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2019年6月6日 5G 商用牌照正式发放,随着 5G 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它将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什么是 5G?

首先什么是 5G?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wireless/cellular system)的简称,它是最新一代的移动通讯系统,上一代则是4G(LTE/WiMax)

从我们人类文明诞生以来,关于如何进行高效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始终是我们不断的追求。从文字到印刷术,从电话到移动互联网,反映出了信息传递对我们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往往会带来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5G就是最新的移动通信浪潮中现阶段进展。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通信互联

其实无线通信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它们才正式用于商业用途,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1G)无线技术引入了电话概念。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原始的手机电话”

(2G)改进了语音呼叫技术,并通过SMS引入了文本消息(以及后来通过MMS发送的媒体消息)

(3G)后来的2G迭代又引入了数据传输,但直到1998年 3G 才允许使用移动互联网浏览和视频通话等富媒体应用。

(4G)现在是4G LTE ,为最新一代无线通讯技术,速度能够达到 10-50Mbps,但这具体取决于运营商。可以应用在在线游戏,直播,甚至是AR / VR等新兴体验。

(5G)则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将提供比上一代系统更快的速度,该技术的早期测试显示实际速度为 700 - 3025 Mbps(3.025 Gbps),我们消费者可能会在 5G 成熟,商用后达到这种速度。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从 1g 到 5g


关于通信:

通信是一种双向信息传递行为,收发双方需要事先约定传输方式才能完成顺利完成数据交互。在混乱的移动通信早期,由于基站和手机厂商可能因为国别的不同,采用不同通信制式,因此当时各国的手机设备不能够通用,会产生漫游成本。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需要遵从一定的通信标准

通信标准:

所以为了使国际通信更加方便,各国厂商需要统一制式,这就是国际通信标准的诞生。标准化组织在标准设计早期,为了定义标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隶属于联合国的 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国际电信联盟)需从各地区的工作小组和论坛中搜集整理需求,发布此次通信的设计目标,并收集技术建议,负责最终评估。

而ITU并不参与具体标准制定,其中具体的技术工作主要是由另外的一些行业标准化组织完成,比如3GPP和IEEE。

在4G时代,3GPP主导了LTE等标准,IEEE则主导了WiMax等标准(曾经在日本,台湾商用)。目前5G的主要标准化工作由3GPP完成。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制定一个标准第一步就是找到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是现有标准很难解决的

5G的标准进展需要看3GPP的时间表, 在现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5G工作组和论坛起到了巨大作用。这其中包括IMT-2020推进组(中国)、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中国)、5GPPP(欧洲)、5G Forum(韩国)、5GMF(日本)、5G Americas(美国)和运营商论坛 – NGMN。

各个工作组、论坛分别搜集、整理来自本国的需求,并抽象成对应的场景。然后这些场景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作为5G系统设计的重要参考。最后交由 ITU 统一整理。ITU在收到以上各个组织的输入后,经过会议讨论,发布了5G的场景和需求报告 – ITU Recommendation M.2083 – IMT.Vision,用以指导5G标准的制定。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ITU 发布的应用场景

如上图所示:ITU 发布的三个应用场景分别是:增强移动宽带(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和海量物联网(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

举个例子:像手机视频,日常工作属于eMBB,物联网的机器规模巨大属于mMTC,车联网需要低延迟高可靠性,它就属于URLLC。有些还会兼具不同场景的特点,例如增强现实(AR)业务,既要求eMBB的大数据量,还要求URLLC的较低传输时延。而智能家居中既有遥控器、传感器这种低功耗(mMTC)设备,又包括视频共享这种典型的eMBB大数据量业务。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车联网需要低延迟高可靠性,属于URLLC

归纳定义好通信场景后,就进入了系统设计阶段。第一步,我们需要针对每个场景抽象出通信系统需要具备的能力,也就是关键性能指标 –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根据 IMT.Vision 针对三个场景定义了一系列设计目标,其中包含了8个量化的KPI:数据峰值传输速率、用户可体验传输速率、时延、可靠性、单位面积的连接密度和流量密度、最大移动速度、频谱效率和网络能效。

KPI把场景量化到了系统设计目标,之后就进入了标准制定阶段。各个公司的研发团队会分别选择关键技术并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些企业来自通信行业的各个协作角色:有提供基站的华为、爱立信和诺基亚;还有设计芯片的高通、英特尔等;运营网络有AT&T、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等;制造手机的三星、联想、苹果等。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 3GPP在2015年9月召开了一次5G研讨会,各家公司都描绘了心目中的5G关键技术。这些技术被总结、归纳之后,随后3GPP在2015年12月正式启动了5G的标准制定。

标准完成后会正式发布,供所有行业内的公司执行。

目前3GPP是按照版本(Release)发布的,版本之间间隔大约1年到2年,一个版本内所有的新技术特征会统一发布。按照目前的计划,3GPP把5G标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Release-15)在2018年的6月发布,这个版本不能满足所有的KPI,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5G标准。第二阶段(Release-16)将在2019年底发布,这个版本将是真正的5G标准。


与 4G 的对比:

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传输速率: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传输速度

根据香农公式,要想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提升频带宽度和提升信噪比。

关于 5G 你知道多少?

香农公式

提升频带宽度方面可以采用毫米波(3GHz-300GHz),提升信噪比方面我们可以使用更先进的波束赋形。

  • 提升频带宽度:

1-4代无线通信中采用的300MHz-3GHz频谱有穿透性好,覆盖范围大等优点,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缺点: 就是频带宽度太窄了!限制了速度。为了实现5G中提出的速度目标,我们可以采用毫米波,但至少需要两种频谱,在华为发布的的频谱建议中,建议划分三段频谱,这三段频谱分别是:2~6GHz (C-band), 用以作为主频谱使用,兼顾覆盖和数据传输。6GHz以上用于处理特殊场景,用作超快数据传输。2GHz以下用于广域覆盖和室内场景覆盖。

  • 提升信噪比:

4G中的基站天线是定向和全向天线混用。5G中由于毫米波覆盖范围窄,路径损耗大,复杂天气影响严重,所以需要通过波束设计完成发射能量聚焦,从而提升接受信号能量,提升信噪比,和覆盖范围。所以波束赋形后的方向性波束可以帮助提升基站覆盖范围。而且,基站能量会更加有效。

联合起来使用,就做到了“传输速度更快”。

传输延迟更低

关于round-trip latency,大概可以理解为数据在接入网和核心网中往返所需的总时间。

因为无线电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所以有两种方法降低:其一是降低信令损耗和其二是压缩网络处理过程。

降低信令损耗的方式就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令,比如通过全双工技术减少信道估计时间,因为毫米波的多普勒扩展很少,所以可以缩减 OFDM 信号的 CP 前缀。压缩 OFDM 帧长度。通过网格化设计毫米波基站,降低干扰和时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