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國慶黃金週前一個課後,跟學生閒聊,說著說著就說到國慶出遊的事情。結果很快,我身邊就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包——計劃出遊的,神采飛揚;沒有計劃的,有點木然有點落寞。

我是個主張學生活學活用的老師,並不喜歡強壓著孩子去背去學,而假期出遊是我很主張的學習方式。主張是主張,真正落實到孩子身上的,完全取決於家長的決定。事實上,有家長贊同我的觀點,也會有不贊同的。

我的觀點,是假期不等於全部放空,只是換一種形式來學習罷了。在玩中學,不要用教室、課桌來禁錮孩子。我覺得這很重要——要是不想學,教室的門,書房的門能鎖得住孩子的心嗎?既然鎖不住,還不如放飛呢。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北京研學,只有放飛才有這樣的快樂吧。

放飛,真的很必要

真的很羨慕現在的孩子,只有家庭經濟不是很緊張,假期出遊都基本能滿足。而孩子出遊是否真的有必要?

必要?那是肯定的!我們先來做個對比吧: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和父輩們的學生時代相比,顯然是“聰明”很多。

“聰明”其實是綜合知識的積累。知識的積累從哪裡來?除了學校的正常上課外,孩子們看到的聽說的,渠道太多了。單說看的,不計其數的報刊書籍,看不完的電視電影,電遊手遊咱就不說了(實際上游戲當中一樣能得到知識的給養,只是負面的多過正面的,才讓家長們深惡痛疾罷了。)而如今,“看的”方面又增加了“研學”,別小看了這個名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啊!在行走當中不僅看到以前只在書本、影視中看到的名勝古蹟,還能學到跟人交流的技巧、生活自理的技巧。你說啊,父輩們以前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渠道獲取知識呢?

所以,不管是什麼假期,只要是有可能,我都支持學生出遊。

怎麼飛?親子游還是研學團?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在南京雨花臺高唱國歌。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出遊的最佳形式並非是親子,而是“研學團”。

親子出遊的好處,僅僅體現在安全方面和培養、維繫親情的方面,其他的作用是很弱的。而研學團則不一樣。

安全方面,這是很多家長最為擔心的,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成熟的研學機構在做一個線路的時候,安全考量肯定在他們的預案當中,沒有安全保障,他們絕對不會輕舉妄動。

其他的好處,我一一列舉。

知識的攝取更多。親子游基本上就是純粹的景區遊覽,很少有講解,孩子對所到之處的印象,基本上就停留在“風景漂亮嗎”、“好不好玩”之上。但研學團是不一樣的,研學團隊事先必須要對整個線路的流程有規劃,哪些對孩子有好處就會重點安排,包括在這一塊設計互動;對孩子作用不大的就忽略一下。一個景點下來,孩子在導遊和輔導員的指點下,有針對性地去了解,你說知識的攝取量大不大?

生活能力得到鍛鍊。親子出遊,孩子在生活能力的鍛鍊上幾乎是沒有的,父母在很多時候都是包辦了,根本沒有讓孩子獨立面對的機會。研學團可不是這樣,父母不在身邊,什麼都要你自己來面對來解決。洗衣服?父母讓你洗和輔導員下達洗的任務,孩子會聽哪一個?生病了,你會知道或者空調開低了,或者亂吃零食了,以後就會注意——要是跟父母一起,你會懂嗎?下次繼續吧!

待人接物能力得到加強。研學的過程,就是一次集體活動的過程,需要面對不同的人,不僅僅有團友、老師,還會接觸到司機、飯店、賓館的服務員,賣紀念品賣小吃的攤販等等。怎麼交流更得體?什麼話不能說?這是培養情商的一個重要過程,在親子游中能得到嗎?

個人責任感得到鍛鍊。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集合?吃飯的時候要注意餐桌禮儀,一旦和團友產生了矛盾該怎麼做?這些所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都必須要去面對。當不能依賴父母的時候,你說孩子的個人責任感是不是得到加強了?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在北海的海灘上,認識了很多海生物。

你懷疑孩子的能力嗎?你會被打臉的。

前年,一個叫小琦的女孩在父母一萬次的糾結之後,終於同意她跟上我所在的小記者研學團。結果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萬個想不到——孩子很快融入研學團的集體中,而且研學結束返回,一家老小全都收到禮物,每人一份。更重要的是,媽媽發現以前一直很任性的女兒,現在變得懂事了,很主動幫大人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很難說這樣的改變是研學直接帶來的,但是小琦的父母就是認準了研學的魔力,感嘆說相見恨晚。之後的每一次研學團,小琦都基本上第一個報名。

第一次加入研學團,很多家長都少不了各種各樣的擔心,但是隻要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你就淡定很多,根本不需要去顧慮什麼。在我們每次組織小記者研學團的時候,在群裡說話頻率最多的肯定是新團員的家長,老團員幾乎都不做聲,他們心中有數啊,根本不擔心。

不用懷疑孩子的能力。多年的帶團經驗告訴我,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研學過程中遵守各種紀律,都能做得好。有一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動作慢,能跟上隊伍嗎?有的說自己的孩子不會洗衣服,從來沒做過,是不是需要帶多幾件衣服?有的說孩子睡覺的時候會睡得很死,擔心第二天不起床……掉隊的會有,但都不會影響到整個隊伍;之前再懶得做家務的孩子,在這裡都能洗衣服;集結號吹響,賴床的很少很少……

真的不用懷疑孩子的能力!父母不在身邊,孩子自然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保護自己。要是沒有這個環境,孩子永遠就是長不大。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每一個步伐,都是成長的聲音。

給孩子選什麼樣的研學團

都知道研學好,但是要選對研學團才是關鍵。家長要有自己的評判標準,不要盲目,否則可能孩子玩得不開心,收穫不大,家長還特別操心。

選擇標準一:看研學團經驗

很多家長第一標準是看線路,認為線路好是選擇的最主要標準。殊不知,再好的線路也是要研學團去落實,經驗豐富的研學團,實施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不用擔心“短斤少兩”。但是經驗不豐富,能力比較弱的研學團就不一樣了,好好的線路也能帶出很多坑。

經驗豐富的研學團應變能力很強。研學過程中遇到的突發事件還是有的,酒店的,景點的,交通的,孩子健康狀況的都會有。經驗豐富的研學團處理起來會得心應手,根本無需家長擔心。

選擇標準二:看帶隊老師

帶隊老師很重要,重中之重,一定是責任心強的。其次,如果帶隊老師幽默、健談,最好能有孩子緣那就更好了。

一個好的帶隊老師絕對能將家長的擔憂全部消除。責任心很重要啊,畢竟研學過程比較長,坐車、走行程、吃飯、洗衣服、睡覺等等,每個細節都需要老師去關照到。以我帶團的經驗來看,幾乎每一次都有孩子發燒感冒,這也是最考驗帶隊老師責任心的時刻。孩子這時候最需要大人的關照,你怎麼安撫孩子,怎麼處理病情,怎麼跟家長溝通。我個人的做法,有半夜帶孩子到醫院的,有徹夜守著孩子不睡覺的。

帶隊老師的情況,家長是有辦法可以瞭解得到的。最直接的辦法,是和老師面對面交流一下,最好和孩子一起;另外可以從側面打聽,口碑好的老師,誰不喜歡呢?

選擇標準三:看線路設計

不要用旅行社傳統線路的標準來看待研學線路。一個好的研學線路,既要照顧到山光水色,更要兼顧到研學的元素。怎麼透過行程學到課堂沒有學到的東西,看到,觸到,還要體驗到。如果單一的走景點,建議你咔嚓掉。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長知識,原來醬油是這樣釀製的

你需要做什麼樣的準備

為了孩子擁有一個順暢難忘的研學,準備工作還是馬虎不了的。

第一:瞭解行程,做功課

家長要了解透行程,做到心中有數,然後和孩子一起做做功課。不打沒準備的仗,讓孩子知道所去之處的歷史和現在,知道景點的大概,這樣讓孩子的出行更有針對性。比如去西安的話,可以和他先了解一下城牆,瞭解秦始皇的歷史,還可以瞭解一下褲帶面,瞭解肉夾饃。孩子都是小吃貨,和他一起關心當地小吃,多麼美的一件事。

第二:提前“培訓”孩子的生活能力

很多孩子從來沒有洗過衣服,甚至梳頭。有必要在出發前給孩子親自去做做這些事,做到未雨綢繆。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願意做,而是沒有機會。在出發前先學會,就不至於研學過程中被動,影響到孩子的信心。

第三:鼓勵孩子

經常出發的孩子當然沒問題,每一次都會早早候著了。第一次出發的孩子難免內心忐忑,這時候需要家長進行一番鼓勵。如果可以的話,給孩子找個伴就是挺好的。同時要不斷給孩子打氣,告訴他研學的種種好玩,有意義,鼓勵他去面對挑戰。很多孩子就是在鼓勵下邁出第一步的。

孩子的黃金週,補課還是出遊?別糾結了,直接放飛

入住酒店,自己搞定手續。

與其讓孩子假期的時候窩在家裡,勉為其難地做著習題,不如給他們一個放鬆的機會,鍛鍊一下孩子的能力。相對讀死書來說,我更希望看到一個陽光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