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梁祝》

无疑是一种传承,

更是一种创新

当经典邂逅现代,

与蝶共舞也将由此酝酿新篇

再一次用她的蹁跹新姿,

为我们诠释出

什么是真爱的真意

2019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1959年的上海首演,开创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新世纪。

为致敬经典,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创新策划和组织了音乐剧场《真爱·梁祝》,包含音乐剧、戏剧、舞剧等形式。该剧将于今年11月、12月先后于上海、宁波和北京上演。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近日,北京丝绸之路合作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韩桦,应邀参加并主持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诞生60周年”特别活动。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北京丝绸之路合作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韩桦(左一)对话著名小提琴艺术家俞丽拿(右二)、国家一级导演徐俊(右一)和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左二)

本场活动由启皓北京、启皓文化基金会主办、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协办。在活动现场,韩桦女士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发展演变对话了著名小提琴艺术家俞丽拿、国家一级导演徐俊和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1954年,周恩来总理去参加日内瓦会议。他带去了国内新拍摄的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准备在会议间隙放映。当时负责新闻联络的熊向晖请英文翻译写了16页纸的说明书介绍剧情,并把片名译为《梁与祝的悲剧》,以期对外国人看懂这部影片有所帮助。说明书送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说:“只写一句: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影片——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是中国《梁祝》的故事第一次走上世界舞台,而后,《梁祝》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绎、传播。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爱情,是不受语言、距离、国别所限制的,爱情是人类历史上延续至今的美好感情,是人类共通的一种情感。

60年前,一群年轻人仅仅抱着想让小提琴受民众欢迎的理想,共同创作出了《梁祝》,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一经演出后,就成为了经典,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这首曲子将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如今,《梁祝》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开启了新的篇章,内容愈加丰富,有樊锦诗对千年敦煌“一见钟情”,也有文成公主出塞远嫁,这两个故事的加入,与丝绸之路的元素相契合,这也为“一带一路”增添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艺术。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俞丽拿先生认为,《真爱.梁祝》是以正能量的爱情故事为背景,而爱情是全人类共通的话题,《真爱.梁祝》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必将会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梁祝》如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新打造的音乐剧场拥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并承载着美好的爱情,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带向世界,沿着“一带一路”不断传播,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种展现。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俞丽拿先生不断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梁祝》新篇章

既然是《梁祝》诞生60周年,活动自然是以一曲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梁祝》拉开序幕,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杜玄和青年钢琴家何梦扬合奏的一曲《梁祝》将众人带入到中国经典的爱情故事中,缠绵悱恻,激昂热烈,琴声在大厅中久久回荡,所有人都在安静倾听,随着演奏者一起,温故这段古老的故事。

已经封琴的俞丽拿再一次站在了舞台上,60年前,她作为第一把小提琴拉响第一首中国本土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60年后,她带领着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中青年艺术家,大胆将传世经典《梁祝》改编成了音乐剧场,再次登台。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新创作的音乐剧场《真爱·梁祝》编入了三段中国爱情故事,纵贯时空:在黄沙大漠中,樊锦诗对千年敦煌“一见钟情”,从而与生活中的爱侣彭金章经历两地分居数十年的漫长别离,直到死亡来临后又带着爱人的相片回归离故乡上海千里之外的敦煌小屋。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1967年樊锦诗与彭金章在敦煌

巴金为萧珊放弃了“不婚主义”的立场,两人在漫长的时代风雨中彼此依靠、心心相印,直到萧珊病逝后巴金将爱人的骨灰安放在床头永不分离。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巴金和萧珊


文成公主为国家利益出塞远嫁,却与松赞干布同心同德缔结了流芳后世的婚姻,以大爱情怀泽被天下众生,两人相亲相爱的绘像在敦煌石窟壁画中被定格为永恒……

文成公主的和亲,也间接促成了当时丝绸之路的和平与发展。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梁祝》背后的故事

现场提问环节,有观众问到俞丽拿先生在这么多年演奏《梁祝》的过程中,有无记忆深刻的事情。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在说到这个问题时,眼睛里似乎都有了光,她站了起来,走近观众,说起曾经和何占豪、陈钢等人一起创作《梁祝》的故事。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1958年春,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确定以何占豪为骨干的小组。一开始俞丽拿并未参加的。但出于热爱,俞丽拿先生最终“争取”进了实验小组。后来,这个小组又加入了陈钢先生。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余丽拿 陈钢 何占豪在一起

俞丽拿先生忆起第一次登台独奏《梁祝》时,因为全是学生组织的演出,所以对演出是否成功一直持“怀疑”的态度。演奏时,她时刻注意下方有无掌声,曲毕,现场鸦雀无声,沉寂了十秒钟左右,台下突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虽然事先并未准备返场曲目,但由于观众太过热情,又不得不返场演出。俞丽拿先生说,作为演奏者,直到今天,都不知道当时返场演奏了几遍,因为整个过程都是懵的。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也许是一种喜悦,一种被认可的自豪感。他们成功了,《梁祝》被世人所接受,大家喜欢上了小提琴曲,对于当时的那群年轻人来说,这比什么都值得庆贺。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实验小组试奏新作品。(左起:俞丽拿、沈西蒂、丁芷诺、何占豪、孟波、贺绿汀、丁善德)

台下的观众听着俞丽拿先生的这个故事,或被俞丽拿先生的幽默逗笑,或是感慨当年的不易。如今听来的故事,却在那个年代里,是最为激扬、热血的一段青春往事了。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俞丽拿先生说,相信有一天,中国还会诞生出《梁祝》这样的经典曲目,我们需要有耐心,给青年创作家们一些时间。而那些创作者,要不忘初心,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去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就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北京丝绸之路合作与发展促进会会长韩桦(左一)对话著名小提琴艺术家俞丽拿(左二)、国家一级导演徐俊(右

《梁祝》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动人心弦的旋律,便是俞丽拿先生在现场说的“家国情怀”。徐俊导演也表示,《真爱·梁祝》里的故事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既有接地气的神话爱情故事,同时也有对历史的回望,同俞丽拿先生所说的“家国情怀”相呼应。徐俊导演说:“《真爱·梁祝》的创作就是把时间的跨度、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滋养以及文明的回响等交融在一起。”

《真爱·梁祝》让中国爱情神话回荡在丝绸之路上

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

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表示,《梁祝》从最初文献记载的寥寥二十几个字发展到如今各种版本的演绎,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因为这段故事含有人类共有的情感元素,关于爱,关于理想。张经纬认为,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现代人可以从那些古老的传说中汲取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如追求男女平等、打破枷锁、恋爱自由等,这些神话故事,经过发展演绎,思想内核从未落后,《真爱·梁祝》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