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有些電影,只看片名,就很想看。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第70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聖丹斯電影節,美國劇情片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導演伊麗莎•希特曼,作品不多,豆瓣標註僅12部。而大部分是沒有人看過的,未評分短片。

因這部電影,倍受國際矚目。

女性導演擅長拍女性,不是一句空話。男性導演也能拍,視角肯定不同的。男女導演之間,哪怕是極其細微的區別,也夠給予觀眾巨大的觀感差異。

尤其是在作品反應在「生孩子」

,這件影響人類命運的「小事情」上。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就是一部女性導演拍的女性題材電影,內容關於少女懷孕並墮胎的故事。

17歲的奧特姆是賓西尼亞州一個普通女孩,上學、打工、喜歡唱歌但五音不全。沒有什麼好朋友,與家人之間的關係也很冷淡。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青春期,有的孩子鬧騰,有的孩子安靜,奧特姆屬於後者,唯一的好朋友是表妹斯凱拉。

那一天像往常一樣普通,奧特姆去診所檢查身體,被告知自己懷孕已經10周了。

她才17歲,很慌。


但不能說。

有一件事情是很肯定的,決不能讓父母知道。父親是一個滿嘴粗鄙之語的男人,從未給過她父愛和尊重,如果被他發現,奧特姆很難想像後果。

一切得靠自己。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她試圖吃藥,喝漱口水,捶打腹部等方式造成流產。但即使肚子被打到淤青,也沒有什麼效果,診所醫生勸她生下來,並給她播放墮胎的黑暗系視頻,以罪惡感迫使她妥協。

可是她知道,自己根本沒有準備好做一個媽媽。無論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

賓西尼亞州的法律規定,未成年墮胎一定要徵得一位監護人的同意。於是,奧特姆決定離開這裡,去別的州墮胎。

表妹發現了她的異樣,詢問之後,二話不說就偷了超市的錢塞給奧特姆。幫她訂車票,收拾行李,連夜拖著行李箱陪她去遙遠的紐約。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好朋友不會說廢話,只是陪著你,做你要做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奧特姆的茜德尼•弗卡尼根,與扮演斯凱拉的塔利亞•萊德都是影視界的新起之秀。

茜德妮之前活動在音樂屆,而塔利亞之前在百老匯劇場演音樂劇,也因此有機會與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合作了音樂劇電影《西區故事》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但總體上來說,對於電影,兩位演員是比較陌生的。正是得利於這種陌生,才能讓本片有種不加粉飾的現實感

姐妹情與新人演員,讓窩頭想起《我的天才女友》的兩位青年扮演者,瑪格麗塔•馬祖可蓋亞•吉拉切,而且這部劇的兩位導演之一愛麗絲•洛爾瓦徹,也是一位女性導演。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我的天才女友》在情節上與這部電影有一定的共鳴,比如里拉在劇中也懷孕並墮胎,雖然身處的時代不同,但都因為男人而遭受相同命運。


男人們讓她們懷上了孩子,並「殘忍地殺死它」

電影中,奧特姆與斯凱拉從賓西尼亞來到紐約直奔醫院。醫生經過一系列詢問,又讓奧特姆做了一次檢查。


結果顯示孕期已經18周,這遠遠超過他們醫院可以墮胎的標準。於是,安排她第二天去曼哈頓一家醫院做。

兩姐妹沒有多少錢,住不起賓館,只能在夜晚的紐約徘徊。他們從客運大廳到地鐵,從地鐵到公交車,從公交車到遊戲廳,從遊戲廳到人滿為患的街道……

紐約入夜之後很絢爛,也很危險,流浪漢與醉漢隨處可見。(這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B站大觸「我是郭傑瑞」的一篇視頻,相信會對紐約夜晚狀態,有一個很好的認知。)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兩個沉默的少女對這個城市沒有任何想說的,對男人更沒有。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累了便躲進廁所休息片刻。

這部電影,對男性是極其不友好的。全片沒有一個好男人,一切都充斥著對男人這一雄性動物的批判。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奧特姆父親對女兒的口不擇言,超市老闆日常揩油,公交車上醉漢的猥褻暴露,哪怕是兩姐妹偶遇的同齡男性,也是抱著目的性地接近她們。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雖然在畫面上,導演並沒有直接釋出男人的這種破爛不堪,但在平緩的劇情推動上,卻有直指內心的拷問。

女醫生在明亮的房間內,問奧特姆的感情歷程。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窩頭對《從不,很少,有時,總是》這個片名是有疑問的。好像是要做某一件事情的順序,看過電影之後所感悟到的,要深刻得多。

少女,可以說是認識這個世界的最好年華。


那麼,她會遇見美好,還是遭遇不幸呢?

很顯然,這部電影說的是後者。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女醫生一系列的問題,直白到讓窩頭都感到黑暗與恐慌,更別提一個只有17歲的少女了。

最初是問奧特姆是否出於自願墮胎。


最後是問奧特姆是否有人強迫她發生性行為。

奧特姆用:「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回答即可。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他從不,破壞避孕裝置試圖讓她懷孕。

他很少,威脅或恐嚇她。

他有時,以毆打、扇耳光等形式傷害她。

他總是,……

說著說著奧特姆就哭了,當女醫生詢問她能否詳細講述時,她慌張地搖頭拒絕。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沒有人願意分享痛苦的經歷,懷孕不是奧特姆想要的,甚至“性”也不是。然而,青春期少女處在危險的世界裡,很多事情不是她能選擇的。

在醫生問她這些問題之前,她連身處某種境地的觀感似乎都被剝奪了。家庭,學校,社會……都是那麼運行的。

她能做的就只是在朋友的幫助下,在自己的身體上開刀,結束這一切。

這些問題讓她知道,原來手術刀不止是割在了身上。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

不是指做一件事的順序,而是在指女性所受到男人們的迫害。這種迫害來自各個層面,前段時間在韓國引起巨大爭議的電影

《82年出生的金智英》,講述婚後女性在社會上所承受的不公平,這也是一種迫害。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少女,到婦人。

由從不,到總是。

兩部電影,用平靜如水,講鮮血淋漓!!!

電影的結局,奧特姆順利地完成了手術。在回家之前,他們去中餐廳大吃了一頓,解決問題的奧特姆變回那個普通的高中少女。

對一直陪在身邊的表妹兼好友,露出青春少女該有的笑容。有一組鏡頭,對奧特姆前後心態的顯著對比。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他讓她的青春,鮮血淋漓

進紐約之時的大巴上與出紐約之時的大巴上。前者是對未知的茫然與恐慌,後者也是歇下負擔輕鬆與平和。

然而,真的就結束了嗎?

沒有的。

她們坐著車,回到賓西尼亞州。

那裡有奧特姆的父親,有表示老闆,有造成她懷孕的……男人。

一窩電影⊙_⊙窩的推薦

關公【一窩電影】有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