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因為毒殺間諜事件。日前,有24國驅逐了俄羅斯的外交官。其中歐盟成員佔了大多數。

面對美國等多國聯手驅逐俄羅斯外交人員的行為,俄羅斯一直反應強烈。

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接受採訪時強調,俄羅斯不會容忍這種粗野行為,俄羅斯一定會進行回擊。

同時,拉夫羅夫指責美國給它的盟友“施加巨大壓力”,來迫使他們驅逐本國的俄羅斯外交官。

拉夫羅夫:“我們曾說,在當今世界,當今歐洲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屈指可數,現在看來這個說法沒錯。有些國家要求一兩個我們的外交官離開他們的國家,同時又來向我們悄悄道歉。於是我們確信,他們這麼做是迫於巨大的壓力,這是赤裸裸的勒索,這就是美國在國際舞臺的主要手段。”

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事實上,參與驅逐俄外交官的芬蘭,直接表達了自己是迫於無奈才採取的行動。

芬蘭總理西比萊說,作出驅逐俄外交官的決定對於芬蘭來說很艱難,之前芬蘭建議歐盟慎重考慮,採取不同於驅逐外交官的措施。

馬其頓外交部26日宣佈驅逐一名俄羅斯外交官,並稱這是與北約和歐盟磋商後做出的決定。

可以說,馬其頓掀開了謎底。整個事件其實是北約策劃的一次“準軍事”行動。

歐盟的國家中還有很多並沒有採取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行動。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文尼亞、希臘,都表示要等最後的調查結果。

斯洛伐克總理佩萊格里尼表示不能單憑沒有翔實證據的指控就驅逐俄外交官,同時也指出:“歐盟28個成員國裡,有16國要驅逐俄外交官,但也有12國不這樣做,因此我們並不孤單。”

佩萊格里尼的話,直接表明了對俄立場上,歐盟分化成兩個陣營。相對於“反俄聯盟”,英國《衛報》將它們稱為歐洲的“不情願聯盟”。

奧地利更直接指控英國多次強迫奧地利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奧地利《皇冠報》28日報道稱,英國駐維也納大使多次試圖向奧地利政府施壓,迫使奧地利驅逐俄羅斯外交官。該報援引奧地利外交部長卡茵.克萊瑟的原話稱:

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英國大使試圖說服奧地利政府與其他歐洲國家一道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然而奧地利斷然拒絕採取這些措施。

奧地利的這個耳光還是非常響亮的,不僅拒絕了英國的施壓,還把英國給檢舉揭發了。

這也更加佐證了拉夫羅夫的話。那些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國家也並不是基於同仇敵愾。而是被迫採取行動的。

奧地利為什麼能夠無懼壓力,反而揭穿英國哪?——因為奧地利是永久中立國,不是北約成員。美英對奧地利的影響相對於其他西方國家要小的多。

北約並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展示出整個西方社會的強大和團結。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和內部的分裂,甚至內訌。

奧地利就被"反俄聯盟"視為叛徒。奧地利“小鮮肉”總理塞巴斯蒂安·庫爾茨明確表態說奧地利是一箇中立國家,

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希望做“東西方交流的橋樑”,不想對莫斯科關閉溝通的大門。

對此,多個“西方陣營”的國家都在輪番斥責奧地利的做法。

瑞典的前外交部長就在他的個人社交賬號上警告奧地利說:這不是一個歐盟國家應有的姿態。他甚至還逼奧地利必須在是成為“西方的一部分”還是當“溝通東西方的橋樑”間做出選擇。

拉脫維亞的前外長更是挖苦說奧地利對歐洲開了個“很爛的玩笑”,並指控奧地利一直都在忤逆歐盟的政策。

這樣的集體外交驅逐行動,最終的結果不僅不會給俄羅斯帶來壓力,反而會讓俄羅斯明白誰才是真正的敵人。大可以分而治之了。

“反俄聯盟“中還有積極者和被迫者的區別。其中一些國家可能會面臨俄羅斯的報復。而另外一些則不會,這種“不公平”又會進一步加劇歐盟內部的裂痕。

到目前為止,美英策劃的這次行動可以說完全失敗了。

英國也第一次品嚐到脫歐的苦果。相信在歐盟峰會上一定有人指出:英國已經脫歐了。我們為什麼要管它?

如果英國還是歐盟成員,如果梅站在歐盟的主席臺上。

被小夥伴打臉,英國由受害者變成迫害者,北約大敗虧輸

歐盟成員國的態度很可能會不一樣。畢竟當初英國也是歐盟的三駕馬車。

另外,英國行為讓它的形象從“受害者”,一下子變成了脅迫他國改變外交政策的惡棍。典型的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