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大舞臺的最後一排海南的歷史文化與中國大陸一直緊密相關。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也充分說明海南島歷史上對於文明、對於中原文化的嚮往心理,以及對更開化的文化的一種崇敬與親近。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雖然,五公祠裡供奉的是幾個外地人,且還是謫臣,但他們在海南一點也沒有感到歧視、壓制,海南人一點都不排斥、貶低他們,相反,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甚至可以說給了他們比在中原所能享受的更高的尊重,從而也使這些人在此感到欣慰,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並創造了各自的新的人生高潮。從這裡,也可看出海南的開放有其歷史的原因及與其社會發展長期形成的某種包容性有關。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五公祠是為紀念唐宋兩代被貶海南的五位名臣修建的,這五位名臣即唐宰相李德裕、宋宰相李綱、趙鼎、資政學士李光秘書少監胡銓,他們分別是河北人、福建人、山西人、浙江人江西人,都算來自人文開化之地,都是遭誣陷去職的。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李德裕遭奸黨陷害,李綱力主抗金得罪了投降派,趙鼎等三人則均因支持岳飛抗金,是賣國奸臣秦檜的眼中釘。歷史上,海南是荒蠻之地、瘴癘之地,他們被流放到此,可謂萬里投荒,九死生,對他們個人來說無疑是人生一大打擊,剛來時的心境肯定是絕望的、淒涼的,李德裕就曾留下過這樣的詩句:“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渡鬼門關。”李綱等人,也大致如此。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但他們的到來,從另一方面,又給海南帶來了更高級的文化,帶來了更高一層的文明,如一股清風,吹進了封閉的自成一體的孤島。所以,這五位名臣在海南的幾年,還是深深影響了海南的歷史,其開化海南風氣之功不可沒,為海南作出了獨到的貢獻。也因此,清光緒年間,雷瓊道臺朱採深感五公對海南的意義及其深遠的影響,特督建此樓以永久紀念他們。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朱採此舉,可謂眼光深遠,政績非凡,深得海南民心,幾百年來,五公祠一直被譽為“海南第一樓”,是海南最負盛名的文物古蹟,也被稱為“海南第一名勝”。朱採也因此流芳百世。

五公祠,可以說是海南島歷史上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關係的一個象徵

五公祠在海口的東邊,經過不斷維修、擴建,如今融古遺址、古建築和園林、博物館於一體。院內高牆深院,綠樹成蔭,迴廊環繞,曲徑通幽,各亭臺樓閣由粉牆拱門隔開,自成一體,掩映於參天古樹之下,顯得清曠古雅。每臨春夏之交,花開草長,馨香飄散,還有小橋流水,清風送爽。當然,就自然風景來說,由於此樓過於靠近市區,沒有太大可鋪展之處,顯得有些狹窄,人稍多一點裡面就顯擁擠,但五公祠對於海南來說,主要是具有深厚的文化意義,因此也堪稱“瓊臺勝景”。

五公祠祠堂內有三幅清人長聯,頗可評點五公當年的功績,其一曰:(上聯)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下聯)先其所憂,後樂其樂,但願群才奮起,莫負斯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