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的大別山,南接長江可直趨寧漢,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一片土地,先後誕生了紅一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主力紅軍;這一片土地,從土地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鬥爭從未間斷,革命紅旗始終不倒;這一片土地,先後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和徐海東、王樹聲、許世友等400多位叱吒風雲的開國將領。這裡,就是被稱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的大別山革命老區。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中國共產黨創建之初,大別山區就有了黨的組織和活動。1927年11月14日,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黃安、麻城3萬多反抗壓迫、剝削的農民,揭竿而起,手持刀、矛、土銃、撇把子槍,一舉攻克黃安縣城,建立黃安縣農民政府和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震驚敵膽。這是繼八一南昌起義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1927年至1930年,鄂豫皖邊區黨組織以黃麻、商城、六霍三大起義武裝為骨幹,創建了以新集(今河南新縣縣城)為首府、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鼎盛時期,根據地發展到30餘個縣市,人口350萬,主力紅軍4.5萬餘人,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黨領導創建的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1934年11月,吳煥先、程子華、徐海東等率領紅二十五軍,從河南羅山縣何家衝出發踏上長征征途後,高敬亭根據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重建紅二十八軍,在大別山區開展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1938年,紅二十八軍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開赴皖中、皖東抗日前線。李先念組建的新四軍第五師,則創建了豫鄂邊抗日根據地,成為江淮抗戰的中流砥柱。1946年6月,中原軍區部隊在李先念、鄭位三領導下,分路進行突圍,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吹響了奪取全國勝利的嘹亮號角。據有關部門統計,從黃麻起義到新中國建立22年間,大別山區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先後有200多萬人參軍參戰,近百萬人英勇犧牲,以鮮血和生命贏得了“紅旗不倒″的崇高榮譽。湖北省紅安縣有10萬多人壯烈犧牲。當時不足10萬人的河南省新縣,就有5.5萬名優秀兒女獻出了生命。

“ 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就是對大別山區革命鬥爭歷史的真實寫照”。

從崢嶸的歲月中走來,從血與火的戰爭中走來,鄂豫皖--這塊誕生了349位共和國第一代將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隨著歷史冊頁的不倦翻動,在人們的記憶中歷久彌新,光彩更加奪目。為彌補大別山孕育的349位將軍名錄的空白,特此整理。與君共享。

從“黃麻起義”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區一直紅旗漫卷,紅星閃耀,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在勝利的歡歌聲中,大別山區革命風潮風起雲湧,工農子弟紛紛走進革命的洪流。走出了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主力紅軍。大別山地區包括信陽、黃岡、六安地區的全部以及孝感、安慶的一部分,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佔我國國土面積的210分之1,卻出了近4分之1的開國將軍,將軍密度堪稱世界第一。在這些輝煌數字的背後,是革命者的鮮血和生命。前後共有50餘萬大別山兒女為中國革命事業犧牲。

共和國主席 :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董必武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1886年生,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書記,中共重慶工委書記,中共中央財經部長,華北局書記,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國後,歷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生於湖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1983年6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當選時為74歲,成為繼毛澤東、劉少奇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任國家主席。在任職期間,他曾在1985年7月11日至31日對加拿大和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92年6月21日逝世。

共和國元帥 :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林彪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原名育蓉,字陽春,一字祚大,號育容、育榮、尤勇,乳名春兒。湖北黃岡人,中國現代政治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代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組成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的最高權力。失敗後出逃蘇聯,於蒙古溫都爾汗墜機身亡。1972年7月28日,中共官方公佈前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死訊。

共和國大將 :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徐海東


徐海東(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湖北省大悟縣新城鎮(原黃陂縣灄源鄉會夏店裡滾石嶺會)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軍卓越的軍事家,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忠誠戰士,中國工農紅軍及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領導人之一,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獨立第四師師長、紅二十五軍軍長、紅十五軍團軍團長等職務,成功保衛了陝北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位。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中央委員。

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349位將軍的誕生地——大別山

王樹聲


王樹聲,原名王宏信,漢族,湖北麻城市乘馬崗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軍械裝備建設和軍事科學研究事業的奠基人和領導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建了麻城縣第一支農民武裝,1927年參與領導麻城暴動和黃麻起義。1928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副師長兼團長、師長、紅四方面軍副總指揮兼第31軍軍長、西路軍副總指揮兼第9軍軍長等職。他英勇善戰,戰功顯赫,為創建鄂豫皖、川陝革命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建立了不朽的功勳。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1974年1月7日病逝於北京,享年69歲。

共和國上將 :許世友 陳錫聯 陳再道 韓先楚 劉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劉震 洪學智 郭天明謝富治 周純全 劉華清 秦基偉 李德生

共和國中將 :王近山 王必成 鄭維山 徐深吉 徐斌州 陶勇 粱從學 程世才 曾紹山 鮑先志 詹才芳 滕海清 陳祥 胡鵬飛 陳伯祿 劉昌毅 李耀 李成芳 張才千 張天雲 張仁初 陳先瑞 周希漢 周志堅 秦基偉 聶鳳智 徐立清 皮定鈞 張賢約 林維先 劉飛 葉愛群

共和國少將 :丁世方、丁先國、卜萬科、於俠、馬忠全、馬琮璜、王大華、王才貴、王鳳梧、王世仁、王遠芬、王誠漢、王政柱、王奎先、王海清、王德貴、毛和發、方子翼、方升普、尤太忠、方毅華、鄧嶽、鄧少東、鄧忠仁、甘思和、石志本、帥榮、葉泰清、葉建民、葉道友、盧燕秋、田厚義、馮仁恩、甯賢文、成少甫、呂清、呂仁禮、朱少華、朱玉學、朱致平、伍瑞卿、鄔蘭亭、劉何、劉少卿、劉華清、劉健挺、劉善福、劉福勝、劉德海、齊勇、江波、江鴻海、江騰蛟、關盛志、孫光、孫儀之、杜彪、嚴光、嚴家安、扶廷修、蘇煥清、李發、李士懷、李少元、李長如、李書全、李世安、李世焱、李發應、李慶柳、李迎希、李國厚、李定灼、李鐵砧、李家益、李德生、楊森、楊中行、楊以山、楊克武、楊明山、楊銀聲、楊植亭、肖永正、肖永銀、肖全夫、肖志賢、肖選進、肖德明、吳傑、吳世安、吳永光、吳華奪、吳釗統、吳林煥、吳宗先、吳誠忠、吳振挺、吳瑞山、何光宇、何柱成、何輝燕、何德慶、餘積德、餘明、餘成斌、餘克勤、餘述生、餘品軒、餘嗣貴、鄒國厚、閔學勝、閔鴻友、況玉純、汪乃貴、汪少川、汪運祖、汪家道、宋文、宋治民、宋承志、宋維栻、張忠、張天恕、張漢丞、張吉厚、張百春、張行忠、張志勇、張希才、張國傳、張宗勝、張宜愛、張樹才、張貽祥、張培榮、張竭誠、張震東、張潮夫、陳宏、陳波、陳奇、陳祥、陳發洪、陳伯祿、陳明義、陳炎清、陳宜貴、陳美藻、陳鶴橋、林彬、林乃清、範朝福、羅應懷、羅厚福、金世柏、金紹山、周世忠、周發田、周時源、周純麟、周明國、周學義、周浣白、鄭本炎、鄭國仲、官宗禮、胡大榮、胡正平、胡立聲、胡立信、胡賢才、胡繼成、胡鵬飛、查玉升、趙傑、趙俊、趙文進、趙正洪、趙炳倫、趙遵康、趙鶴亭、祝世鳳、姚運良、賀健、秦光遠、桂紹忠、桂紹彬、耿錫祥、袁彬、袁克服、徐光友、徐體山、徐其孝、徐其海、徐明德、徐國夫、徐紹華、殷國洪、高林、高立忠、高先貴、高志榮、高厚良、席舒民、唐哲明、塗錫道、塗學忠、陶國清、黃仁廷、黃立清、黃光霞、曹廣化、曹思明、戚先初、常玉清、康烈功、韓衛民、韓東山、董志常、董洪國、喻新華、程明、程世清、程業棠、程啟文、程悅長、程儒珍、傅紹甫、傅春早、魯加漢、曾憲池、謝正榮、謝甫生、雷紹康、鮑啟祥、詹大南、詹少聯、詹化雨、蔡炳臣、廖政國、漆遠渥、譚友夫、譚知耕、熊挺、熊作芳、熊應堂、黎原、黎錫福、顏東山、潘鋒、潘焱、潘壽才、戴克林、戴克明、嚴智澤、鄭勤、李南征、許援朝、邱型柏、範震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