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1994年,一款基於豐田凱美瑞平臺打造的全尺寸轎車在北美正式發佈,因為豐田看中了北美市場對於普通品牌全尺寸轎車的需求,劍指別克與福特這樣的老牌美式大型三廂轎車的製造商,豐田亞洲龍就這樣橫空出世。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雖然該車針對的是與中國相似,對空間同樣有著較高要求的美國市場,定位於全尺寸轎車(Full-Size Car)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大型轎車,然而該車卻一直沒有引進國內生產,而且沒有官方進口,國內僅有一些通過非官方途徑引入的老款豐田亞洲龍車型。也許是皇冠在中國的表現實在是沒有達到豐田的期望,也許是望著別克旗下的君越在國內混得風生水起然而自家的“日本別克”亞洲龍卻只能隔岸觀火。於是一汽豐田決定引入2018年在北美剛剛換裝了全新的TNGA架構的新一代豐田亞洲龍。

而至於普通品牌的中大型車這一個市場,一直以來都有爭論,有人認為這個市場完全就是一個“偽需求”,像這一類的前驅大三廂車在中國並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因此豐田在雷克薩斯ES已經下探到30萬元以下的價位的情況之下仍然堅持引入豐田亞洲龍是一個沒有前途的決定。對於豐田亞洲龍這款生於美國的日系車能否在中國幫助一汽豐田在中大型車市場成功翻身,做到真正的“中美兩開花”?在本文之中將進行探討。

一,在北美:夾縫之中的市場,強大的競品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這一類車型的代表車型有豐田亞洲龍,別克君越,福特金牛座以及雪佛蘭的impala,這一類車型是由普通中型車的平臺擴展而來,尺寸接近甚至超過傳統的中大型車,而且售價介於普通中型車和普通中大型車的車型。此類車型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位,國內目前在售的別克君越以及福特金牛座這兩款車型在級別分類上也是各家有各家的一套說辭。這兩款車型按照售價來分類的話似乎完全可以歸類為中型車,但是按照尺寸的話似乎也可以分類為中大型車,所以導致了這一類車型在國內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分類標準。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但是在美國,這一類車型有一套自己的稱號,俗稱“美式大三箱”,正式一點的是“美式全尺寸轎車”(Full Size Car),但是這一類車型在美國的處境也並非是那麼好,同這類車型在中國類似,在美國這類全尺寸轎車同樣是處在夾縫之中生存的境地,這裡就以豐田自家,而且都是出自同一個平臺的三款車型,分別是豐田凱美瑞,豐田亞洲龍和雷克薩斯ES的銷量為例,來展示一下這一類普通品牌全尺寸轎車目前在美國的處境。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凱美瑞自然不需要多說,作為豐田在全球的銷量擔當,在銷量上碾壓另外兩款對比車型自然在意料之中,比較有戲劇性的是ES和亞洲龍兩款車型的銷量,本來在我上網搜索這些車型的銷量數據之前,我本以為ES的銷量也會像凱美瑞一樣領先亞洲龍一大截,但是在數據之中可以發現甚至在2018年的前幾個月雷克薩斯ES的銷量還不如豐田亞洲龍,其他月份雖然雷克薩斯ES領先,但是兩者的差距也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樣大。2018年的前幾個月份正處在雷克薩斯ES的換代交接之際,上一代車型已經到了生產週期的末尾階段,因此出現了這種銷量力不從心的情況。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而兩款車型這種不分高低的銷售情況,乍一看說明了豐田這種戰略的成功,雷克薩斯ES和豐田亞洲龍,兩款車出自同一平臺,售價接近,可以說是除了品牌的區別之外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兩款車型,如此相似的特徵,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自家內鬥,但是豐田這兩款車型在銷量上並沒有出現乙方完全碾壓另一方的情況。

首先由於北美市場的普通品牌全尺寸轎車本身就比較多,雖然也不過是寥寥數款,但是相對於國內目前只有兩三款產品單打獨鬥的局面來講,競品還算豐富,亞洲龍和ES出自同一平臺研發,繼續深究的話,會發現這個平臺本身就是凱美瑞的平臺,在削減成本方面做到了極致,因此亞洲龍的售價可以進一步降低。

但是,亞洲龍的銷量真的就那麼好嗎?我們對比了該車在北美的競品雪佛蘭Impala以及福特金牛座(Taurus),結果卻大吃一驚。(圖片中福特金牛座的銷量包括警用版Police interceptor Sedan的銷量)。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亞洲龍的銷量雖然看起來還算是尚可,但是和同級別的雪佛蘭Impala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是縱使是這個級別銷量最高的車型,在面對更加低端的普通中型車或者更高端的豪華品牌中大型車的時候,這些數據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個不錯的銷售成績,這也正反映了這個處在夾縫之中的級別的尷尬之處。比上不足,比下更不足,這個市場規模不大,既然規模不大,車廠也就不可能花費太多成本去開發一款完完全全獨特的車型佈局在這個級別,既不放棄這個市場,又不想投入太多的成本進行研發,因此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從中型車的平臺上擴大尺寸。因此這種全尺寸轎車並不能算是那種很有特色的車型,既然並不是很有特色,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又沒有那麼高了,因此銷量會更少,這個級別的生存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造成了惡性循環。

二,在中國:成功的拓荒者與失敗的跟隨者的經驗

在上文之中有提到過,這類車型在中國沒有一個很準確的定義,因此就造成了,廠商想說這款車型是中型車它就是中型車,廠商非要把他說成和寶馬5系,奔馳E級之類的中大型車也可以,當然自身實力不夠而強行標榜自己為豪華車的這種做法的後果在之前某個號稱自己是“德系豪華四大品牌”的某B品牌上得到了比較充分的展現。

國內目前可以按照美國標準定義為全尺寸轎車的車型也不過就只有兩款,分別是別克君越和福特金牛座,當然國產版的金牛座和北美版完完全全就是兩款車型。但就是這兩款車型,他們的銷售情況也是天差地別。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別克君越可以算是進入國內很早的車型了,從2006年就開始在中國銷售,而且初代車型的外觀設計完全由上海泛亞完成,但是從2009年的第二代開始,在外觀和內飾封面就完完全全與美國的別克君越保持一致。而福特金牛座進入中國時間比較晚,而且與最初的預想不同,國內的金牛座與北美版的金牛座並沒有什麼關係。

而兩款車的銷量的對比,則更像是一個成功的拓荒者和一個失敗的跟隨者,別克君越憑藉著大氣的外形,豪華的內飾,以及別克品牌在國內的口碑,在銷量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外觀尺寸絲毫不落後,配置也不低的金牛座卻可以稱得上是一敗塗地了。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在進入了2018年之後,福特金牛座的銷量已經呈現出了很明顯的頹勢,而別克君越的銷量進入了2018年之後雖然再也沒有破萬,而且一直穩定在月均四五千輛的水平,但也還算穩定。這兩款車型的對比的結果差異如此大,似乎豐田亞洲龍在國內的前途很難預料。但是不難繼續從中總結一些規律。別克君越的成功,主要歸功於豪華感的營造,而金牛座的潰敗,也是豪華感的欠缺。由於亞洲龍這款車根本就不能稱作一款很純正的日本車,但是又不是徹徹底底的美國車,這款車在內飾的打造上似乎是很想表達那種雷克薩斯式的科技感,同時有保留著日式的細膩,從觀感上而言,豪華感是足夠的。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但是亞洲龍在國內的競品卻遠遠不止這兩款同級別的車型,相鄰級別車型帶來的壓力要遠遠多過同級別車型。當下凱美瑞等傳統中型車的價格在進一步下探,已經近乎達到了15萬元的區間,而豪華品牌的價格也在不斷下探,奔馳C寶馬三系等運動中型車的價格幾乎與這個級別的價格區間重疊,但是運動中型車和全尺寸轎車根本不能構成競爭關係,因此面對這類車型的壓力不大,但是真正的威脅在於豪華中大型車的價格下降,目前寶馬5系奔馳E級的起售價基本還維持在35萬元以上,但是像沃爾沃S90這類二線的豪華中大型車的價格卻在瘋狂下探,加上前段時間由於換代臨近而瘋狂降價清倉的上一代奧迪A6,價格均已經入侵到了30萬元以下的區間。如果稍稍增加預算就可以購買到傳統的豪華中大型車,對於這類普通品牌的全尺寸轎車是最大的威脅。

二,沒有市場?還是不夠便宜

在前文中提到的更高端的車型價格下行帶來的壓力並非不能解決,相反解決的辦法已經眾所周知,那就是亞洲龍也定一個比較低的價格。

之前有消息傳出亞洲龍的起售價在23.98萬元,這個價格基本上與別克君越相差不大,但是在兩者的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兩款車如何在自身的實力以及營銷手法上競爭,以及亞洲龍能否成功吸引中型車買家購買更高端的全尺寸轎車還有亞洲龍能否抵禦住越來越便宜的豪華中大型車的進攻,值得我們期待。

“日本別克”在中國——豐田亞洲龍是我們創造的偽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