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最新模型:放松管控措施或导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柳叶刀最新模型:放松管控措施或导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柳叶刀最新模型:放松管控措施或导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撰文 | 健康学人

制版 | 赵利

为了防控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及湖北等地实施了严格的封锁措施。2月17日以来,多个省份已逐步放松限制,复工复学正在进行。4月8日,历经七十多天的封城后,武汉恢复对外交通。然而,目前的国际输入病例正持续增加,无症状传播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国仍面临新冠病毒的传播风险。


4月9日,《柳叶刀》在线发表了一项香港大学的最新模型研究。该模型表明,中国的积极防控措施在湖北之外的地区阻止了第一波新冠病毒的传播,但目前来说,病毒从国外输入的风险仍然较大,而且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对新冠病毒传播程度的实时监控必不可少,以防止可能出现的第二波流行。


在中国实施严格防控之后,新冠病毒的传播指数(由受感染个体传染产生的平均病例数)在湖北以外的地区大幅下降,此后一直保持在1以下,表明疫情迅速蔓延的形势减弱。然而,数学模拟模型表明,

过早解除这些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病毒传播指数再次超过1,导致第二波大范围传染。


一周前,《柳叶刀公共卫生》发布了一项来自英国的预测模型,表明武汉将关闭学校及工作场所在内的社交疏离措施延续到4月十分重要。如果在3月末放松这类控制,可能会造成8月末出现第二波疫情高峰;而将这一措施延续到4月,则可以使第二波高峰延续到10月。该模型同样强调需继续加强社交疏离( )。

本项研究的研究人员称,这些发现对处于早期封锁阶段的其他国家至关重要,提醒不要过早放松严格防控。不过,这项研究并没有具体调查每一项干预措施的效果,没有明确指出控制病毒传播最有效的干预内容。


截至2月10日,中国大陆实施不同程度封锁管理的城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20年1月中旬至2月29日期间确诊新冠疾病病例的数据,以估计四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温州)和湖北以外确诊病例数量最多的十个省份的病毒传播力度和严重程度。根据症状出现日期,研究人员使用每日输入数和本地新增病例数构建每个地点的疾病流行曲线,并将报告延迟(从疾病开始到病例报告之间的时间延迟)纳入模型,以计算每周的传播指数变化。研究人员还模拟了放松控制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毒传播指数的潜在影响。


柳叶刀最新模型:放松管控措施或导致第二波新冠疫情


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的确诊病例分布(A),蓝色代表本地社区传播,红色代表湖北输入病例,绿色代表海外输入病例;(B)随时间变化的病毒传播指数。


进一步分析显示,根据中国发布的数据,湖北省以外的新冠确诊病例死亡率为0.98%,而湖北省(5.91%)的这一数值是其6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保健资源的差异,各省的死亡率差别很大。在确诊病例数量最多的十个省份中,江苏等富裕地区到河南等欠发达省份的病死率在0%-1.76%之间不等。

“即使在北京和上海这样最繁荣、资源最丰富的大城市,医疗保健资源也是有限的,医疗服务也会因为突然增加的需求而举步维艰”,资深作者、香港大学的梁卓伟教授说,“需要确保当地卫生保健系统有足够的人员和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冠疾病相关死亡。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这一点的重要性。”

该分析表明,在湖北以外的地区,控制措施应逐步取消,以使最终的传播指数不超过1,否则病例数量将在放松期内逐步上升。一旦病例数上升,再简单地收紧控制并不会将负担降低到原来的水平,而且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将病毒传播指数控制在1以下,以便恢复到之前水平——这可能造成更大的卫生和经济损失。

“严格防控措施的实施已将感染人数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但是,如果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随着企业和工厂恢复运营、学校复课,社交往来增加,感染病例很容易再次出现,尤其是全球大流行期间的海外输入病例风险越来越大。”香港大学教授约瑟夫·吴(Joseph T Wu)表示,他是该研究的共同负责人。

“物理隔离和社交行为的改变可能会发挥一段时间的作用,但在有效疫苗普及之前,最好的策略就是积极平衡经济活动的恢复程度,维持病毒传播力低于1。

参考文献:

Kathy Leung, Joseph T Wu, Di Liu, Gabriel M Leung. First-wave COVID-19 transmissibility and severity in China outside Hubei after control measures, and second-wave scenario planning: a modelling impact assessment.The Lancet. April 8, 202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74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