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參話頭把握這四個步驟,明心見性指日可待

初學參話頭的四個步驟,這裡提倡兩個禪法;一個是參話頭,一個是永嘉禪,這兩個方法可以說是中國祖師留給我們中國佛弟子、留給這個世間的兩個明珠,這兩個方法,像兩條鐵軌一樣,可以讓我們一直通向明心見性這一條路,這裡先說一下永嘉的禪法。永嘉大師的禪法“永嘉集”,這裡面有段叫做奢摩他,永嘉大師談論禪修的方法很多,不過這要有一個基礎,一個起點,後面的比較深很難學,奢摩他能學好、修好也算是很難得。

初學參話頭把握這四個步驟,明心見性指日可待

奢摩他第一個就是妄塵息念,第二個叫做先寂寂後惺惺,第三個叫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第四個叫做惺惺為主,這四段都有很深厚的意思,都有很重的技巧在裡面。“塵”就是外境,“念”就是我們能唸的內心,有的時候叫做根,根塵相對。“忘”和“息”都是停止的意思,就是我們修禪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外面的塵境和內在的能念能知的這個根把它止息住。怎麼止息呢?理論上面是兩個互相依託而成立,具體的操作就是一直的看著念頭,看久了就知道他像是虛幻像電影的幻影,投影片一樣,投射在熒幕上的這種假相,它的本質就是光。

初學參話頭把握這四個步驟,明心見性指日可待

所以沒有現出來的人物、山川、鳥獸種種萬物,他這就是以光為體。沒有塵就沒有念,其實這第一步是沒那麼容易做到,所以塵和念息了以後,就進入到“寂寂”的狀態,這就是先“寂寂後惺惺”,“惺惺”就是一種了知的能力,或者叫靈知,這個靈知就是我們所有一切法門開悟止觀的主體,它的本質就是個“惺惺”。可是有一個要的原則,一定要進入到寂靜以後,才能夠發起這個“惺惺”,所以很多人聽到後面說“惺惺”是為主,就拼命去找這個“惺惺”,這就亂了次序,以後就什麼都得不到了。

初學參話頭把握這四個步驟,明心見性指日可待

一定要讓心徹底的寂靜下來以後,然後在這個“寂寂”中間發起了“惺惺”才是真正的“惺惺”,否則不是“惺惺”。因為心沒有寂靜下來的時候,就不可能得到“惺惺”靈知的特質,一定要等到心完全的靜下來了,沒有妄想了、沒有起念頭了,這個時候才能夠在“寂寂”中間找到這個“惺惺”靈知之體,所以叫做先寂寂後惺惺。有了“寂寂”,有了“惺惺”以後,就好像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平行的運行,所以第三段叫做“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永嘉大師奢摩他的這一段字裡面,花了很多的筆墨時間,還討論怎麼樣能平衡這個“惺惺和寂寂”的關係,

初學參話頭把握這四個步驟,明心見性指日可待

就是一直保持住這個“惺惺和寂寂”的平衡,一直往走就對了,這些就是第三段。第四段,就是在保持住“寂寂惺惺,惺惺寂寂”的時候,可是要記住這裡面有主輔之別,這裡面要以“惺惺”為主,“寂寂”為輔,就是整個禪觀、看心、無心、了心、明心的過程,是以“惺惺”為主體,“寂寂”為輔助而運行的。明朝的幾位禪師對於永嘉大師的這幾句話;“惺惺”為主,“寂寂”為輔認為說千古的創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提出,只有掌握到了“惺惺”為主,“寂寂”為輔這個技巧,才能夠繼續往前走,才能夠真正的走上看心的正途。這些方法對初學者是有幫助的,那些大根性、智慧高的修行者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