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正加:发挥余热的“老工匠”

旦正加:发挥余热的“老工匠”

旦正加老人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次说起旦正加老人,总是想起“工匠精神”四个字。

旦正加,藏族,1970年参加工作,2002年3月从海南藏族自治州文化部门退休后,依旧是退而不休,用手中的笔记录着海南的发展历程,在返聘单位继续发挥余热努力工作。在海南州这块热土上,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半个世纪。

虽然年过花甲,但旦正加老人身康体健、精神矍铄,在工作和学习上有着浓厚的兴趣。电脑操作起来熟练得很,读书看报时必做笔记,遇到生疏的词语还会把查得的结果记在专门的本子上,后期时不时翻阅复习。

“人退休了,但我退而不休,还能再发挥点作用!”这是旦正加退休18年来一直坚守的信念。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书房,案头上总是摊着一堆堆他近年来整理的地方文献和文史资料,文稿纸上的文字工整端正,用红笔细细地修改了一处又一处。

旦正加,他热爱自己的故乡,更是一位敬业的地方志专家。退休后,旦正加曾在海南州民族歌舞团从事舞蹈班学员的汉语文教学及地方文献、文史资料编写、海南州二轮修志工作,并在筹建海南州图书馆地方文献室的过程中征集了大量的地方文献。

弹指一挥间,春青之年、不惑之年、休闲之年,就在他热爱的地方志编修工作中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1987年12月至1991年6月,旦正加在专职从事编写首部《海南州志》中,圆满完成了有关章节的编写任务。1989年12月,他参加了苏州大学地方志研究班的学习;2008年9月,又在兰州市参加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举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新方志编修业务培训,受到修志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

编纂地方志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程。旦正加千方百计地收集史料,投入大量精力编撰书籍,夜以继日地修改志稿,每一字每一句,甚至连给照片起名字都要反复斟酌用字用句,甘受辛苦、清苦和艰苦,才使这些庞大的文字工程得以完成。

地方志编修是一份枯燥的工作,然而,旦正加却甘愿寂寞。在首部《贵德县志》《共和县志》志稿的评议中、在《大通县志》二轮志的评议及二轮《贵德县志》《海南州志》志稿的复审和终审及二轮州志的验收工作中、在《海南州志》二轮修志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作为共和县展览馆镇馆之宝的大型唐卡《和缘》文成公主进藏图的解说词,就是由他所编写。

坚持而认真,这就是旦正加老人的“工匠精神”。他常用来自勉的一句话是活着就学习,活着就工作。如今,旦正加老人是青海省民研会理事,海南州文联第二、三届荣誉主席。2019年11月,他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评为全国社会力量参与修志工作先进个人。截至目前,旦正加发表过地方文献文章、诗作、藏族民俗等文章百余篇50多万字,但他从来没有自我陶醉,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执著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当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