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经典: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从故事剧情来看,《雪国》写的是一位名叫岛村的东京舞蹈艺术研究家与两名女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从故事内涵来看,《雪国》描绘的则是一种徒劳虚无之美

一、万雪之国,惟余茫茫

故事的开始便是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色。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连夜空也是白茫茫的挟带着寒冷气息的雪国,倏地,便出现在眼前。作者以这短短的一句话,瞬间就构建起了一个仿佛超脱人世的世界。

在开篇引入雪国之后,作者便以细腻的笔触开始为他心中这个超脱于境外的世界润色:这是一幅严寒的夜景,仿佛可以听到整个冰封雪冻的地壳深处响起的冰裂声。没有月亮。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彻骨的寒与极端的静,雪国之高阔、清寒在这一霎跳跃到了我们眼前。

《雪国》只有冬日,这里看不到生的希望。象征着温暖和煦的阳光,在此处是“被地底下的黑暗所吞噬”的,而象征着现代文明的火车在驶进雪国的那一刻,也已“把明亮的外壳脱落在隧道里”,褪去了它本身的色彩,变得黯淡无光。有的只是“重重叠叠的山峦”和“暮色苍茫的峡谷”。

而人处于这样极寒极空寂的情境下只会愈发渺小,若有期待,仿佛也是无穷尽的挣扎,不值一提。

感悟经典: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二、爱如朱砂痣,爱如白月光

爱情这一主题,它看似是作品中脉络最清晰的线索,实则仅为衬托“徒劳悲哀”这一作品思想。恰似悬崖上的绿芽,似冬日里的腊梅,似伊人乌发间的鬓饰,是这部寂静无波的作品中点缀的漪轮。

上文所提到的故事中的两位女子,一位名为驹子,一位名为叶子。

驹子的形象及性格正如朱砂痣般鲜红,夺目,摄人心魄。她倔强执着,即使知道岛村不过是与她虚与委蛇,用金钱与她消遣,也不能阻断她企望和岛村靠近的决心;她的感情丰富炙热,却又理智果决,因为倾心于岛村,她可以时时刻刻以他为先,又因为对行男并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而拒绝了叶子让她去见行男最后一面的要求,让行男不要对她有多余的期待。她于岛村,是轻易得到,所以难以珍惜,于岛村而言她是朱砂痣般的鲜红,更是蚊子血一般的刺红。

叶子的形象和性格也正如月光般宁静,像月光般如梦似幻。在小说的开篇,岛村卑怯地观察着叶子言行的描写就占了一大段篇幅。叶子的美是“灵”的化身,是“美”的幻境。岛村倾心向往她,是向往着一种超然,一种完全的洁白纯洁,是种对美丽的追逐。在形容叶子的声音时,他多次用了“悲戚”,是他消极悲哀思想的最显而易见地反映。叶子于岛村,是求而不得,是“寤寐思服”,所以才特别,所以才特殊,而叶子的死亡更成为他思想升华的契机,她就如那轮似真亦假,似梦似幻的月光,轻轻地洒落在他空寂冷色调的世界中,为他的生命带来过一丝亮色。

这两位女子的死亡和毁灭,正象征着岛村现实世界的重建与精神世界的新生。

感悟经典: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三、生如朝露,死如蜉蝣

本作的男主角岛村,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的虚无主义者。

他财产丰厚,社会地位令人羡慕,家庭温馨,但是他的内心依然死寂,这体现于他对生活的感受:百无聊赖,一切的存在包括生命,都是徒劳的、无意义的。

他与本作女主角之一的驹子之间,不能说仅仅是物质与肉体间的交易,他们之间是存在感情的,但他既怯于驹子太过浓烈的爱,又向往于驹子对于生活,对于生命仍有所求的挣扎。因他自己沉溺于命运的伦常,生命的徒劳无用中难以自拔。

生命是脆弱的,如朝露。

生命本就易逝。一次意外,一场灾难,顷刻间就能将人的性命夺走。

正因如此,在岛村的眼中,渺小的人与巨大的命运转轮抗争是可笑的。于是不论外界如何变幻,身边的人遭遇怎样的境况,他都无动于衷。但显然,他的想法与驹子,与叶子都是背道而驰的。在脆弱的生命面前,驹子选择奋力一搏,叶子选择顺其自然,尽管方式不同,但都是尽己所能地去充实完满自己的生命。但这样积极面对生活的她们,一个因意外永归天际,一个在精神重创后神志不清,反而是岛村,这个从头到尾都消极懈怠的人,体会到了生命的真理,他们之间的对比,既是讽刺又弥漫着深浓的悲哀。

诚然,生命也是短暂的,如蜉蝣。

在这短短的生命中,驹子选择爱过、恨过、努力过、挣扎过、祈祷过、诅咒过,虽然最终她的抗争并没有换取到她所希望的东西,且她还是为命运所击倒,但她的一生也迸发出过绚烂的光芒。如烟花,让人在那短短的一瞬之中难忘它的绮丽。

对比驹子,岛村从始至终都在服从,他的灵魂的本色就是雪国的颜色——不染一尘的白,漠视一切的寒冷。他屈从于所有变与不变的环境,冷眼看着驹子对他的痴恋,看着驹子为一切他所认为是徒劳的事物奔走努力,以居高临下的视角解读着驹子的行为;同时,在他所牵念的另一位女主角叶子在大火中意外丧生时,他没有悲痛,“没有感到危险和恐怖。简直像非现实世界里的幻影。”认为叶子的死亡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飞翔”。他甚至由此顿悟到“生死只是生命旅程中的两个点”。超脱得仿佛得道的高僧,仿佛雪国——这个纯然超脱于外境的世界。也许他正是雪国的人格代表。

感悟经典: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四、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本作的语言都是充满暗示性的,而从岛村的视角来解读作品又过于高深隐晦,整体基调艰涩,须得细细研读品味。而这正该是一部探讨生与死这个问题的作品的特点。生命本就神秘莫测,晦涩难懂。

在阅读《雪国》之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来源于雪国这一故事背景的天气环境,更是来自于人物的塑造——对外界全然无知无觉的岛村,鲜亮过却最终衰败的驹子和安静纯粹得不似现实中人物的叶子。这三人,除了驹子之外,其他两个人似乎都与现实中的“人”存在着些差距。岛村是一开始就失去了作为人的活力,过于理性冷漠,叶子是完美得不似真人,毫无人性的弱点,但唯一让我们感受到人的温度的驹子,最终也失掉了她的色彩。这样寒冷的世界,出现在这样一个寒冷世界中的人们,不是身心被彻底冻固,就是被周遭的温度扑灭。整部作品的基调似乎是完全的悲哀,没有希望,不需拯救,因为一切都是徒劳。这就是川端康成所持的美学观,是他消极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岛村、驹子和叶子,三人的命运在雪国交织,最终又各自抽离。在广袤的世界里,对人而言是漫长的一生中,同样行走于世间的他们也许本来就互为过客,现在不过是旅程的一段。曾有过的牵念,在记忆不复往昔,世事无可挽回之际,也恰当地不见踪影。

人生是场逆旅,时有得失,而众生皆是行人,步伐匆匆。

只是叶子的时间永远地停驻在了这个同她一般美丽清冷的雪国,属于驹子的时间轮轴也再无力转动,唯有岛村一人,带着他对于生与死的感悟,继续踏上了他的旅程。

感悟经典:人生如逆旅,众生皆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