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剑锋:智慧校园,即将到来的大学教师体系重构

大学教师历来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尤其在发达国家,终身教职不仅是好工作、收入不错,也很体面。这十几年来,我国的大学教师收入获得大幅增长,进入学校的门槛也越来越高。

三十年前曾经流传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类的抱怨,今天再不会有了。尊重科学和教育是国人共识,也是中国未来崛起的理由之一。


教育兴国、科技兴国,很不容易,却是必由之路。

大学承载的不仅是高等教育,还有科研任务。纵观历史,大多的科学技术源于大学。

大学是科学的园地、技术的摇篮,但同时也是教育的园地、人才的摇篮。但对大学来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却不容易做到。

一方面是面对两项任务,人力资源永远不足够;另一方面是考核和评估机制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两难问题,有了新的解法。先来看看大学中都有哪些教师:讲课的老师、搞研究的老师、做学生工作的老师、负责行政和后勤事务的老师。不管什么职称,实际工作大概可以这样分类。

当然,大多老师都是身兼多种职能。


胡剑锋:智慧校园,即将到来的大学教师体系重构

壹 讲课的老师 & 搞科研的老师

讲课的教师,各种职称都有。

尤其很多学校对高级职称的老师,强制要求必须讲课,甚至必须给本科生讲课。当然这本是一个好的想法,在曾经的时代,也很解决问题。

但问题是,讲课其实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很多在科研方面很有建树的老师,讲不好课。不是老师没有知识水平,而是缺少讲课的学问和能力。在课堂上讲课,引经论典、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把握人心,需要深厚的功底。这种功底与科研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反而与公众演讲、心理行为的关系很大。

过去,因为师生比的关系,需要有足够多的老师站在讲台上。

所以,不得不出各种政策,即便讲不好课,也必须讲课。好不好,不是首要问题,有没有才是。

但如今完全不同了,只需要看看直播就知道。

网络教育正如火如荼。所以,完全可以只找讲课好的老师来讲课,可能效果更好、更高效。甚至,跨校、跨地区讲课,也未必不行。

学生有问题怎么办?答疑。

讲课不成的老师,未必答疑不成,而且还可以网络答疑、形成可复用的知识库。其实大部分大学生问题,助教就能很好地解决,也许效果更好。

如此一来,搞科研的老师,可以专心科研、带研究生即可。

即便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一样可以做科研与理论课程的分割,而且很多学校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贰 做学生工作的老师

反而另外一个群体,做学生工作的老师,需要加强。

无论是班主任、辅导员还是指导员,这部分老师要完成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而职业生涯,又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职业经验,以及对学生的理解。


其实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更像是HR。

过去在大学中,这部分老师的工作主要是辅助工作,未来恐怕不仅需要提升地位,更需要提升能力,尤其是结合社会和市场的能力。

叁 负责行政和后勤的老师


最后是负责行政和后勤的老师。

其实社会化之后,他们就是组织管理者和服务人员。这一点国外的案例尽可借鉴。课堂教育、答疑解惑和职业生涯,过去的几十年未变的模式和职能,在智慧校园时代必将改变。

网络、应用、数据都只是基础、工具和材料,真正的工作还需要人来做。

在智慧校园支撑下,大学一些很难改变的地方,却有新的发展契机。

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伴随新时代,大学也需要新的制度体系来应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