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保險業務員

01

前幾天跟公司幾個女同事一起吃飯,飯局上免不了各種八卦和吐槽,說著說著也不知道是誰就扯到了相親的話題。

然後剛入職不久的小李美女就說起了她上週末的一次相親經歷,她說剛見面時從男方的眼神就能知道他對自己還挺感興趣,整個過程聊的也還算開心,可就當她說她在保險公司工作時,男方剛還熾熱的眼神馬上沒了神采。他脫口而出:“你是賣保險的?”

我同事趕緊解釋,我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做內勤的,不賣保險。可那個男的明顯沒了繼續聊下去的興趣,一通尬聊後,各回各家,之後再也沒有聯繫。

我們幾個聽完也是唏噓不已,因為在保險公司上個班,一個水靈靈的大美女嫁人倒成問題了?!小李憤憤的說,“還好我是保險公司的內勤,如果我是外勤那個男的還不得當場離席啊!真是氣死我了!”

筆者注:內勤是保險公司的正式員工,負責公司整體的管理運營,政策的貫徹執行以及對外勤的管理、培訓和服務支持。
外勤即保險業務員,也叫保險代理人,承擔一線的保險銷售工作。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你在哪工作啊?

02

在中國的婚戀關係中,職業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未來的婆婆選兒媳婦都會例行的問:“你叫什麼啊?多大了?在哪工作啊?......” 等等之類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保險行業的從業人員好像在婚戀市場上不太受待見,特別是壽險業的保險業務員。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喜歡保險銷售這個職業。一個女孩哪怕很漂亮,學歷和收入也都不錯,但一旦被相親對象得知她是“賣保險的”,就有很大幾率被“另眼看待”。

而且,這個時候,保險公司“世界幾百強”、“金融行業”、“傳播愛與責任”等標籤卻完全起不到對保險業務員這個職業的貼金和加持作用。相反,如果是其他金融行業,比如銀行業從業人員,哪怕就是一個工資很低的普通職員,都會被相親對象和未來的婆婆青睞有加:“哦,在銀行工作啊,好,好!”

我作為一個女人,一個在保險公司內外勤都做過的業內人士,非常客觀的說,保險業部分女性從業人員較難找對象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特別是在保險銷售隊伍裡尤為明顯。而且還呈現出兩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是女的往往比男的更難找對象,二是收入越高的女性業務員越容易成為剩女。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保險代理人

03

根據《2018中國保險代理人基本生態調查》的數據可知,在目前全國800萬保險銷售大軍中,女性佔比高達71%。時間再往前推到10年前,雖然那時從事保險銷售的女性佔比更高,但大多數以結過婚的大姐大媽為主,未婚的女性年輕人並不多。所以保險銷售人員中就算有剩女現象,也因為問題不太突出而不被人關注。

但隨著2015年壽險業的人力大躍進,一大批年輕女性進入保險銷售行業,從業人數總量的激增讓“女孩做保險不好嫁人”成為了一種現象。只是這種現象因涉及個人隱私和有抹黑行業之嫌而不被外人所知。

就像我的同事小李美女說的:“要知道這樣,我就先找好男朋友再入職了,可我大學讀的就是保險專業,我不到保險公司上班去哪呀?”

是啊,儘管我不能改變什麼,但我也想替保險銷售行業的剩女們鳴不平:保險銷售就是一份工作而已,我們兢兢業業工作,規規矩矩賣保險,咋還因為這個就嫁不出去了呢?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04

人物一

小娟是某大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今年27歲,已經入職兩年了,月收入在12000左右。她和前男友是大學時認識的,但因為她做保險而選擇了在一年前和她分手,當然也有其他因素,但她的職業讓他覺得不光彩,沒面子是一個主要原因。

之後,有人陸續給她介紹了幾個相親對象,都無果而終。她說,有一個男孩兒,彼此第一印象還不錯,他也是跑業務的,一個月才掙不到4千塊,竟然都因為她這個保險業務員的身份而放棄交往。

這件事對她打擊挺大,有時候自己也想不明白:我一沒偷二沒搶,每天辛苦工作做保險怎麼就不光彩了呢?哪裡就讓他們覺得沒面子了?有時候也想離開這個行業,可是一想到那麼多信任她的客戶和還不錯的收入就瞬間打消了這個念頭。

人物二

亞男是我原來做外勤時營業區的同事,今年35歲,保險銷售從業12年。她不帶團隊只做業務,走的是行銷路線,年收入在50萬左右。

她在工作上堪稱完美,擁有保險和證券等多個執業資格和專業證書,還是公司的產品專家,人不說貌美如花,起碼算中等偏上吧!但就是這樣一個人,愣是眼看著自己成了老姑娘。

箇中緣由,我倒是問過。她說,一是有些人真看不上做保險的,還有就是有些看上我的,我卻瞧不上他,一來二去的,慢慢也就習慣了。其實,整個營業區像我這樣的人還有不少呢!我仔細想想,還真是,並且大多都是大咖級別的。連這麼優質的保險銷售大咖都被 “看不上”,這樣的社會地位我也是無語了。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05

保險業務員群體中的剩女現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跟國內整個保險銷售行業的大環境緊密關聯的:跟業務員自身有關;跟保險業之前過度依賴人海戰術追求保費規模而忽視行業美譽度有關;跟社會大眾對保險行業特別是壽險銷售的過渡妖魔化有關。

首先,保險業務員的職業美譽度為什麼這麼低?以至於大家在對相親對象選擇時 “保險相關人員” 成了必刪選項呢?

這可真不賴社會大眾用有色眼鏡看我們,一直以來,特別是行業開創初期,保險業務員的銷售誤導,甚至用欺騙的手段讓客戶投保;為了出單,賴在客戶家,不買就不走;為了自己的團隊人力發展,用不當的方式拉人做保險,讓大家都以為做保險就是“搞傳銷”。

再加上銀行保險銷售渠道經常讓儲戶“存款變保單”;因沒有如實告知而導致的拒賠;因退保時交5000退500的不解和憤怒......

事情往往都是這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你理賠一百個客戶的正面宣傳,也抵不過一個拒賠造成的負面影響,更何況我們業務員自己做了那麼多的“壞事”!

這一小部分“做壞事”的業務員直接或間接抹黑了保險,抹黑了保險業務員,並連帶著大部分遵規守紀,本分專業的優秀業務員跟著一起被黑,甚至最後保險公司的內勤管理人員也被牽連。更受傷的是女性保險業務員,因為這個職業被搞臭,搞個對象都被明確要求“保險業務員除外”!

其次,與社會大眾、媒體對壽險銷售的過度妖魔化解讀和推波助瀾式傳播有關。

保險產品或者保險銷售方面肯定有自己的問題,但過度的情緒宣洩是不理性的,一些本不屬於保險業務員的“罪過”甚至謠言,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銷售人員不論好壞全都是“壞”的,保險不論黑白全是“黑”的。

社會上的保險“黑”加上保險行業自身不太重視自己的美譽度(現在整個行業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一個特定的維度裡,客觀上造成了大家因黑保險而及人,因部分人而及全部人。而一部分剛好有婚戀需求的女業務員們被“恨屋及烏”。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06

保險業務員中的剩女現象起碼到現在為止仍客觀存在。但可以看到,隨著80後和90後人群逐漸走向前臺,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社會民眾獲取保險知識的途徑和快捷度跟以前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相對而言,誤會和謠言因沒有了信息不對等而不太可能無縫傳播,另外,大家對謠言和消息的判斷也更便捷。

而這也是我們整個保險行業從行業監管、社會輿論和正確保險觀念的傳播普及等多維度提升保險的美譽度的絕佳機會,但冰凍一尺非一日之寒,這一切還需要時間。

追求高收入只是職業成就感的一部分,一個被人人嫌棄毫無榮譽感和社會地位的職業就算收入再高,也沒有什麼成就感!如果因為從事這個職業甚至影響到我的擇偶,那做這個工作還有什麼價值?

寫在最後:

本文借剩女現象這個獨特的角度來呼籲行業各層級從業人員來重視和關注保險業務員的社會地位和職業榮譽感、成就感。

好在提高行業美譽度和保險業形象已經進入新成立的銀保監會的改革日程。期待,有那麼一天,我們的行業的巾幗英豪不再為愁嫁而傷懷,不再為社會地位低下而無奈。

力橙財經,為您深度解讀。

有一種剩女,叫保險業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