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中日本軍隊的急先鋒:波田支隊


武漢會戰中日本軍隊的急先鋒:波田支隊

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除關東軍、支那派遣軍(華北、華中、華南方面軍)外,有一部分是朝鮮軍(24萬)和臺灣軍(即臺灣旅團19萬)。而攻陷湖北武漢的波田支隊即為臺籍日軍。

1938年6月12日,日軍波田支隊在安徽安慶登陸,很快佔領安慶,武漢會戰正式開始。9月6日,湖北廣濟(今武穴)失陷。24日,攻陷陽新富池口、黃顙口。29日,日軍攻陷長江要塞田家鎮。10月20日,佔領大冶。22日佔領鄂城,25日攻克葛店,26日拂曉進入武昌。27日,配屬於波田支隊的日軍第15師團的第60聯隊佔領漢陽。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淪陷,武漢會戰結束。11月11日,波田重一少將因在武漢會戰中戰功顯赫晉升中將。而在會戰中立下所謂“赫赫戰功”波田支隊是怎樣一支軍隊呢?

波田支隊是日本統治臺灣期間駐紮臺灣的一支守備部隊。前身為重藤支隊(又稱臺灣旅團。由駐臺灣守備司令重藤千秋少將任支隊長,故名),1937年12月編入第5軍,第5軍戰鬥序列解除後在臺灣整訓。1938年2月22日編入華中派遣軍。波田重一少將任支隊長。7月4日編入第11軍戰鬥序列。下轄:臺灣守備司令部、臺灣步兵第1聯隊聯隊長佐藤要大佐、臺灣步兵第2聯隊聯隊長高橋良大佐、臺灣山炮兵聯隊聯隊長中島要吉中佐、臺灣臨時汽車隊、臺灣第1、2衛生隊、臺灣臨時汽車隊、臺灣第1、2輸送監視隊。其中臺灣步兵第2聯隊、臺灣山炮兵聯隊士兵全部由日本九州熊本縣人組成(1871年8月在鎮西(熊本)鎮臺成立),臺灣步兵第1聯隊由日本九州其它地方的人組成。

武漢會戰中日本軍隊的急先鋒:波田支隊

在日軍進攻武漢的軍事序列中,波田支隊以強悍驍勇、作戰兇猛而著稱。據說波田重一頭腦冷靜,多謀善斷,長於進攻,是一位難得的將才。而波田支隊的官兵多為臺灣青年,日軍軍部把波田支隊從臺灣調來,意在讓其在武漢酷熱條件下發揮作用。事實上波田支隊自充當進攻武漢的急先鋒後,一路攻勢凌厲,所向披靡。武漢會戰結束後,波田重一少將也因在武漢會戰中戰功顯赫晉升為中將,調任第19師團師團長。

1939年,波田支隊正式改為“臺灣混成旅團”,旅團長由飯田祥二郎少將擔任,並配合日本海軍入侵海南。1939年11月,臺灣混成旅團劃歸第21軍進攻廣西。桂南會戰結束後,臺灣混成旅團劃歸日軍華南方面軍。1941年2月7日,臺灣混成旅團擴編為第48師團,由土橋勇逸中將擔任師團長。師團管轄臺灣步兵第1、2聯隊、步兵第47聯隊、工兵第48聯隊、搜索第48聯隊、山炮兵第48聯隊、輜重兵第48聯隊等。1941年11月6日,編入第14軍,後投入到太平洋戰場。至此,臺灣旅團基本結束了入侵中國的作戰。而臺灣軍之後也改編為日軍第10方面軍,方面軍司令官由安藤利吉大將擔任。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軍第10方面軍於同年10月25日向中國軍隊繳械投降。

武漢會戰中日本軍隊的急先鋒:波田支隊

至於日軍部隊中的臺籍士兵的情況。1937年9月,日軍為了補充後勤力量,開始從臺灣徵召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夫”(日語“軍人傭人”之意)前往中國大陸隨日軍作戰,成為軍中雜役。1942年在臺灣實施志願兵制度,打算利用臺灣原住民當作炮灰扔到戰場裡(臺灣原住民被正式納入“陸軍特別志願兵”內)。之後從1942年3月到1945年,日軍總共八批次徵調臺灣原住民參戰。其中1942年3月第一批“高砂挺身報國隊”500人赴菲律賓,5月7日參戰,後改稱為“高砂義勇隊”(高砂是日本古籍對臺灣的稱呼,為臺灣原住民)。第二批同年6月1000人,第三批同年11月共414人,第四批1943年6月共200人,第五批7月共500人,第六批1944年6月共800人,第七批1945年5月共800人,第八批據倖存者說全員未及派上戰場,留臺復員。總計12000多人(也有2萬人的說法)被強迫加入“高砂義勇隊”,戰後生還人數不到十分之一。但據日本厚生省統計,1945年1月,日軍在臺灣全面實施徵兵制度。第一批招募了約4200名漢族陸軍志願兵與1800名原住民志願兵以及1.1萬名海軍志願兵,合計約1.7萬名。至1945年組成由日軍大本營直接指揮的由安滕利吉中將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軍,共約19萬人,負責臺灣地區的防務。據日本厚生省統計,至日本投降時止,總計80433名臺灣人應徵加入日本軍隊,更有多達126750多人被徵為軍屬(日語“軍人傭人”之意)或軍夫,二者共計207183人。這些人除留守臺灣外,絕大部分都被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二戰結束之後,臺籍日軍中共有30304人戰死,其中有2.8萬名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國神社。即使沒有成為炮灰的臺籍日軍,在戰後也面臨軍事法庭的審判。其中26名被列為甲級戰犯判處死刑,另外有147名乙級及以下戰犯判處有期徒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