書中將曜變歸為“類鷓鴣斑”的一種(鷓鴣斑的名貴程度在宋代文獻多有體現,也可以看出,考古學者眼中曜變與油滴/鷓鴣斑的淵源)。

曜變在宋代是否有對應的記載,尚未成定論,古今稱呼有異的狀況,在建盞其他釉色上已屢見不鮮。僅從字面上認定曜變盞在宋代不被重視或是次品,過於武斷。

另外,即使曜變盞未以任何形式見於宋代文人之筆,光是它在陶瓷工藝和美學上的獨創性、十萬裡挑一且至今無法仿製的燒製難度和極其稀少的存世量,就已經無愧於它如今的地位。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的“自然釉”除了兔毫、油滴、曜變這三種名貴品種以外,還有“烏金釉”與“雜色釉”,雖然這兩大類釉色並無鐵系析晶斑紋,或斑紋較少、不明顯,但亦非常典型。

四、烏金釉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烏金釉即純黑釉。有部分斑紋較少或極難直接觀察,達不到兔毫等標準的盞,也歸類到烏金釉盞中。

宋代因點茶鬥茶的需要,全國多個地區的窯口都有仿燒黑釉盞。

雖然兔毫多數仿得不正,但素黑釉還是可以燒得比較純正的,不過其他窯口大多施釉不夠厚,或釉層趨於均勻,缺乏流動感,也難見釉滴珠。

另外建窯早期階段燒製的一些黑釉盞,又稱醬黑釉盞,釉料配方與成熟時期的黑釉配方有不同,且普遍上釉偏薄,釉面呆板,或不夠黑,或偏滯澀。

而建窯成熟時期燒製的烏金釉盞精品,色黑而潤,釉面玻化效果好,而且上釉普遍較厚,底部露胎處有聚釉、掛釉現象,可以觀察到釉的流動,有部分還帶有隱約可見的斑紋。

亦有不少老盞帶有細微的開片,細節處生動可人,別有滋味。遠看只有黑,對著光線近看卻有驚喜。

如下圖這隻,玻化效果很好,都可以照出影子了。

這濃黑的釉色,是兔毫、油滴、曜變的基礎,也可以進一步將它們吞噬,或只留下少部分的影子,這種似有還無的境界,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

五、雜色釉

建盞“自然釉”中,凡不能歸類為兔毫、油滴、曜變、烏金釉的釉色,都可以歸到雜色釉範疇。雜不等於容易燒,不等於低等、廉價。只是不太好歸類,故稱為雜。

因為雜色釉包含種類太多,全部羅列不太現實,故文中以典型品種為主,品種命名有的尚未統一,取常用說法供參考。

多數雜色釉雖然不是窯工有意去燒製,而是意外所得,但也分好壞,有包含一些燒壞的次品,也有美觀、量少的佳品,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柿紅釉

柿紅釉,顧名思義就是顏色和成熟的柿子一樣紅的釉色,屬於雜色釉中的佳品。

雖然色調不是黑色系,點茶鬥茶時在顏色對比上不夠鮮明,但是這類色調溫柔耐看,也有不少人喜歡。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柿紅釉的釉料配方和兔毫釉是一樣的。因窯爐位置不同或其他原因,導致溫度偏高、氣氛偏氧化時,會形成柿紅釉。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部分柿紅釉盞在燒成時,會在盞心、聚釉流釉處有較為明顯的黑釉或兔毫釉留存。

從柿紅釉的標本橫截面上可以看出,呈柿紅色的是表面一層,敲進去還是黑的。

2、茶葉末釉

在底色上佈滿茶葉粉末一般星星點點斑紋的釉色,稱為茶葉末釉。

茶葉末底色有偏深褐的,也有偏墨綠、醬綠的,有的玻化效果好且帶開片,需要氣氛極好方能燒成,除整隻盞都是茶葉末的盞之外,還常與銀兔毫、銀油滴共生,屬於雜色釉中的佳品。

▼日本醫聖曲直瀨道三舊藏“蓼冷汁天目”,即茶葉末釉盞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3、生燒和半生燒的釉色

灰白-深灰的釉,屬於火候不夠的產品。有的帶有乳濁狀顆粒,有的帶有龜裂紋理,也有比較平滑,僅幾處跳釉的。

在宋代,它們屬於不合格的次品,在現代就有一定的研究和歷史價值。如果是不龜裂,比較平滑的,也有玩家樂意直接用來喝茶。畢竟胎是老的,用起來也不硌手。

不過這類盞通常升值空間不大,買來自用或填補收藏空白尚可,投資的話回報週期太長。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建盞的“自然釉”就介紹到這裡。而建盞的“裝飾釉”,比較典型的是“珍珠斑”和“鐵鏽斑”。

珍珠斑與宋代文獻中所稱“鷓鴣斑”的關係尚有爭議,以後展開討論。但可以明確的是,珍珠斑是黑釉點白釉的二次上釉產品。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鐵鏽斑”,有學者認為它就是《宣和遺事》中所記載的“建溪異毫盞”,這一觀點尚需更多證據支持。

其工藝為二次局部施鐵紅釉,燒出的紋理也有流動感,北方窯口有不少用這種裝飾方法的,2666萬那隻天外飛仙就是。

建盞中最經典、最耐看的釉色是?

這兩類二次上釉的產品都有發現帶“供御”底款的標本、整器,可見是窯工刻意燒製的。

雖然釉上的花紋不是自然形成,也未明確它們在古代的具體稱呼,但都有其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本篇簡介就到這裡,三種名貴釉色——兔毫、油滴、曜變,都很經典,畢竟經過千年的考驗。至於哪種釉色最耐看?看各人審美。如果第一眼喜歡,看了好多遍還是喜歡,那就是符合你眼緣的釉色。養一段時間之後,更有驚喜。

希望大家都能收到心儀的建盞。

諮詢交流建盞,購買靠譜好盞,可加建盞君助理VX:30381314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