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论语》


君子和小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论语》

汉儒,面对《论语》是五百年;

宋儒,面对《论语》是一千八百年;

我们,面对《论语》是两千五百年;

无论是五百年,一千八百年,还是两千五百年,回望先秦,面对《论语》,我们都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让我们一起回到先秦,从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学习儒家文化的本义!

君子和小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论语》

《论语》的背面是什么?

一部活生生的《论语》,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读它、研究它、讲解它、弘扬它,《论语》是我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又是最基础的课本,这《论语》怎么会有背面呢?

那我们不仅要问,我们理解到的是真正的《论语》吗?如果是,这么多诽谤圣人的言论又从何而来?如果是,这么多儒学误国的说辞又从何而来?如果是,面对圣人之言为什么那么多的怀疑?如果是,孔圣人又如何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呢?当然,我们可以排列出很多个“如果是”来。

儒家文化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两千多年来,很多已经不再是孔子的本义。因为儒家文化有三个完整的体系,即人道学、性命学和天道学。《论语》是“人道学”体系,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一名君子,是告诉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著书立说,甚至以为政者姿态演说儒家文化的人,其未必是追求君子之道的人,这其中也有不少伪君子和真小人。

究其实,儒家文化的传承有两条路,一是显性的,一是隐性的。邦有道,儒家文化会是显性的;邦无道,儒家文化会是隐性的。所以,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多是伪君子和真小人用儒家文化愚弄人民的工具。但是,真正的儒家文化没有半点伪的内容,怎么办?篡改!于是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篡改成“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实际上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样的对儒家思想的歪曲比比皆是!还有歪解《论语》,把与女人毫不相干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成为孔子污蔑女人的证据。

用儒家文化教化民众,没有行不通的。行不通的时候,是个人的私欲阻挡了这条光明的圣贤之道。儒家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还有一种用圣贤之道伪装自己的伪君子。因为“性命学”体系的失传,我们在这里只能集“儒释道”三家的学问,来告诉大家,如何认清君子和小人。

君子和小人的人性是不同的!

人性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本性、禀性和习性。本性是善的,禀性是恶的,习性是时善时恶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就好比一个无形的容器,里面有两种种子,一是善的,一是恶的。善的属于本性,恶的属于禀性。表现在外面,善的习性是利他的,恶的习性是自私的。我们从《论语》以及其他的儒家典籍中,会看到君子和小人是对立分析的,这是因为其外在表现也不同。

那么,君子和小人都会犯错误呀,同样也会做好事呀,又如何来分别呢?君子也会有过错,但是面对过错是知羞耻的,有过则能改;小人所犯过错,会在内心找很多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叫罪不可赦。不能因为君子犯了错误,就否定他的人品;更不能因为小人做了善事,就认为他是君子。

到底谁是君子,谁是小人呢?

从做君子的角度,很多人都是不完美的,只能通过学习圣贤之道,完善自己的人格,无限接近君子。而区分君子和小人,从内心来说,内心的善的种子和恶的种子多少,在他一出生的时候就基本决定了。我们做一个比喻,本性和禀性就好比两个股东,本性控股,也就是善的种子在百分之五十一以上的时候,那么这人的人性就是君子的本质。相反就是小人的本质。

实际上,去评判一个人是君子和小人,是这个世间最难的事情。因此,中华文化体系中有了庞大的识人之术,《冰鉴》《人物志》乃集大成之作。在《论语》中,先通过“学而篇”开篇告诉我们,成为君子的前提是做好“孝悌忠信”,同时也告诉我们那种伪装出来的“巧言令色”之流,很少是仁者。如何识人,在《论语》中每提到一个人,都传达着识别的方法。用孔子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对君子来说,《论语》的正面,就是如何做人、识人、用人;历来凡是有大成就者,无不因为《论语》而获得智慧。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后世因儒家文化而有大成者,范仲淹属第一,堪称两千多年第一政治家。

打开《论语》,从“公冶长篇”第一章,我们看到了什么?公冶长被抓了,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被误认为有罪的人关了起来,周围的朋友会有什么反应?大多数人会远离的,即使明知道你无罪的人也会躲得远远的。而孔子为了自己的弟子毅然站了出来,说:“我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作保证。虽然公冶长被关进牢里,不是他的罪过。”是呀,当你的人生受到委屈,甚至受到打击的时候,多么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温暖的支持呀!孔子的弟子们在编辑《论语》的时候,把这一章放在介绍弟子们的第一章,其一定是大有深意的。后来呀,孔子果然把女儿嫁给了公冶长。

打开《论语》,从“雍也篇”的第一章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冉雍是一个出身不好的穷家子弟,可以说是鸡窝里的金凤凰。在等级森严的春秋时代,谁又会为冉雍说话呢?孔子说了。他说我认为冉雍这人,可以安排他去从政,去做官呀!就像那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学子,你多想出来做点事呀,但你没有机会呀,如果有人站出来说可以提拔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呀?所以,对那些等待社会来使用的士子,一句“雍也可使南面”,足可以让你感动得落下泪来。

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从学习《论语》这本教科书开始!

君子和小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论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