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黃河留給滑縣的自然地理遺產

除了引用黃河水,現在的黃河和滑縣已經沒有半毛錢的瓜葛了,可黃河曾經在滑縣境內生活了1700餘年。

古黃河留給滑縣的自然地理遺產

(堯舜禹時期洪水氾濫及大禹治水示意圖)

據史書記載:雛形的黃河就流經滑縣,大禹治理洪水的區域也包括滑境,在以後的多次改道從未離開過滑縣,直到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冬,東京留守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下游河道改道並分為兩股,北股黃河流經老河道從河北平原入海。南股黃河經今滑縣南往東匯入淮河入海。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北股黃河斷流,南股河道再次南徙,黃河從此徹底移出滑境。

在1700多年期間,黃河滑境段決溢77次,最大的一次決口發生在西漢,漢武帝率文武百官親臨現場,參與堵瓠子決口,在漢武帝的治國理政功勞薄上畫上重重的一筆。古黃河給滑縣人民帶來了無窮的水患災難,也給滑縣後人積澱了深厚的黃河文化。

黃河雖然離開滑縣近千年,可古黃河留下來的自然地理遺產仍在,古黃河留給滑縣的自然地理遺產可總結為“一潭、四堤、九坡、十八窪”。

一潭:即黃龍潭,面積5平方公里,位於上官、老店、城關三個鄉鎮。

古黃河留給滑縣的自然地理遺產

(黃龍潭的蓄水即將還原一個美好的神話)

四堤:金堤,又稱“右金堤”,自延津縣東王莊入滑境,經半坡店鎮、王莊鎮、城關鎮至棗村鄉北耿莊入浚縣,由浚縣酸棗廟、王樓復經滑縣白道口鎮、四間房鎮進入濮陽縣,境內長度56公里;

漢堤,泛稱“無名堤”,自王莊鎮沙店,經老店鎮大石莊、上官鎮郭固,高平鎮河門頭、李堤進入長垣縣,境內長度35公里;

龍虎堤,自滑縣古城南門外往南至王莊鎮柴郎柳。屬金堤的一部分,境內長度15公里;

太行堤,又稱“左金堤”,自浚縣大屯入滑境,經王莊鎮丁堤口、小鋪鎮三家村、道口鎮大集街、北辛店進入浚縣,境內長度14公里。

九坡:衛南坡,位於八里營鎮、趙營鎮、大寨、白道口、四間房五個鄉鎮,面積84.4平方公里;

白馬坡 ,位於白道口鎮西部、跨棗村鎮境,面積34平方公里;

道滑坡 ,位於道口、城關兩鎮之間,面積8平方公里;

長虹坡,跨王莊、小鋪、道口三鄉鎮境內,長虹渠兩側,面積18.4平方公里;

梁村坡,位於萬古鎮西部,面積43.2平方公里;

青口坡 ,位於城關鎮南,跨小鋪、老店、城關三鄉鎮境內,面積21平方公里;

郎柳坡 ,位於王莊鎮東南,跨老店鎮境,面積4.8平方公里;

郭固坡 ,位於上官鎮東南,跨萬古鄉境,面積9平方公里;

曹村坡 ,位於四間房鎮南部,白道口鎮東南部,面積23平方公里。

古黃河留給滑縣的自然地理遺產

(廣袤的白馬坡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十八窪:瓦崗窪,位於瓦崗寨東南,面積13.1平方公里;

柳裡窪,位於上官鎮殷、姬二柳裡北,面積12平方公里;

班村窪,位於牛屯鎮大班村東至封丘縣界,面積7.6平方公里;

齊繼窪,位於八里營鄉西北,跨八里營、留固、白道口三鄉鎮境內,面積7.2平方公里;

王伍寨窪,位於老爺廟鄉王伍村南,面積5.2平方公里;

苗窪,位於王莊鎮沙店西南,跨王莊鎮、半坡店二鄉境內,面積4.8平方公里;

許村窪,位於白道口鎮許村北,面積4.8平方公里;

方易寨窪,位於慈周寨方易寨村北,面積4.5平方公里;

暴莊窪 ,位於城關鎮北暴莊西,面積3.9平方公里;

魚池窪,位於棗村鄉魚池村北,面積3.7平方公里;

留村窪,位於棗村、白道口、留固三鄉鎮交界處,面積3.6平方公里;

倫莊窪 ,位於瓦崗寨鄉倫莊村南,面積3.4平方公里;

柳圈窪,位於王莊鎮柳圈村南,面積3.2平方公里;

後屯窪 ,位於慈周寨鎮後李方屯村西北至京廣公路東側,面積3.2平方公里;

莫窪,位於王莊鎮莫莊村南,面積2.8平方公里;

河門頭窪,位於高平鎮河門頭村南,1.7平方公里;

馬窪,位於小鋪鄉馬家莊南,1.3平方公里;

信都窪,位於留固鎮東信都、中信都、西信都南,面積5平方公里。

這些自然地理遺產陪伴滑縣走過了近千年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是滑縣厚重黃河文化的有力見證者。

“老梁趣談古今”歡迎您關注、留言、轉發、評論,共同趣談古今漲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