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民國系列

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

——歷史帶著八卦,從幕後走向臺前

在中華文化古老的婚戀觀中,男性娶媳婦兒的觀點大概和馮耿光馮六爺當年為梅蘭芳選夫人時的看法如出一撤:“長得不錯,唱得不錯,能生孩子。”而這個雀屏中選嫁給當時戲曲明星梅蘭芳的女人,果真不負眾望,陪伴梅蘭芳四十載,成為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會默默存在著的無私奉獻的女人。

當自由民主的新文化新思想在中華大地上滌盪時,有一部分人仍然是以“三綱五常”為核心思想的中國儒家倫理文化忠誠的擁泵者。

比如梅蘭芳的第二位夫人,福芝芳。

「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福芝芳出生於旗人家庭,外祖父是拿皇俸為生的小官,福芝芳的母親19歲時出嫁,但因與夫家性格不合,懷孕期間就跑回了孃家,發誓再也不回夫家。福芝芳的母親一身俠氣,人又生得高大,只要有人找她幫忙,她從不推辭,非常受人敬重。為掙家用,福芝芳幼時即要跑場子唱戲,福母為了照顧她的安全,索性著男人裝,做了女兒的保鏢,每日陪著女兒唱戲演出,保護她的安危。因為頗有俠義風範,被圈中人敬稱“福二爺”。

福二爺不僅為人仗義,而且看待事物獨具慧眼。

在當時的京劇圈,因為各自唱戲派別的不同,各派的支持者逐漸形成自己的派系之分,喜歡並擁護梅蘭芳的人,形成了自己的派別,俗稱梅黨。梅黨類似於現在娛樂圈中的粉絲後援隊,即為自己的偶像解決一切生活或工作中的難題。當時梅蘭芳的原配夫人王明華,為梅蘭芳生育了一兒一女之後,為了時刻陪在梅蘭芳身邊照料他,一時欠慮做了絕育手術,結果兩個孩子相繼得病死去,自己也無法再生育。梅黨的核心成員們為了梅蘭芳的生活著想,決定為他再尋一位賢妻,照料家事,生兒育女。

梅黨要人馮耿光馮六爺很快將目標鎖定到了福芝芳身上,在親自考察之後,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長得不錯,唱得不錯,能生孩子。”福芝芳身上的這些特點,恰恰就是梅黨人所需要的。

當吳菱仙和羅癭公受梅黨人之託,來到福二爺家中做媒時,福二爺並沒有向尋常人家一般欣喜若狂,連忙應承,而是冷靜分析情況,理性思考,她知道梅蘭芳人品好、藝術好,事業也在迅速上升期,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原配夫人不能再生育。思索過後,她提出可以不要聘禮和定金,但是必須答應她兩個要求:一,梅蘭芳必須按照兼祧兩房的規矩迎娶福芝芳,福芝芳嫁過去之後是和原配夫人王明華一樣的名分和地位,福芝芳不做二太太;二,自己只有福芝芳這麼一個女兒,所以隨福芝芳一同到梅家生活,老了梅蘭芳也要負責給自己送終。

這兩個要求,梅蘭芳和王明華都同意了,於是,福芝芳嫁到梅家,成為梅蘭芳四十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的賢內助。

福二爺這雙獨到的“慧眼”,打開了女兒幸福生活的大門,而她自己,也成為女兒婚姻生活的軍師,為女兒的幸福保駕護航。

「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福芝芳自小不愛出門,喜歡安靜,常與家中的小花貓為伴,稍大之後也是和鄰里同齡的小姑娘一起在炕上繡花玩耍,養成文靜沉穩的性格,又因為俠母福二爺的影響,為人仗義忠厚。這些性格特徵迅速為她帶來了好人緣,而這份好人緣又直接影響到她在梅家舉足輕重的地位。

她與梅蘭芳成婚之後,非常恩愛,兩人次年就生下一子,取名大寶。孩子生下不久,福母福二爺立即指點女兒福芝芳,讓她按照禮數把這個孩子抱去王明華的房裡,算作王明華的子嗣。孩子在王明華房裡住了一個月,孩子滿月那天,她親自縫製了一頂帽子給孩子戴上,並讓奶媽把孩子抱回福芝芳的房裡,她感謝福芝芳讓子的深情厚意,向她道謝,還懇切地解釋說,姐姐身體不好,家中雜事須她料理,妹妹年輕健康,精力旺盛,又有孩子姥姥在身邊幫助照看,所以拜託妹妹呵護好梅家的這條根苗。福芝芳聽後大為感動。

放到現在來看,這份姐妹情簡直和諧到讓人瞠目結舌。

「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然而,藝術家的生活很難一帆風順波瀾不驚,梅蘭芳和孟小冬在粉絲的撮合之下終於走到一起的時候,這個已經陪伴了梅蘭芳5年的女人,開始意識到婚姻的危機四伏。

女人是種很難理解的生物,拿福芝芳為例,她能夠欣然接受與王明華共侍一夫,而且將王明華看做長姐,處處以禮對之,但面對比她更年輕更貌美也更有名氣的孟小冬,她才逐漸顯露出女人對情感的不容背叛。

面對丈夫的新歡,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一哭二鬧三上吊,而是守住梅府的大門,讓孟小冬在名分上永遠得不到承認。為了照顧福芝芳的感受,梅蘭芳將孟小冬安置在長安大戲院不遠處內務部街的一條小巷裡,開始了“金屋藏嬌”兩頭跑的生活。而支持福芝芳和支持孟小冬的人,也由此劃分成了“挺福派”和“挺孟派”。“挺福派”的人認為福芝芳賢惠能幹,且為梅蘭芳生兒育女,持家有方,能好好侍奉梅蘭芳;“挺孟派”則覺得孟小冬與梅蘭芳更情投意合,倆人事業上可以互幫互助,相得益彰,促使梅蘭芳取得更高的藝術成就。

婚姻本該只是當事人自己的事情,但在梅蘭芳當時所處的環境中,他的婚姻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圍人的影響。他的取捨,更要顧全大局。

梅蘭芳和孟小冬成婚不久,發生了一起轟動京城的血案。孟小冬的狂熱戲迷要找梅蘭芳算賬,卻無意槍殺了梅的好友張漢舉,梅蘭芳由此躲過一劫。但這起血案引發了梅黨人對於梅蘭芳安危的極大焦慮,很多人把這起事件的矛頭對準孟小冬,認為是她差點害了梅蘭芳。而福芝芳,非常敏銳地抓住了這起事件的影響力,在她寫給梅黨要人馮六爺的信裡,她這樣說道:"大爺的命要緊。"就是這麼一句話,讓梅黨的幾個當家人的態度,全部轉向了福芝芳。

這恐怕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婚姻裡運用得最嫻熟的例子。

「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福芝芳知道孟小冬身上兩個最大的弱點,一是性格孤傲,二是渴望名分。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的婚姻戰役中,她恰到好處的利用了孟小冬的這兩個弱點。

梅蘭芳訪美之行即將開始。訪美之行原計劃帶著孟小冬一起去,齊如山的兒子齊香回憶說:“籌備赴美演出的禮物中,還有一些墨盒、硯臺等小工藝品,墨盒上都刻有圖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小冬扮的古裝像。她本是演老生的,這幅畫面卻是扮的古裝婦女,十分漂亮。”但是這場訪美之行決定了誰以梅夫人的形象亮相世界,這對福芝芳和孟小冬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甚至是孟小冬唯一一次能夠向世人證明自己是梅蘭芳夫人的機會。傳聞為了和梅蘭芳一起訪美,當時已有孕在身的福芝芳不惜請求醫生給自己墮胎。為了勸慰福芝芳,梅蘭芳最後只好誰也不帶,孤身前去。

福芝芳成功地利用梅蘭芳愛惜孩子的特點,粉碎了孟小冬唯一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福芝芳與孟小冬的第二場遭遇戰發生在梅蘭芳伯母逝世的喪禮上。為了盡孝,孟小冬特意剪了一頭短髮,頭戴白花趕來了梅府。但是她剛一進門,立即被三四個僕人攔了出來,僕人冷冷地對她說“孟大小姐請回。”孟小冬在眾目睽睽之下,顏面盡失。梅蘭芳當時正在院內,看到這種情景面露難色。而此時福芝芳懷胎已快足月,坐在靈堂恭迎前來弔喪的客人。梅蘭芳只得說:“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冬已經來了,我看就讓她磕個頭算了!”福芝芳站了起來,厲聲說:“這個門,她就是不能進!否則,我拿兩個孩子、肚裡還有一個,和她拼了!”梅蘭芳只好不再言語。失望至極的孟小冬,哭著離開了梅府大門。

在對待孟小冬的事情上,福芝芳不退讓一絲一毫,讓看重家庭的梅蘭芳毫無辦法。

而真正決定這場婚姻保衛戰勝利與否的關鍵卻是梅黨召開的一次集會。集會上,各人眾說紛紜互陳利害,梅黨魁首馮耿光就像拍賣行裡的拍賣師一樣,舉起他手中的木錘“一錘定音”,他要梅舍孟而留福。所持理由很簡單,他說:“孟小冬為人心高氣傲,她需要‘人服侍’,而福芝芳則隨和大方,她可以‘服侍人’,以‘人服侍’與‘服侍人’相比,為梅郎一生幸福計,就不妨舍孟而留福。”他這個說法,把那些擁孟論者列舉的冬皇優點,什麼梨園世家、前程似錦、珠聯璧合、伶界佳話等等,全都壓了下去,在座的每一個人都不敢再贅一詞。

誠然,比起獨立驕傲的孟小冬,福芝芳顯然更適合居家帶孩子照顧梅蘭芳。

梅府被拒事件和堂會一言定去留事件,讓性格孤傲不容侮辱的孟小冬自己選擇了離開。福芝芳的這場婚姻保衛戰,終於取得了勝利。

「民國系列」福芝芳:婚姻是場保衛戰----白夜行

無愧於馮耿光的信賴,福芝芳將料理家事照顧夫小的責任做得盡善盡美。

在對待梅蘭芳原配夫人王明華的事情上,福芝芳始終敬王明華為姐姐,做到以禮相待。一個女人,在丈夫的原配夫人逝世之後,依然能夠幾十年如一日以此相待,遵照禮節,為之著想,不得不說在一點上福芝芳是值得敬佩的。

翌年端午節後不久,梅蘭芳通過西歐媒體,發表了致妻兒的一封公開信。並且由馮力帶給福芝芳一幅梅蘭芳的自畫像——他在自己嘴唇上面畫了一撇鬍鬚。畫像背後寫了四句詩:“半生氍毹唱皮黃,更思歸曲翻新腔。無奈日毒梅花蕩,蓄鬚明志別芝芳。”福芝芳看後,心中又難受又擔憂,立馬回了一首:“水淌大江幾多愁,嘗膽臥薪不低首。思幽幽矣慢悠悠,明月總是隨君走。”之後,梅蘭芳終於被安全遣送回國,放下一顆心的福芝芳,看到梅蘭芳嘴唇邊長起來的一圈鬍子,問孩子們這些鬍子好不好看,孩子們都笑嘻嘻地說不好看,這時福芝芳告誡孩子們說:“你們應該知道,爸爸的鬍子,億萬觀眾都喜愛。要剃,非要到抗戰勝利後,他自己剃。”劫後重生的歡喜和感激,讓福芝芳在梅蘭芳心目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福芝芳從母親那裡繼承到了狹義忠厚的性格,她經常接濟梅蘭芳的朋友,在他們生活艱難的時候伸出援手,並且毫無怨言。

名角言慧珠自殺未遂,福芝芳去醫院看望她,把她接回自己家裡,同女兒同睡,時刻照料她;

京劇名角馬連良遽然長逝,福芝芳讓自己的兒媳屠珍去探望他的夫人陳慧璉,當聽說馬伕人生活艱辛難以度日時,便立即請她搬到梅宅,與自己同吃同住整六載。後來馬伕人病逝,馬連良生前沒有預購墓地,福芝芳毅然將馬連良和夫人陳慧璉,合葬於梅家墓地———萬華山青松林下

老話講,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默默為他奉獻的女人。福芝芳用自己的一生,成就了梅蘭芳的光彩人生。

福芝芳因患腦中風,送醫院急救不治而逝。她臨終前,曾託請梅蘭芳的秘書許姬傳先生,記下了一句遺言:“梅先生事業如山,我本人只能算作一棵無名小草。”

當初馮六爺用一句福芝芳能夠“服侍人”而孟小冬需要“人服侍”奠定了福芝芳自那以後婚姻堅不可破的基礎。這似乎也向我們再次證明,婚姻遠非單純的情情愛愛就可以白頭偕老,兩個人各自對婚姻的需求和付出是否剛好匹配,才是保證婚姻牢靠與否的重要條件。

福芝芳需要的是安穩平靜的小康生活,梅蘭芳自然可以滿足;而梅蘭芳需要一個人為他操持家室生兒育女,福芝芳又是當之無愧的不二人選。

是的,你也許已經看出來,這段讓後人稱讚的婚姻,最開始,只是一場利益的交換。但在相濡以沫共同生活四十年之後,再也不會有人懷疑這份婚姻的真誠。

而在那場梅蘭芳的風花雪月的往事中,獲得全勝的福芝芳,在後人不斷的推敲和學習中,卻成了智退小三當之無愧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