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上质量,于是教育物质化这一现象就越来越普遍了。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提到一些关于物质的东西。

现在在老师的认知观念里,似乎有好成绩就一定能有好前途。北大的一位董藩教授更是直接告诉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当时这种教学观念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一些人认为高考是一条可以改变人一生的道路,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但是还有一些人认为不一定高考就能够成就人,那些成绩不好的同学同样也有赚大钱的可能。

董藩教授作为北大的教授,在学术研究上也一定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他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完全都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董藩教授的提出的主张吧。

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1、 思想主张

1、 对于高学历的人来说,贫穷意味着失败在董藩教授看来,一个学生学习了那么多知识,获得了如此高的学历,在社会上就业一定会比低学历的更容易找工作,也更容易获得好机遇。

所以如果拥有高学历,还挣不到钱的话,那么一定是非常失败的。

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2、人才衡量标准是财富的积累

判断一个人是否成才,就要看他财富上的一个积累。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些财富所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一个人的象征,可以显示出这个人的气质,品味和才华。

3、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从教授的思想观念中,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这个社会的现实性,年轻人的理想都是很丰满的,但现实就是如此骨感。

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一份好的学历,确实要比那些普通的学历找工作来的更轻松。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学习就必须要物质化。

我们在认清物质化的同时,也需要有自己的道德意识,而不是完全以物质为激励自己去努力奋斗和创造,那样教育出来的人是没有感情的,只是一个挣钱的机器。

读好的书,去好的学校,除了为了找工作以外,还能学到一些知识,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修为,这些都是除了物质化追求外的一些精神层次方面的追求。

做人不能够仅仅只为了利益而活,那样太累了。

4、了解自我,认真学习

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学习的时候,都说孩子应该努力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一些家长,却说你现在只有好好学习,以后才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这两种方法确实都能激励孩子努力学习,但是教育的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家长们应该从小就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教育不能仅仅是为了利益而去追求一些东西,这和学习是一样的,想要高考考得好,就应该从小就打好基础。

像那些英语成绩特别好的,一定是从小就喜欢看美剧,会按时记单词,和进行口语交流的同学。

那些画画特别好的同学也一定是从小时候就开始喜欢画画,然后不停的学习积累。现在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学习艺术的同学同样也不会松懈。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让孩子选择在线美术1对1学习,它是一种1对1教学的模式,能够帮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温故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他26岁升为副教授,告诫学生:“40岁赚不到4千万别来见我!”

学习是永不止境的,如果为了高考而放弃学习了很久的专业课,那么肯定专业考试会有所影响,用在线美术的话,每天短时间内复习一下,便不会忘记和生疏。

无论董藩教授的观念是否被接受,一定的物质化鼓励是肯定有作用的。但是物质化只能作为鼓励方式的一种,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还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共同激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