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3000亩雷竹拓宽致富路 荒地变身“绿色银行”

当前,雷竹采摘季已接近尾声。昨(10)日,笔者在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杨柳村看到,40多名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摘新鲜雷竹笋,郁郁葱葱的雷竹林里充满欢声笑语。

“这里本是低产地,许多村民进城务工后,不少土地撂荒。”该镇农林分管领导介绍说。据了解,石蟆镇积极践行生态产业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成功将杨柳村的荒坡地改造成雷竹种植基地,由于石蟆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较适合雷竹得生长,通过八年的时间,该镇雷竹基地已由最初的30亩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同时实施分级培优打造,其中包括了雷竹核心种植基地、高产示范雷竹林、优质雷竹种苗圃等。

江津:3000亩雷竹拓宽致富路 荒地变身“绿色银行”

近年来,石蟆镇加大生态富民工程建设,除了集中引导种植大户做好相关产业外,还鼓励村民通过种植、入股、务工的方式发展雷竹笋产业,以“公司+基地+农场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80余户,覆盖该镇杨柳、登云、大同3个行政村,促进村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做强雷竹加工。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成年加工规模达5000吨的竹笋加工及收储、分级筛选场地,开发有竹笋系列、竹荪系列及竹鼠系列等产品,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成都等大都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今年已有3200亩投产,产量可达200万斤,产值估计在1000万元以上,明年盛产期产量可以增加两到三倍。”石蟆雷竹种植基地负责人李祥说道。

不仅是雷竹,石蟆镇还利用荒地大力发展了香蕉1000亩、桑葚1200亩、花椒1200亩、甘蔗5000亩、葛根5000亩等等,进一步盘活了乡村荒地资源,既能达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又实现了产业兴旺,促进了农民增收,巧将荒地变成村民的“绿色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