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北京最近出了新通知,疫情防控将要“常态化

”。这释放了一个全新的信号,新冠病毒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消失,疫情防控措施会伴随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北京遥遥无期的开学时间,我们这一次可能要跟新冠病毒共同相处一些日子了。

疫情当前,医生和护士的地位突然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医学院老师,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致敬。业内相关工作人员,面对疫情,一方面感受到了深刻的挑战,一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思考。

如果疫情防控常态化,如果新冠病毒不能彻底在人类社会消失,我们需要怎样的医务工作者?《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这本书给了我一些启发。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作者是谁?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美国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他的履历很有意思。葛文德医生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父亲是著名的泌尿外科主任,但他们是印度裔。这里插播一个冷知识,总有人诟病,中国人太爱挑选医生,看个病恨不得把医生的简历研究个遍。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夸张,他们认为只有世代行医家庭出身的医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名医”认可。

换句话说,葛文德医生虽然父亲也是著名主任,但是跟美国人民所认可的“世代行医”还是有那么一点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差距。不过,这不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葛文德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他不仅在医学方面造诣颇高,在哲学经济学方面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阿图·葛文德医生


话说到这儿,这还只是一个优秀外科大夫的故事;他除了工作之外,还在纽约客上发表文章。他一篇关于美国医生过度医疗的文章,被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看到。此时此刻,葛文德医生变身推动“奥巴马医改”的关键人物。不论这个称号是否有水分,奥巴马本人肯定是读过葛文德的作品,还推荐给了办公室的其他人。当然,获此殊荣的,还有我们的《三体》对不对。各位读者,对葛文德本人的影响力,自行判断啦。

但是他写的这本书,本人认为,还是挺有意思的。既包括他的行医心理历程,也讨论了一些热点问题。作为印度裔,他也没有所谓“白种人傲慢”,姿态很谦卑,观点很中肯,讨论相对客观。

为什么用相对呢?他毕竟是个美国人嘛,他对于“好医生”的看法,多多少少还是带着一些美国文化为基础的价值观。

我们在讨论的时候,就采用我们祖传的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放下基于文化壁垒的刻板印象,我们看一看葛文德医生心目中,“好医生”的标准。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葛文德医生的外科医生三部曲

好医生的标准是什么?

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之第一条,勤奋。

众所周知,能够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可以笑傲紫禁之巅。博士学位并没有高低之分,一样都要“头悬梁锥刺股”,顺利毕业谁都得脱层皮。只是,医学生要学的科目、要参加的考试,数量上在诸多专业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如果不勤奋,拿到医学博士很难;但是,葛文德医生谈到的“勤奋”,是我们印象中一般意义上的“勤奋”么?并不。

他讲了个小故事,围绕着“洗手”

展开。熟悉么?这次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欧洲给出的防疫指南中最重要一条就是“洗手”。但是,欧美国家真的非常重视“洗手”这件事么?欧美国家医生护士对“洗手”的认可度高么?葛文德医生勇敢地给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他所在医院的真实故事。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每年有200万美国人在医院里受到感染,9万人死于院内感染。作为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人员,最困难的部分不是对抗传染病,而是敦促临床医生们去做一件事:洗手,及时洗手。

怎样洗手才能合格呢?葛文德医生这样描述:

“首先,必须摘下手表、戒指和其他珠宝首饰(这些物品最容易藏污纳垢);然后,用热的自来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并使肥皂泡覆盖手部的所有表面,直到手臂1/3的位置,肥皂泡的停留时间要遵照生产商的建议(通常是15到30秒);冲洗整整30秒;用干净的一次性毛巾彻底擦干,最后用擦手毛巾关闭水龙头。”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我国关于正确洗手的示例

这样的过程,相信在阅读本文的读者中,能做到的有1%就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这是本文阅读量超过100的情况下)

欧洲会用酒精凝胶,而美国是2010年前后才开始逐渐普及。在普及过程中,还会有医护认为酒精凝胶产生有害气体、伤害皮肤等等。直到现在,新冠病毒教全世界做人,不仅美国医护,全世界都认识到了洗手的重要性。

上海华山感染的张文宏医生在公开采访中也提到:“戴口罩一方面防止飞沫传播,另一个功效就是防止你用手接触嘴巴。”因为我们普通人对“洗手”的标准并没有医护那么严格。所以,手尽量不接触嘴巴,是杜绝传染的一种方法。读到这里,放下你一边划手机一边吃东西的手好吗?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图片中泡沫需要覆盖1/3手臂

那为什么,葛文德医生会认为,勤奋体现在“洗手”上?其实他想说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标准,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见微知著。这也是老祖宗教我们的。葛文德医生关于“勤奋”的标准,我十分认同。

洗手的步骤那么复杂,是为了杜绝院内感染,为了保证患者健康,医生一定要勤洗手。理论上,接触一个病人之后,就要洗一次手。能有多少医生做到呢?不论中外,能做到的凤毛麟角;而且他们,确实当得起“勤奋”二字。

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之第二条,正直。

这一章,勇敢的葛文德医生,直接挑战了每个医生都会面对的问题“医疗官司”,医患纠纷的最高级。在美国,外科和产科这种高风险科室,每个医生平均六年会遇上一次医疗官司。他在书中自嘲:“虽然本人目前尚未经历过真正的诉讼,但是我知道自己早晚也得有此一劫。”

似乎每个医护,都会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医疗官司。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葛文德医生的母亲,在小儿科工作。一次被人起诉,原因是她为一个两个月大的婴儿做了体检,一周后婴儿突发猝死综合症死亡,婴儿父母就将葛文德医生的母亲告到法院,认为她应该可以阻止悲剧发生。

在他还是医学生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一位老人在公交车站等车时,在他附近摔倒了,肩部骨折。出于好心,他留了自己宿舍的电话,想关心一下老人后续的病情。结果,老人的律师发现,那个号码隶属于医学院,就选择了“医疗过失”来指控葛文德。但是他当时只是一名医学生,并没有对老人采取任何医疗措施,更谈不上医疗过失。法院没有受理这个诉求;老人的律师居然重新提起诉讼,理由是葛文德“骑自行车碾过他的委托人”。

那么问题来了,葛文德当时并没有自行车。为了证明这一点,他花费了一年半时间,还有一万五千美元律师费。

以上莫名其妙的医疗官司,任何医生遇见了都会头疼吧。毕竟,这种无妄之灾简直是飞来横祸。但是,葛文德医生只是在书中诉苦么?他还讲述了医疗官司的另一面。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患者为什么会提起诉讼?一部分是因为确实受到伤害;一部分是想要知道真相。

医生也是人,医疗过失是确实存在的现实,只是比例不同。如果一个球员在球场上失误了,观众可能会对他失望,也可能对他充满同情;但是医生的失误,不会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同情。因为,这样的失误很有可能造成了某个人的死亡、或者终身影响。

葛文德医生用尽量温和、客观的语言描述了这样的现实。但是,为什么还是会有一些医生遇见莫名其妙的官司呢?葛文德医生认为,这是制度的问题。真正需要帮助、需要赔偿的人,不一定能通过漫长的诉讼赢得赔偿;而一些本不该出现的医疗官司,却赢得了大笔赔偿,从而加剧了医患的对立。

葛文德医生的观点非常中肯;回想一下中国的情况,不同的国家同一个现实。医患纠纷中,肯定有患者受到伤害需要赔偿的情况,但是,是不是所有纠纷都是“应该”存在,“应该”发生的呢?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为什么我说葛文德医生勇敢,是因为他敢于说真话,关于“医疗官司”,讲真话会得罪几乎所有人。

得罪自己同行,也得罪患者。因为一旦闹到法庭,医生和患者都是“输家”,都受到损失;奇怪的是双方都不认为自己会输,因为“我没错”。

关于医疗官司的最后,他只是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患者家属败诉,律师匆匆收拾文件离开;而被官司折磨了很久的医生,完全没有时间再次出庭,因为又有了新的病人。

欧亨利式的结尾,令人深思又回味无穷。引用最近很火的一句话:“这就是生活。”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如何成为一个好医生之第三条,创新。

葛文德医生是印度裔,他曾经也回到印度去工作一段时间。这在他们家是传统。当他第一次动身去印度时,觉得自己是美国医生,接受过系统、正规的训练,在美国大型医院中工作,应该可以传授给印度医生一些经验。

结果,他抵达之后,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印度一般的外科医生,本领不输任何他认识的美国外科医生。为什么呢?印度虽然医疗资源匮乏,但是医生的技术更加熟练。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依旧运转的医院,靠的是医生们精湛的技术和对患者的了解。

葛文德医生深受震撼,他认为,一名好的医生,一定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一定要时不时走出自己的舒适圈,了解世界医疗水平的发展。

越是身负重责,越是要打破刻板印象,始终追求科学。

【疫情正当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医生?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


中国医生的路该怎么走?

读完这本书,我更多的思考在此。作为中国医生,作为面临疫情长期考验的医务人员,我们该怎么办?时代呼唤怎样的医护人员?

勤奋,那是一定的。我们要恪守职业标准,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正直善良,是每一个医护的追求;在疫情中,我们表现不错,是真的不错(我很想再夸一夸他们)。

作为中国医生,我们要做的,是始终保持勤奋,坚守从医初心。更重要的是,遇见挫折,遇见挑战,依旧坚持,依旧勇敢。仁心仁术,追求卓越。

书虽然读完了,思考不能停下。一点浅显拙见,分享给大家。我们下一本书,继续。


大家好,我是不长胖,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专注医学教育、科研和信息传播。欢迎关注、留言、点赞互动。感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