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回: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流芳万寿觞


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回: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流芳万寿觞


  上回书咱们说玄宗听到《水调歌》潸然泪下,那是因为想起大唐鼎盛时期的辉煌。想当年歌舞升平,逍遥自在,四时八节,热闹非凡。他还特意添加了一个节日,就是千秋节。

  这千秋节始自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这一天为千秋节,到了天宝二年八月一日,刑部尚书兼京兆尹萧炤及百寮,请改千秋节为天长节。选定这个日子是因为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了这个节日,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县。天宝元年,割江都、六合、高邮三县地置千秋县,后来千秋节改作天长节,千秋县也随之改为天长县,即如今的安徽省天长市。

  千秋节娱乐活动众多,其中之一就是马舞人歌。

  马舞,就是让马按着节拍舞蹈。当时,有厩官教成舞马四百匹,分列左右,进退跳舞,列成部目,称曰某家宠,某家骄。塞外亦贡来善舞之马,玄宗命并入教练,无不曲尽其妙。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其鬃鬣,杂以珠玉,类似如今主人给宠物穿衣戴帽,披金挂银,与之同时奏起乐曲,数十匹马,奋鬣竖尾,纵横合节。又搭三层板床,乘高而上,旋转如飞。有时让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乐工数人立于左右前后,皆衣一色淡黄绡衫,文玉带,使舞于勤政楼下,君臣相顾笑乐。

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回: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流芳万寿觞

  唐玄宗在音乐舞蹈方面颇有造诣,自然会让大臣、乐工献词、演唱。大手笔张说曾一连写了六首《舞马词》:

  一

  万玉朝宗凤扆,

  千金率领龙媒。

  眄鼓凝骄蹀躞,

  听歌弄影徘徊。

  这一首的大意,用白话文来说就是:

  数百匹骏马披金挂银,

  一起在昂首朝着国君。

  指挥的鼓声尚未敲响,

  马儿已不禁徘徊弄影。

  二

  天鹿遥徵卫叔,

  日龙上借羲和。

  将共两骖争舞,

  来随八骏齐歌。

  此首借用神话传说中神兽名马,来赞美这些参与乐舞的宫廷御马,夸它们形体俊美,令人瞩目。

  天鹿,传说中灵兽名,一名天禄,汉代多以石雕其形以为饰。日龙,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两骖,古代四匹马拉车,在外侧的两匹马称“两骖”。《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八骏,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絶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三

  彩旄八佾成行,

  时龙五色因方。

  屈膝衔杯赴节,

  倾心献寿无疆。

  这一首是颂扬这些御马能舞善蹈,技艺高超。

  八佾,古代天子用的一种乐舞,大家熟知的孔子一句名言与此有关。

  佾,舞列,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春秋鲁国大夫季孙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五色,指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这些舞马穿着五种颜色的衣套,遵循既定的方位进行表演。

  第一首词,作者写的是祝寿活动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舞马神情,第二首词写的是乐声已起,而舞蹈尚未开始的情形,这一首开始正面描写马儿“屈膝衔杯”姿态。既有舞蹈阵势,又见色彩缤纷。

  四

  帝皁龙驹沛艾,

  星兰骥子权奇。

  腾倚骧洋应节,

  繁骄接迹不移。

  这首中的帝皁、星兰,均指马的颜色,龙驹、骥子,都是马的美称。“腾倚骧洋”和“繁骄接迹”则是描写骏马舞蹈时的各种动作。黑色的昂首摇动,黄色的姿态高超。跳倚转动都合乎节拍,向前移动一点也不出格。气势高昂、舞姿完美,必须点赞。

  五

  二圣先天合德,

  群灵率土可封。

  击石骖驿紫燕,

  摐金顾步苍龙。

  本首一、二句中的二圣,指周文王、周武王,相传制礼作乐始于他们。这两句的意思是:由于已经归天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制礼作乐的功德,所以才使得后人能够据此在国境内训练出如此有性灵的马群,简直可以给它们封官赐爵。

  三、四句是具体说明这些马的性灵程度。当敲打石制乐器时,黄鬃黑马就腾跳舞蹈;当敲击金属制的乐器时,青色马就停止舞蹈。

  这两句和上面几首词一样,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实际意思是:敲石制乐器时马儿就舞蹈,敲金属制乐器时马儿就停止。整首词赞颂先圣的礼乐教化有方,对当代君主都产生了影响。正因如此这些群马才会如此聪慧,善解人意地舞蹈拜揖。

  六

  圣君出震应策,

  神马浮河献图。

  足踏天庭鼓舞,

  心将帝乐踌躇。

  “圣君”,即指当今皇帝唐玄宗李隆基。一二两句是说,当今受命于天的圣明君主唐玄宗在帝座上威严地坐着,喜悦地观看着马儿表演浮河献图的节目。三、四两句的意思是:马儿在宫廷内随着鼓声踏足舞蹈,仿佛心里也因为帝王的喜悦而洋洋自得。

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回: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流芳万寿觞

  张说这组舞马词共六首24句,仿佛是连环画,又像24式简易太极拳,行云流水、依次展现群马为玄宗祝寿时的盛况。六首各有侧重,或状写神态,或描绘色彩,或表现节奏,或显示场面,主角与画面融合,现实与历史相映。虽然用词有些艰深,且大多是一些歌功颂德套语,但它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之处,印证了盛唐时期舞马祝寿这一史实。从词的结构来看,每首词实际上是由两副六言对仗而成,从词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本词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张说还写过三首《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写的仍是有关千秋节舞马的盛事,有兴趣者可以查看阅读。

  这些舞马技能超群,结局却令人哀叹。据载,后来安禄山将这些会表演的马带走数匹,自己进行训练。后来田承嗣取代安禄山,舞马还有些养着。这些马一旦在马厩上听见鼓乐之声,就忍不住舞蹈起来,养马的人很讨厌这些不受规矩的马,拿起扫帚就打,马儿以为是自己表演的不好挨打,于是更加努力表演,妙不可言。养马的人吓坏了,向长官田承嗣汇报,田节度使认为这些马一定是妖怪,就把它们都杀了,从此就没有能够表演舞蹈的马了。这让人想起韩愈《马说》里的那句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谈到写马的词,有一阕《调笑》必须说一说,作者是唐代名家。此君天宝末年为玄宗三卫近侍,当时只有十五岁,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不过此人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

  欲知他姓甚名谁,且听我下回分解。

中华词坛演义·第十回: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流芳万寿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