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以後的程序員去哪了?

35歲以後的程序員去哪了?

有句話說的好:人不會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

當你25歲和35歲的人做同樣的事時,你是人力資源

當你35歲和25歲的人做同樣的事時,你是人力成本

這個危機感在IT行業尤為突出

年輕倒還好,身體還算健康,頭沒有禿,父母還能工作,小孩還沒有出生,沒有房貸車貸

但等到了35歲這個階段,父母在家需要贍養,小孩需要上學,車貸房貸壓得自己喘不過氣,身體也每況愈下。

35歲以後的程序員去哪了?

開發崗動不動【996的工作制度】你還扛得住嗎?

P.S名詞解釋【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週工作6天

35歲以後的程序員去哪了?

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制度,即使是年輕人也扛不住,何況是【35歲】的程序員

其實,IT行業辭退大齡程序員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看一組數據:

阿里平均年齡28歲

騰訊平均年齡27歲

華為平均年齡29歲

掰著手指頭算算

我們研究生畢業普遍是24歲

5年的工作後

我們開始處於拖平均年齡後腿的那部分人了

只是大多數人還是抱著:【我只要好好幹,公司就不會辭退我的】心態

35 歲,的確是程序員職場的一道鬼門關

你可能會說,35歲可以混到管理崗

的確,這確實是條出路

但不要忘了,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

【沒門路,沒方向,得過且過】

【在舒適圈拿著閒錢,消磨了鬥志,逐漸挪不動屁股了】

在人生壓力最大的35~40歲,這個階段的人太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可是,絕大多數工作機會已經把他們拒之門外了

你很可能競爭不過剛剛畢業的應屆生

在知乎上曾經看到一個問題:

【XX公司為什麼寧願花20萬招新員工,不願花10萬留住老員工】

35歲,人生選擇變少了,更多的是妥協

群裡的大佬總會拿萬中無一的【成功人士】來映射這個行業

某某跳槽到了XX公司,收入翻翻

某某創業成功了,月入百萬

卻看不到底層的碼農、碼畜們

皮皮灰喜歡用【平均值】來說明這個問題

下面這圖是浙江大學軟件學院的官方文件

根據官網信息:

全日制研究生近100%實習就業,2017屆畢業生首次簽約【平均年薪19.4萬元】

35歲以後的程序員去哪了?

IT行業並不像外表那樣光鮮

首先,能有多少人能考上浙江大學研究生?

都不用等到35歲,學歷這個門檻已經把大多數人拒之門外了

同時,【平均值】又是一個很狡猾的數字

它把兩極分化的差距縮小了

這還是研究生剛畢業,差距可能就有幾十萬

35歲以後,兩極分化可能就更嚴重了

35歲之前,你可以靠能力和技術吃飯

35歲之後,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技術大神才能繼續走技術路線

更多的人需要另謀他路

在可以遇見的未來,上面這段敘述可能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

好在我們現在還年輕,這是我們現在最好的武器

別想那麼遠的事情啦=-=

考上研究生,不然你可能連被辭退的資格都沒有

至於如何擺脫這個困境?

其實還是那句話:少壯多努力,老大晚傷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