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鶴唳華亭》學漢語,切忌“令嬡(ài)”“令媛(yuán)”不分

熱播劇《鶴唳華亭》,服化道具精美絕倫,畫面呈現極簡唯美,在編劇字幕一塊也小心謹慎,未犯部分網劇粗製濫造的錯誤。最近一位一起追劇的同事,認為劇中“久聞令嬡才貌雙全”一句中的“令嬡”有錯,真的有錯嗎?其實,是同事錯了,《鶴唳華亭》是對的!

跟著《鶴唳華亭》學漢語,切忌“令嬡(ài)”“令媛(yuán)”不分

很多古代文化常識題目,常將“令嬡(ài)”寫成“令媛(yuán)。比如蒲松齡《聊齋志異·胡氏》一篇中就寫作“令媛”,客曰:‘確知令媛待聘,何拒之深?’” 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 漢語大詞典·第一卷》、《 辭海·第六版典藏本》,以及中國臺灣的《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網絡版中,也收錄了“令媛”一詞,意思與“令嬡”相近。實際上,有“令嬡”這種說法,但根本不存在“令媛”這個詞。

古代稱別人的女兒為“令嬡”,這是敬稱。“嬡”也可寫作“愛”,“令愛”、“令嬡”都可用來表示對別人女兒的敬稱。如:(宋)陳淑方《穎川語小》:“世俗稱謂,多失其義,……若謂門合政為令政,令嗣為令似,令女為令愛。”“媛”字義項有二:①指美女。如:《詩經·君子偕老》:“展如人兮,邦之媛也”;②指美好。如:(三國·魏)陳琳《止欲賦》:“媛哉逸女,在餘東濱”。“媛”字義項,褒義色彩極濃,所以在很多女性的名字中常見這個字。但用來表示對別人女兒的敬稱的詞是“令嬡”,不能說成“令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