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4:曼哈頓計劃》

《光榮與夢想4:曼哈頓計劃》

1、上一集,我們分析了日本戰敗的原因。其實當時還有一個巨大的不確定因素在左右著戰爭走向,那就是原子彈的研製。

2、簡單說,在當時,軸心國和同盟國只要任何一方先製造出原子彈,本質上這一方就已經贏了。

3、為什麼德國沒有造出原子彈,卻被美國人造出來了呢?如果回到當時德國的情況看,他們的科技實力一點都不比美國差。在時間上,德國是最早研究原子彈計劃的。

4、那為什麼德國沒能先造出原子彈呢?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對製造原子彈這個事情是高度重視、傾其全力的。而德國則是把這個事當作一個額外的附加項目。

5、羅斯福當時給“曼哈頓計劃”的權力是: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

6、原子彈的出現把戰爭提前結束了至少10年。

7、在1945年8月5日下午,第一個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用三架飛機被運到了提尼安島。提尼安島是美國海外領域的一個小島,在這個小島上有一個部隊已經在這訓練了幾個月了,他們接到的任務是投擲一顆炸彈。

8、不過這還不是讓日本天皇最絕望的,更讓他們絕望的是,這個時候接到了蘇聯向日本宣戰的消息。

9、廣島是8月6日早上8點15分被炸的。接下來的3天,日本沒有開什麼大會,一直到9日早上,日本得知蘇聯出兵後才開了一場最高的戰爭會議,而在會議上,大家商量的主題不是廣島的事,而是蘇聯的事。會開到一半,到中午的時候,他們才得知長崎又出事了,這一下天皇的信心才算是徹底崩潰了,在晚上做出決定,答應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說是無條件,其實是有一個條件的,就是不處置天皇。

10、當時就有人提出疑問,說原子彈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扔?當時一位將軍就說:勝利猶如搖搖欲墜的拱門,而原子彈就是拱門的基石。意思就是原子彈像個結束戰爭的催化劑,表面上看它殺了很多人,實際上是避免了更多傷亡。

11、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時原子彈的研製再拖上幾個月,死傷的人數絕對要成倍地增長。一個國家的命運在一個人的一念之間就決定了,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蹊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