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汉书.苏武传》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北海之极


天苍苍野茫茫

和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64年)博望侯张骞一样,苏武在公元前100年)也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吹使匈奴。只不过不同的是,张骞在被匈奴俘虏的时候,毅然想尽办法完成使命,并且回归大汉。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苏武流放

而苏武则似乎更加不幸,匈奴贵族威逼利诱使其投降,

苏武不从从而被流放到北海一带(一说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缺乏证据,一说在今甘肃白亭海)。

关于苏武这位代表着“忠”与“节”的华夏民族道德教育的榜样,苏武在世代传承的民间舆情有着颇高的地位。


浩浩神州,泱泱华夏。

《苏武牧羊》的故事带着浓厚的国家民族气节和尊严,象征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上下五千年来的一个忠贞典范。



创作导语

苏武被匈奴俘虏后,对方希望他投降匈奴,单于派卫律(苏武出使同行者)向苏武游说,但是忠贞向汉的苏武不会同意。

流放到北海后,苏武边牧羊,手持汉朝符节,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19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

在荒凉孤独的北海,苏武活在一片又一片的野草和一只只白羊的世界里。

萧瑟的北风吹来,白云在蓝天上来来去去;唯有他手上的汉节立杆挺立,苏武坚毅的脸庞和那颗矢志不渝的内心...




《北海云踪》


  “这汉人怎么这么没硬气!”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北海道,西风吹来吹去掠过绵延几千里的绿原,拍打着一棵棵龙芒草,使劲地低头迎接着天外来客的到来;可以看见,原上的羊“哞哞咩咩”,诉说着

“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汉臣丁律和十几个全副武装的匈奴士兵押送着苏武牢骚道。这位奉大汉之命出使匈奴的光明之臣,在百余天的长途跋涉,历经风沙干涸和材狼虎豹的威胁,终于走出河西走廊抵达西域.既是猎奇又是觉得惊险刺激颇感不易,

最终还是在漠北之地被匈奴王庭的士兵给轻易俘虏。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丁律,给我点水,我要水!”

被押上木板铐子的苏武长发凌乱,突然一只脚跪在了地上,望着斥喝着他三个月前还是一路人的同僚丁律。


  十米开外的丁律反应带着水壶小跑过来,“苏兄,我这就给你送过来!”


  “你为什么要投匈奴啊丁臣?”

苏武平静地问道,北海的风吹打在他的略显沧桑的脸上,他的手靠在丁律的肩膀之上,稀释了周围的一切自然。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我。。。我。。。我在宫中的地位不高,得不到殿下的赏识,单于告诉我只要我愿意投靠匈奴就保我荣华富贵,我更不想死!”

丁律面色难看,眼神不敢与苏武互相对峙,但是他还是说出了实话。


  “该死!啪!”

苏武恼羞成怒一巴掌打在了丁律的脸上,锁在手上的链条晃动,双方的脸庞异常滚烫。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大哥,你也投降吧!匈奴贵族扬言要你让公羊生子方才让你回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丁律跪在苏武的面前,即使穿戴着匈奴的精甲也无济于事,一个将士已经失去了他的忠义和灵魂。


  没等他把话给完全说完,苏武再次把手掌扬起,快要抵达丁律的脸庞又突然停下,仰天长叹了一声——


  “牛和羊啊,你们能听懂我说话吗?”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大哥,我们给你做的帐房就在北海之滨,看,在那!”

丁律遥指向几百米外蓝色的海畔,一座白色的帐房旁拴着一匹白马,在孤单地低头啃草。


 也就在他指着那一片区域的时候,白马似乎有心灵感应般抬头嚎叫——“嗷”~~~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匈奴兵带着苏武继续向更远更深处迈步而去,并不是因为有危险,然而他们勾肩搭背,他们匍匐前行;是因为有些芒草太高太锋利,还需要用武刀开辟出一条去往湖畔的捷径,风越吹越大,越来越烈.丁律吹倒在地,一大片芒草被他给压倒,惊吓住周围的几十只羊,一下落荒而逃。


  “将我的手铐给打开!我自己过去!”

苏武怒不可竭,匈奴士兵觉得再好不过,将他的手拷给解开。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自漠北匈奴王庭押送到北海全身束缚半个月,一下放荡在辽阔的草原上突然获得自由,他捡起地上的包袱,挎在肩上,抚摸了随身带来的旄节,握住向远处慢慢走去。


  思绪万千,纠结又矛盾的问题不断困惑着他,我此番出使西域匈奴不利,我大汉王朝可知我还活在世上?北海艰苦之地,如何让公羊生出小羊?我还是趁机逃回大汉?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风吹着大汉旄节,摇曳向后边飞驰,风实在太大,以至于苏武寸步艰难。


  “苏兄,我先走了!你自己注意,我会向匈奴王纳谏,使你离开北海之地!”

大风之下苏武是否听见丁律的呼唤?只知道丁律被这些匈奴士兵们拖着离开北海号啕着。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海畔边,白色的帐房孤单而简陋,蓝色北海晶莹剔透;无数的海鱼成群结队逆流而上依稀可见,苏武抚摸着一匹白马,试图拭去它的泪它的冷,它的一场沙场梦。

  

  

  北风萧萧,草儿飞,西风吹,吹走一个牧羊人的凯旋。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知史明鉴

我们认真地追溯历史,统计自汉代以后正史记载,“苏武”出现的频率远超“张骞”。看来,在中国正统意识中,张骞和苏武在后世文化天平上位置的高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微妙倾斜,这一现象透露出由于秦汉以来大一统王朝的成立与巩固,国家意识得以强化,观念已经出现这样的倾斜:实现外交成功(张骞“凿空西域”)和维护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尊严政治忠贞(苏武“民族气节”)两个方面来看,后者显得更为重要。这与先秦外交天才苏秦,张仪时代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有着明显不同。

天苍苍野茫茫,十九年持节不屈——苏武牧羊·《北海云踪》

敕勒歌


:本人系敦煌煮文独立创作,侵权必究。

@敦煌煮文文化文学交流创作,高山流水知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