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平衡,顧全大局

平衡指的是一種穩定狀態。當各種力量處於對立時,若能互相抵消,整體情況不倒向任何一邊,是為平衡。

中國傳統學說陰陽和中庸,是一種講究處事平衡的態度。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有一套中庸之道學說,主張凡事不過多也不過少。

物理學平衡,應用廣泛。例如天秤就是以平衡來衡量物體的質量或重量;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是離心力與向心力達到平衡的狀態。

認識平衡,顧全大局

經濟學的收支平衡極其重要,從個人開銷到企業運營、政府財政預算,若入不敷出,個人和企業無法生存,國家可能會破產。

有得必有失也是一種平衡的體現。不過,在快速變化的時代,很多人似乎只片面追求某種慾望,而沒有意識到在這過程中所失去的事物。

許多人對平衡的概念就是五五均分。地球的陸地和海洋並非五五均分,卻能平衡地維持自轉和公轉的運行。又像中醫理論所說的,“陰平陽秘”是桿秤思維,陰陽的關係是權和衡的關係,就是秤桿和秤砣的關係。萬物的陰陽不是絕對的對等關係。因此,凡事若要以“大局”為基準來求取平衡,就得移動枰砣在枰杆上的位置,直至找到枰杆平衡的支點。而這平衡點在枰杆上的左右距離不是絕對對等的。有時可能是六比四,有時可能是三比七,而這比例也會隨著所要稱的“大局”在時空的流變而隨之改變。

因此,在遇到紛爭時,不要覺得自己只得四,對方得了六,便憤憤不平,太快做出反擊。若這四六的比例能保障雙方的安穩,就是最佳的平衡點,輸掉的可能只是暫時的顏面,卻贏得了雙方保持和諧安穩,這才會有雙贏的局面。偶爾自己得到六,對方只得四,也無須得理不饒人,畢竟只有雙贏的局面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哪來這許多不切實際的輸贏?

人生短短數十載,為何就不能為顧全“大局”而好好生活?

人生不外生老病死,死了也就什麼都沒了;病了尤其重病後,很多想做的事也做不來了;老來除了有基本的尊嚴,能活得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夫復何求?而生,從為活著所需的基本物質條件,到世間最高的名利,若想以有限的生命追逐無限的名利,在這鼓吹追逐夢想的時代,若有能力又無須付出老病死的慘痛代價,也無可厚非。但只要能達到一個覺得最適合自己的舒服生活條件,已不枉此生了。這才是人生的真正“大局”。

若人人能認清此“大局”,掌握好各自對人事物的平衡點,哪來這許多心理不平衡。所謂的輸贏和不公平,在現實的“大局”面前只會顯得幼稚和毫無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