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殘暴?揭開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縱觀中國曆朝歷代的更替,你總能發現一個問題,當一個新的王朝崛起之初,王朝建立者就開始著書立傳,將自己塑造成偉大的成功者。去否定前朝的功績,放大它的惡行成了慣例。小編覺得一句話說得很對:當別人看到你成功時的光芒,不會記得你不擇手段時的黑暗。歷史上的夏桀,商紂,秦始皇,隋煬帝都被稱之為暴君,熟知歷史的人不難發現,周朝承接商朝統治中國約791年,大漢帝國推翻秦朝後強盛之巨,隋朝之後的李唐萬國來朝。但又有哪個王朝沒有黑歷史,所以正確解讀歷史並不是光靠史書就可以。


秦始皇殘暴?揭開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老師們從小告訴我們他是暴君,課本上也有很多他暴行的文章,所以他成了暴君的代名詞,還是一名昏君,更是一個壞人。看看他都有哪些暴行吧。大力修建長城,不顧百姓的死活,所以出現了孟姜女哭長城的這一典故。獨裁專制,焚書坑儒,遏制文化的傳播。然而,這些事情都是真的嗎?

焚書坑儒

其實據考證,秦始皇焚書坑儒並沒有那麼誇張,焚書並不是針對儒家,目的是將大部分民間藏書燒掉,將書籍的保存和整理權力收博士官所有。實質是打壓和限制私家學派的影響力,逐漸恢復國家公學的主導地位。(當然儒家的書籍也燒了一些),至於坑儒,其實大多坑的是那些欺騙始皇的方士,隨帶殺掉了一些反對秦朝,誹謗秦始皇的儒士。


秦始皇殘暴?揭開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修築長城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大量的兵力囤積,為了安置好他們,只有兩條路可以選,一是對外擴張疆土,但是又會掀起一場戰爭,二是修築防禦。這兩條路士兵們當然會喜歡第二種。畢竟誰都不想在戰場上失去自己的生命。而修建長城,可以抗擊匈奴,保護國土不受侵擾。而且在歷史上早在春秋之際,秦、魏、趙、燕等北方諸國,就已經修築了長城抗擊北狄的侵擾。秦始皇只不過將之前修建的長城連接起來,築成了”萬里長城”。而我們現在看到的萬里長城更是經過後人幾代修建的。


秦始皇殘暴?揭開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秦始皇是歷史上最敬業的一位皇帝,他年輕時,幾乎只睡3、4個小時,天天忙於政事,即使是史記也從未提過秦始皇貪圖於享樂淫慾。每天的工作就是批示公文,與構思如何統一,統一之後,如何建設國家。這也是秦始皇50歲還不到就死去的原因,一生都忙於公務,精力透支過度。


秦始皇殘暴?揭開你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暴君,一般指殘暴、野蠻地行使權力的君主。秦始皇並不殘暴,即使是當面忤逆的人,也活得好好的。顯然更不野蠻,秦制的嚴明系統達到了很高的水準,而統一文字、車軌和度量衡對後世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雖然秦始皇的統治有缺點,但有缺點不代表是暴君。創建中央集權,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真的超前的意識,不把原來分散的戰國統一,指不定今天就像歐洲一樣,都是同民族卻都是不同國家。至於那些暴政,又有哪個皇帝不殘忍?優柔寡斷能做出什麼大事。 秦始皇是實至名歸的譽為“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