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越睡越困,度假越休越累,何解?正念,讓你獲得真正有效休息

早上在樊登讀書聽完《高效休息法》。《高效休息法》的作者久賀谷亮,是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博士。他通過故事的形式,將高效休息的方法,一個個教給大家。

故事裡的主人公日本姑娘小川夏帆是腦科學博士,她躊躇滿志來到美國期望大展身手,卻面臨研究經費沒有獲批,被分配的導師研究的方向是她特別討厭的“打坐那一套”——因為她很不喜歡不接受她爸爸是個和尚這個事實。

但迫於生活困境,她不得不去伯父的餐館幫忙。那個餐館生意慘淡,包括伯父一共只有六人,來自不同的地區甚至國家。他們不理解夏帆,不支持她,一度與她對抗甚至爭吵。

故事裡的夏帆,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生活、工作、學習等帶來的焦慮、壓力使得我們疲憊不堪。我們或是在週末時大睡一場,或是給自己放個長假,看起來獲得了休息,事實上,往往越睡越困,越休越累。正如書裡說的那樣:“如果內心始終無法好好休息(真正面對以及放下),那再怎麼度假和娛樂都毫無意義。”

睡覺越睡越困,度假越休越累,何解?正念,讓你獲得真正有效休息


因為,我們認為的休息往往不是真正的有效休息。比如說刷微信、追劇,反而在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和專注力,從而使得身心更加疲憊,與自己、與家人、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並未得到放鬆,甚至更加緊繃。那到底如何正確有效的休息呢?——

“不能只追求短暫的放鬆,而應該尋找從根本上能解決問題並長期有效的方法。”

那就不妨跟著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起學一學。


書裡,夏帆通過導師的指導和自我實踐,漸漸改善了自己與其他人的關係,逐步與自己和解,從而獲得了真正的心靈放鬆。

書裡給出的方法,就是正念療法。對此,可能你也和我一樣,只是耳聞不曾瞭解。

書中對於正念的定義是:

—— 能夠不做任何評價和判斷,主動地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經驗上,這就叫正念。


另一本書上說:正念可以帶來好運氣。我沒有體驗過,但是書裡的最後,餐館生意越來越好,裡面的人們也慢慢和解。所以,大家不妨也試試看。

書裡一共提到了七種方法,都是經過證實的腦科學的研究成果。分別是:

1、正念呼吸法

2、動態冥想

3、壓力呼吸化

4、猴子思維法(ACT)

5、RAIN

6、慈悲心

7、全身掃描法

睡覺越睡越困,度假越休越累,何解?正念,讓你獲得真正有效休息


這裡我想著重說一種我認為最為簡單易行的方法:動態冥想。對於其他方法感興趣的,可以在留言區提問。

印象中,冥想總是與正念連在一起,市面上也有不少正念冥想的課程。我與主人公一樣,不喜歡打坐那一套,同時我又認可關注當下的每個細節動作,能帶來內心的平靜。正好動態冥想出現了。

具體的做法就是,走路的時候,把注意力集中在移動的手腳上,仔細感受腳底與地面接觸的感覺,比如前腳掌先著地,然後整個腳掌接觸到地面,重心從一隻腳轉移到另一隻腳,雙手交換前後擺動。同時,去感受走路時引發的腿部肌肉和關節包括神經的連鎖反應,以及身體接連發生的每一個變化。

如果能配合貼標籤的方法,就更好了。就是說,你做一個動作然後告訴自己:我邁了左腳,我邁了右腳,我呼吸了一下,我看到一束花……這就是給自己的行為貼標籤,貼上左、右、提起、放下等等。貼標籤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專注當下。

為什麼說這個方法最為簡單易行呢?因為走路是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大大減少額外培養新任務的負擔,並且走路本身已是本能。更妙的是,動態冥想還可以把走路替換成別的你想替換的行為,比如:刷牙時冥想,穿衣時冥想,站著等地鐵時冥想。

再比如做手工時冥想。我喜歡做手帳,有些膠帶有很多小的圖案,需要自己逐個剪開。這就是我冥想的最好時光。沿著圖案的邊線,專注地保持空白的邊框一樣粗細。感受剪刀和手指之間的協作,感受手與膠帶之間的觸碰。

這就是動態冥想,除了走路,刷牙,這些日常,你還可以找到你自己的喜歡的一件事一個動作來執行專屬於你的動態冥想,比如貼牆站、抄詩等等。

書中還有一個金句:

大腦的所有疲勞和壓力都來自過去和未來:對過去的事情心有不甘,對未來的事情充滿不安。


對此深以為然,我和身邊的很多人,都有這樣經歷:

一想起孩子不好好吃飯,晚上很晚睡覺就很著急;一想起“現在對孩子進行早教,不知道2年後能不能考上最好的那個小學”就很焦慮。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握當下,“行為改變思想”理論認為,改變了行為,思想隨之改變。

如果你想改變焦慮、壓力的心理狀態,試試用正念療法,先重複做一個月,慢慢使之變成長期的習慣,從而讓你的身心獲得真正的休息與放鬆。

睡覺越睡越困,度假越休越累,何解?正念,讓你獲得真正有效休息


⭐️ 我是南希,15年HR經驗;

⭐️ 生涯規劃師,擅長轉型及生涯平衡諮詢;

⭐️ 個人成長教練,擅長目標制定和計劃落地;

⭐️ 獨立早起達人,創立了天天早起訓練營,專注於習慣培養指導;

感謝關注~留言聊聊你的看法!#生涯規劃師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