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喜歡你來,開心~✦


重看神鵰,感覺楊過和郭芙這條感情線很有意思。

朦朧情愫、猜忌試探、傷害爭執,

到最後明確心跡、悵然若失,

釋然、和解、放下,

簡直就是一部“致青春”。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楊過當然很愛小龍女。不過,這愛裡有很重的恩情的成分。

是天地如此之大、只有你一直在我身旁;是我被全世界欺負,轉身還有你溫暖的懷抱。

郭芙是他少年時的青澀心事,小龍女是他閱盡人世後的堅定選擇。

郭芙是他本能的嚮往,面對女神仰之彌高,心中自慚形穢;

小龍女是他永遠的親人和愛人,哪怕失去全世界,只要還有她。

郭芙每氣楊過一次,他的心就離龍兒更近一點。

當然,尹志平先生在本故事中亦有重大貢獻。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1、朦朧情愫

楊過父母雙亡,從小顛沛流離,出場時是個髒兮兮的小叫花,一個破窯洞就是他的家。

貌似油嘴滑舌,實則敏感脆弱,一點點溫暖就能讓他露出軟肋,一點點刺激就能讓他豎起鎧甲。

郭芙的出現像一束光,一方面吸引了他,同時,也將他本就耿耿於懷的出身問題照得一覽無遺。

首先郭芙很美。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第一次出場時年方九歲,肌膚勝雪、眉目如畫,已經是標準的小美人。

長大後再次重逢,出場更是十分拉風:一身紅衣似火,騎著名貴的汗血寶馬,頭上飛著雙鵰,後邊跟著大武和小武,真是一路火花帶閃電,閃瞎了楊過同學的眼

英雄大會上,只見她“臉如白玉,顏若朝華。服飾打扮也不如何華貴,只項頸中掛了一串明珠,發出淡淡光暈,映得她更是粉裝玉琢一般。”

可憐的楊過同學只向她瞧了一眼,便開始自慚形穢,只好轉過頭不看。

郭芙就像一朵玫瑰花兒,明媚嬌豔、宜瞋宜喜,讓楊過動不動就是“心中一動、臉上一紅”。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其次是她的出身:家世優越、處處受人尊重;父母能力超群,感情也十分恩愛。

那是楊過關於家的全部嚮往和求之不得。

偏偏郭芙屬於那種從小嬌慣,因為被保護得太好而性格傲嬌、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一不小心就會刺傷楊過脆弱的自尊心,所以兩人的相處模式就很有意思。

兩個傲嬌一相逢,必有一虐。

很明顯是少年情竇初開,希望對方認可;表現出來的卻是不屑一顧,互相討厭、互相傷害。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16年後楊過大張旗鼓給郭襄過生日,是為了給郭襄長臉,也是想刺激一下郭芙吧。

只是場面太過浩大,16歲的小小女孩受不住的,所以後來小郭襄終生未嫁,出家了。

作家沈嘉柯說:少年時的楊過,根本就是一個男版的林黛玉。長得好看,心眼比常人多,聰明敏感,小心翼翼,自怨自憐。

還挺形象。

2、過剩的自尊

自卑的人,通常有著過剩的自尊。

楊過的自卑在郭芙面前達到頂點,最典型的一次是這樣的:

離開桃花島多年後兩人再次重逢。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當時他穿著蒙古裝束,又戴了個造型很醜的面具,郭芙看見他時,“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其實郭芙壓根沒認出他,但楊過卻瞬間不好了:

“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

你爹爹是當世大俠、你媽媽是丐幫幫主、你外公是武學大宗師,普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人不敬重你郭家。

可是我父母呢?我媽是個鄉下女子,我爹不知是誰,又死得不明不白……

哼,我自然不能跟你比,我生來命苦,受人侮辱。你再來侮辱,我也不在乎。”

他站在一旁暗暗傷心,但覺天地之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只有師父小龍女對自己一片真心。

你看,人家只是無意中的一眼,他已經在心裡上演了18集電視連續劇。

鐵定是下意識想過兩人在一起會怎樣的。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楊過這種心理,屬於典型的“投射”。

投射作用,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

簡單來說就是,你心裡有什麼,就會看到什麼。

對此武志紅老師這樣形容:

人和人之間的投射與認同的遊戲,就像是一個人要去你家裡掛衣服,但你家裡必須有鉤子才能掛得上,假若你根本沒有鉤子,發現沒有地方掛衣服,自然就會放棄。

為什麼很普通的一件事,別人毫不在意,偏偏有的人就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

因為他心裡有“鉤子”啊。

楊過心裡自卑,所以才動不動就覺得人家看不起他;他的油滑輕浮、倔強偏執,也是掩飾自己的保護色而已。

3、自卑與超越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所謂自卑感,是一個人認為自己的能力、環境或天賦等不如別人,產生的自卑為核心的一種複雜情感。

表現形式也很多,膽怯自輕、自我否定;剋制、溫順;不屑;攻擊;通過補償彌補缺陷等。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自卑感本質上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保護個人內心得以一定程度的安寧,但會影響個體對事情的正確觀察和判斷能力,並易造成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自卑感也有積極作用。

它的存在使人產生緊張感,是人格發展的動力。為了擺脫自卑而進行努力,通過正確途徑彌補自己的不足,就可以實現屬於自己的“自卑與超越。”

楊過也一樣。

如果他一直糾結於自己的自卑,以“受害者心態”自傷自憐,可能會一輩子活在憤世嫉俗中,成為別人眼中古怪擰巴的可憐人,並敬而遠之。

本性中的善良、很多人事的歷練,讓他超越了那個狹隘的自我、人生格局逐漸變得開闊,併成為受人敬仰的神鵰大俠。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故事的最後,郭芙的丈夫被敵軍圍困,情況危急,郭芙焦急萬分。

楊過說:“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個響頭,我便去救你丈夫出來。”

心思也是很微妙了。又想幫助她、又想虐一虐她。

沒想到,平素性格驕矜的郭芙,竟然毫不猶豫給他跪下去磕頭。

楊過立刻後悔自己的輕薄,開始奮力救人。

救人成功後,郭芙真誠感謝楊過,哽咽說,我一生對你不住,但你大仁大義,以德報怨。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我們的楊過同學最受不了這個,立刻就剖出真心來:

“芙妹,咱倆一起長大,雖然常鬧彆扭,其實情若兄妹。只要你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也許這30多年,楊過一直在等這樣一個時刻。

這是楊過與郭芙的和解,也是楊過與自己的和解。

從此後,人生再無遺憾。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1、“投胎小能手”郭芙:萬事都好,只缺煩惱

郭大小姐是個投胎小能手。

爸是郭靖、媽是黃蓉、姥爺是黃藥師,家族陣容堪稱豪華。

尤其黃蓉,在寵女兒這件事上和王朔有某種相似之處:我不需要你成功,也不需要你出人頭地、努力改變命運。高高興興做你自己就行了,啥事有我罩著。

萬千寵愛於一身,一路順風順水。事事都好,只缺煩惱。

這時楊過出現了。

長得英俊,聰明,有趣,有個性,總之和大小武是完全不同的一款。

郭芙被吸引。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可楊過個性太強啊,這讓傲嬌的郭大小姐有點不好消化。

那廂,楊過動不動就自慚形穢,郭芙一個眼神就讓他日月無光、生無可戀;偏偏表現得還特別倔強張狂;

這廂,郭芙也是憤憤不平,“楊過那小子自小就飛揚跋扈,自以為了不起,我偏就沒瞧在眼裡。”

也曾有過短暫的溫馨時刻。

長大後重逢,她對他還挺憐惜;見他為自己的美貌傾倒,也會暗自得意。

武功不好又怎樣,“我自會求爹爹教他。”

後來郭靖當眾宣佈將她許配給楊過,郭芙“早已羞得滿臉通紅,將臉蛋兒藏在母親懷裡,心覺不妥,卻不敢說甚麼。”明顯是願意的。

可誰知,楊過竟然當眾拒婚?!太沒面子了啊。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後來楊過又對別人亂說自己是他未婚妻,當即怒氣衝衝來質問,你到底啥意思?

這時楊過要是不管真假說一句“其實我挺喜歡你”,完全會是另一種結局。

可是陰差陽錯,兩人傲嬌的人吵來吵去,最後給郭芙造成一種錯覺:啥?你說我故意設圈套要嫁給你、而你偏生不娶?一怒之下忍不住說出了小龍女的隱私,楊過不信,竟然打了她一耳光。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種種複雜的情緒堆積到一起,叔可忍嬸不可忍。郭芙一咬牙,揮劍斬落。

楊同學的胳膊沒了。

2、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縱然砍了楊過胳膊,郭芙還是一想起他就心裡煩。

兩人鬥了半生,直到後來楊過說,“只要你此後不再討厭我、恨我,我就心滿意足了。”

一剎那電光石火,郭芙這才第一次正視自己的內心:

“我難道討厭他麼?武氏兄弟一直拼命向討我的喜歡,可是他卻從來不理我。只要他稍為順著我一點兒,我便為他死了,也所甘願。

我為甚麼老是這般沒來由的恨他?

只因我暗暗想著他,念著他,但他竟沒半點將我放在心上?”

被偏愛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為什麼得不到的是最好?

那些未能實現的理想、無疾而終的情感,總是讓人格外遺憾。

用心理學概念來解釋,這叫做“蔡格尼克記憶效應”,是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這和我們對於“完整”的執念有關。

研究發現,當人們看到有小缺口的圖形時,會條件反射地想去補全它,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圖形。這是人的本能。

未完成意味著可能性,意味著“我本可以”,意味著不甘、懊悔和遺憾,容易成為一種“執念”。

必須注意的是,我們對未完成事件的評估,通常會脫離此時此地的這件事本身。就是說,容易摻雜錯覺。

由於這些情感更多是在潛意識中徘徊,並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到現實,從而會給現實生活帶來困擾。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都與人們過去沒能完成的事情有關。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3、如何處理“未完成事件”

1)察覺、面對、接納。解鈴還需繫鈴人,增加對自己此時此刻狀態的察覺,認識並接納被壓抑的情緒和需求,才能達到人格的完整。

2)盡力實現,不留遺憾。找到建設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有心願,在不傷害自己和別人的情況下,盡最大努力去實現,不留遺憾。

3)學習、成長。閱歷的豐富和能力的提升,可以讓人從更多視角思考問題;成功的體驗,有助於淡化過去的遺憾。

40)告別儀式。必要時,可以藉助一些有儀式感的行為,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比如寫一封無需寄出的告別信;再回到當年某個有特別意義的地方,鄭重搞別。

楊過的原生自卑+郭芙的後天嬌縱=神鵰版“致青春”

【結語】:楊過和郭芙的心理軌跡,就是一部神鵰版的“致青春”。

青春是值得紀念的,更是需要成長和告別的。

人的很多情結,都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自己的生活。需要及時察覺,正視內心那些被忽略了的需求。然後,努力生長,向光而行。


作者:洛紅塵,主要分享情感和心理學內容,

喜歡本文,別忘了關注和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