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時為祖國種“一棵樹”

又是一年春光好,又到植樹造林時。4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以躬身之行為全國人民作出表率。眼下已是春光惹眼,趁著春暖花開時節,你我都有責任有義務去植出一片綠、種出一份美。

種一棵生態的樹,河山成錦繡。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態環境是重要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深入開展,全民愛綠、植綠、護綠的熱情持續高漲。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森林覆蓋率已達22.96%,比5年前淨增1266萬公頃森林。按照“十三五”林業發展規劃,今年要完成1.01億畝造林任務,全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04%。全社會都行動起來,每個人為祖國種棵樹,將樹木植於土,將生態理念植於心,綠意蔥蘢的畫卷將在廣袤的國土上鋪展開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將越走越近。

種一棵思念的樹,綠色祭親人。每年植樹季,正逢清明節。清明節是祭祀先人、慎終追遠的節日,以往掃墓祭祀的時候,人們習慣於焚燒紙錢,可這樣濃重的“煙火氣”,不僅影響空氣質量,更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近年來,人們倡導綠色祭祀,以鮮花寄哀思,在雲端表情誼,這樣的祭祀方式正讓清明節變得更“清明”。其實,除了鮮花和奠酒之外,除了在網絡上表達思念之情之外,種樹也可以成為清明節的新風尚。一家人以植樹的方式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不僅將思念化作了蓬勃生長的生命,不僅為祖國增添了一片綠色,也讓清明節與綠色發展的新時代更配。

種一棵希望的樹,加油向未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這個春天的節奏。疫情難擋春意暖,不負春光造林忙,這時候植樹造林種下的,不只是樹木和綠色,更是面向未來的希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義務植樹時所講,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不斷推進的時刻,我們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既是以實際行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又是倡導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當新植下的一棵棵樹木,在這個春天裡拼了命地生長,全國人民戰勝疫情的信心也在隨之生長,樹木能夠抗擊風雨、綻放綠色,英雄的中國人民也一定能夠穿過陰霾、迎來希望!

天朗氣清,春意盎然。趁著大好的春光,就讓我們為祖國種一棵樹,讓綠色蔓延,讓思念滋長,讓希望萌動,美麗和幸福將在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度拔節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