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合理嗎?

長江黃河地質


在教師群體中,職稱的問題似乎已經成為討論不止的常態話題,只要談及中小學教師的待遇問題,總有人會提及教師職稱的事情。當然,老師對於職稱的迫切期望與現行職稱制度的異議等看法,也應該是值得我們理解的。畢竟

當下職稱已然對教師從教的積極性有所阻礙,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從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至今已經有41年,仍然是初級職稱,這種情況在大學期間,筆者認為可能性並不大。既然有人提出,咱們就按照真是存在來談談看法,這種現象肯定是不合理的,是不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

從教41年的老教師,居然至今仍然是初級職稱,如果沒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話,竟然連中級職稱都沒有希望,這顯然是不符合老教師多年來對教育的辛勤付出的。從當下的情況來看,老教師不能獲得職稱,職稱評聘過於嚴苛的資格條件、人為因素摻雜過多的職稱評聘程序、老教師耿直不隨波逐流的性格等都可能成為老教師不能成功競聘職稱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也是如今在中小學階段,教師討論最多的。

在筆者看來,無論是大學教師、還是中小學教師,能在教學崗位上工作40餘年,其對於教育的熱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的奉獻必定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尊重的。在評聘職稱上給予他們適當的政策傾斜或者優惠,相信無論是誰都不會提出反對意見,也都會擁護老教師這些年的付出。


東愛雨小公


1.不瞭解具體人具體事,很難說清合理不合理!

2.說個真人真事:

李某,77年考入某專科學校,學制二年,大專學歷,學的英語,79年分到高中任教。由於李某學的英語知識太少,儘管那時的高中英語課本非常簡單,仍不能勝任。加之上課呆板口頭表達能力差,學生意見很大,常常把他哄出教室。上不成課就停,學習,再上課,再上不成,再停,實在不能上課,就去打鈴(那時還沒有電鈴)。1988年實行職稱評定,李某被評為初級。自此後李某在校幹雜活,直到退休也沒評上中級高級。合理不合理?李某自己說很合理,自己評上到不合理了,因為自己多年來乾的是雜活,不是乾的教學工作,二十年都沒代課啦,就憑這一條我怎麼能晉升中高級呢?


快樂老頭88311


完全不合理,按照正常情況發展,77年考入大學的老師參加工作都30多年了,再怎麼說也不應該是初級職稱。


如果是中學老師,熬資歷的話這個年齡差不多也應該是中學高級職稱。

如果是小學老師,熬資歷的話這個年齡差不多也是小教高級教師職稱。

如果是大學老師,學術水平很一般這個年齡差不多也該是副教師職稱。

這麼多年了還是初級職稱,只有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1,工作極度不負責任,但是又有編制,無法被開除,只是得不到職稱的晉升,答主倒是見過40歲還是助教身份的高校教師,不過人家是自己在外開公司,學校的工作就是當買社保的副業。

2,不會做人,在單位到處得罪人,多年以來評職稱也沒有份兒,這種也有,不過概率極低。

3,因病不能長期正常工作,這種老師也有,因為有編制學校不能將其辭退,只能這麼養著發基本工資到退休,這種概率也非常低。


綜上所述,這種現象概率萬中無一,77年考大學當老師,再怎麼也混個教授噹噹啊。


嬌羞帝老師


與我同年工作,而今我也是二級教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當時年申報幾次評一級教師,但是,教育、人事局都以在什麼崗評什麼職的體面理由,不同意我申報。我原小學教師,後因高完中需要政工幹部,所以調到中學從事保衛、政教工資10%;(3)我的薪級工資:從77年參工以來至今已有41週年了應當41或42薪級,但是,當時口高坪人社局卻給我定為26個薪級,而今才38個薪級。由此可見,要整人可以亂執行政策,有權非常任性。我還有其他遭遇,就不敘述了。要論工作,一直以來,我忠於職守,愛崗敬業,兢兢業業,踏實工作幾十年了。看工作成效,年度考核為合格、優秀(15個,一年一個)以上,甚至縣政府授予“優秀教育工作者”的稱呼……而今落得冤無處伸,投訴無門啊!請善良正義的人為我支招解決這一問題吧!


鴻鵠之志784


如果屬實,那的確挺慘!



知足常樂6970408560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現在還是初級職稱”,內心很糾結,幾乎要崩潰了。如果說今天大學畢業生,評不上高一級職稱,誰都不覺得奇怪。77年大學生那是“國寶”,大學畢業當老師,如今應該是“教授”級別啊!正常情況下,肯定是不合理的。

77年,正值恢復高考第一年,剛開始走的是推薦“上大學”,只有根紅苗正的才有機會。1977年12月,國家恢復了招生考試製度,全國總共有 570萬人參加了高考考試,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最高記錄,也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考試。當時,廣大青年懷著讓祖國挑選的豪情,踴躍報名,努力複習,認真考試,在很短的時間內,文化水平有顯著的提高。後來,第一屆高考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現在都在頤養天年啊!如果那時候畢業後,當老師,我相信肯定非常熱愛教育事業的,如今還是初級職稱,確實令人難以置信。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



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畢業後,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極度熱愛,毅然決然的回到了小鄉村,既當老師又當校長。30餘年的教育生涯裡,這位老教師,有過晉升高一級職稱的機會,可是名額少,老教師讓給了當時與自己一樣堅守鄉村教育的其他教師。抑或由於鄉村過於偏僻,沒有下達指標名額,這位老教師也沒有據理力爭。時至今日,這位老教師已經退休,依然如故,還是初級職稱。不合理,但沒有機會彌補當年的遺憾啦!

如今,提起教師職稱,同仁們異常氣憤,可以說是愛恨交加。老教師沒有如願以償晉升更高的職稱,合理也好,不合理也罷,已經過去了。可是,這樣的“悲劇”不要再重演了,別讓教師再傷心啦!


俺油菜


1977年考上大學,大學4年,1982年進職場,今年工齡36年,現在只是初級職稱,為什麼混成這個樣子?這位仁兄(姐)應該得把自己這36年的人生經歷好好的總結一下了。

按照我的經歷分析,一是從未取得過好的工作成績。二是人脈關係很差。三是不善於溝通,上聯下串不行。四是有可能太直,得罪了周圍不少的人。

建議:退休。


楊哥的


哈哈,我是其中一個,77屆,恢復評定職稱的那一年(87年),評為中級職稱,、以後單位出了一個政策,評職稱,評審費自拿,評上了不兌現工資,那就沒用了,我們就都不報了,再後來,國企改制,改民營,民營不晉職稱,到退休,養老金1920元,工作積極,肯幹,是絕對骨幹,沒有違紀違規,好人一個


用戶542945938792


也許有人看了這個問題,會對題主產生深深的同情,並大罵職稱制度的不公。不過,有這種表現的,一定是年輕人,不知道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的前世今生,拿現在的情況去理解過去的情況。

作為經歷過的人,我只能說,這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實,77年考入大學的老教師,到今天還是初級職稱,那你說的不是中國的情況,甚至不是地球上的情況,屬於外星人的情況。

77年,恢復高考制度的第一年,你考上大學,那是絕對的佼佼者,不是現在的大學概念,那屬於精英一族。就算你是專科吧,80年入職,到88年實行職稱制度,你的條件,底限是直接定為小一或者中二,也就是初級中的最高檔。那也就是說,你定級後,就一直是這個職稱。

你88年定級後,到1993年,你就符合了中級職稱評審條件。那時候,中小學有多少是科班出身的大學生?寥寥無幾!你的第一學歷起碼是大專,無論在中學還是小學,都是絕對的優勢。那時候,小學大專學歷,把第二學歷算在內,都需要拿著放大鏡去找,更別說本科了。

你這樣的條件,根本就沒有人能跟你競爭。那時候,小學老師進修過中專,中學老師進修個大專,都很不易,你科班出身,職稱問題根本就不愁解決。等這些條件好的解決了,後來就是最高學歷是高中的,都晉升了中級職稱,你還是初級職稱,你這不是騙鬼嗎?

如果你太另類,確實是初級,那說明你後來根本就沒有在學校工作,你吃空餉了,不再崗位上了。職稱制度剛執行時,並不如現在這樣弊端叢生,而是很規矩很公正的,只是後來才被玩壞了。你這種說法,只能騙騙那些不懂的人,對於懂的人,根本不可能相信這樣的鬼話。

我上面假定的,是你讀的是專科,如果是本科,我再告訴你,曾經一段時期,本科學歷可以直接定級中級職稱!

你的鬼話,說的也太假了,可笑可憐可悲!


教師妹子一枝花


肯定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因素很多,主觀與客觀的。我們來分析一下。

按照1977年考入大學,與現在相差41年,年齡至少在60以上,70歲左右。那時候能考上大學,絕對的是有些文化功底的。1977級的大學生,如果在高校或科研機構,20年前就評上正高職稱了。

先說主觀原因。第一不學無術,長期病假等,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如果是這種情況,早就開除或調離崗位了,還能在教師崗位上嗎?說明還是符合上崗條件的。第二,自己沒有申報職稱。中國的職稱先要個人申報,然後評聘。如果自己不申報,也不允許別人代辦申報,那就沒職稱。我認識一位著名圖書設計師,獲獎無數,他在大學工作,完全可以評上高級職稱,但是他鄙視高級職稱申報,至今還是中級職稱。想起民國時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湯用彤,他的著作獲得教育部獎勵,他不屑一顧,說:從來都是我給學生打分,還要教育部給我打分?從這位1977年的老教師情況說,評過初級職稱,此後或許就沒有申報。

再說客觀原因。初中級職稱比較簡單,名額沒有限制,大學畢業,執教幾年,有幾篇論文,基本上都能通過。副高尤其是正高,條件要求相對高,關鍵是有名額限制,不是符合條件的都能送評。比如說今年只有一個名額,單位三人符合申報正高職稱條件,其中一位領導,論文條件排在第三位,但是結果還是領導上了。單位不給你申報,符合條件也沒轍。在中國評職稱,並不一定是學術水平,而是社會關係、職位崗位等多種因素的體現。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了,卻不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而中國幾千個院士沒有一個獲得諾貝爾獎。所以,你看到很多人有教授頭銜的,學術水平並不見得都比副教授高,如果是民間人士(草根學者)連中級職稱都未必有。

對於1977年大學畢業的老教師,還是初級職稱,很不理解,不是合理與不合理的問題。按說,30年前就可以評上中級職稱,20年前評上副教授沒問題,現在都有90後的教授了。20年前評副高職稱還沒有非博士學位不可的要求。在很多高校科研機構,在退休前,都會有照顧的正常,評個副高職稱算是安慰。我有多個在媒體工作的朋友,升職無望,年齡接近退休,這時候都評了副高職稱,算是工作、職稱到頂了。

因此,這位老教師的初級職稱,我推測是自己不想申報了。當初沒報,後來想報覺得年齡大了,還評中級職稱,與二三十歲的娃娃一道評,太掉份了,乾脆不申報了。有良好的口碑,有優秀的學生(學生都是教授了),就足夠了,職稱什麼的不過是過眼煙雲,不要也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