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類越來越關注自己的生活上質量,於是教育物質化這一現象就越來越普遍了。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會提到一些關於物質的東西。

現在在老師的認知觀念裡,似乎有好成績就一定能有好前途。北大的一位董藩教授更是直接告訴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當時這種教學觀念引起了很大的爭論。

一些人認為高考是一條可以改變人一生的道路,所以一定要好好學習。但是還有一些人認為不一定高考就能夠成就人,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同樣也有賺大錢的可能。

董藩教授作為北大的教授,在學術研究上也一定有他自己的過人之處,他的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完全都對。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董藩教授的提出的主張吧。

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1、 思想主張

1、 對於高學歷的人來說,貧窮意味著失敗在董藩教授看來,一個學生學習了那麼多知識,獲得瞭如此高的學歷,在社會上就業一定會比低學歷的更容易找工作,也更容易獲得好機遇。

所以如果擁有高學歷,還掙不到錢的話,那麼一定是非常失敗的。

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2、人才衡量標準是財富的積累

判斷一個人是否成才,就要看他財富上的一個積累。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些財富所累積起來的寶貴經驗,是一個人的象徵,可以顯示出這個人的氣質,品味和才華。

3、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從教授的思想觀念中,我們可以深刻地瞭解到這個社會的現實性,年輕人的理想都是很豐滿的,但現實就是如此骨感。

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一份好的學歷,確實要比那些普通的學歷找工作來的更輕鬆。但是這並不就意味著學習就必須要物質化。

我們在認清物質化的同時,也需要有自己的道德意識,而不是完全以物質為激勵自己去努力奮鬥和創造,那樣教育出來的人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個掙錢的機器。

讀好的書,去好的學校,除了為了找工作以外,還能學到一些知識,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的修為,這些都是除了物質化追求外的一些精神層次方面的追求。

做人不能夠僅僅只為了利益而活,那樣太累了。

4、瞭解自我,認真學習

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現在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的時候,都說孩子應該努力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還有一些家長,卻說你現在只有好好學習,以後才能想買什麼就買什麼。

這兩種方法確實都能激勵孩子努力學習,但是教育的結果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家長們應該從小就對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教育不能僅僅是為了利益而去追求一些東西,這和學習是一樣的,想要高考考得好,就應該從小就打好基礎。

像那些英語成績特別好的,一定是從小就喜歡看美劇,會按時記單詞,和進行口語交流的同學。

那些畫畫特別好的同學也一定是從小時候就開始喜歡畫畫,然後不停的學習積累。現在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學習藝術的同學同樣也不會鬆懈。

這時候很多家長會讓孩子選擇在線美術1對1學習,它是一種1對1教學的模式,能夠幫助孩子們在短時間內溫故舊知識,學習新知識。

他26歲升為副教授,告誡學生:“40歲賺不到4千萬別來見我!”

學習是永不止境的,如果為了高考而放棄學習了很久的專業課,那麼肯定專業考試會有所影響,用在線美術的話,每天短時間內複習一下,便不會忘記和生疏。

無論董藩教授的觀念是否被接受,一定的物質化鼓勵是肯定有作用的。但是物質化只能作為鼓勵方式的一種,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還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糧共同激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