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怕生,怎麼辦

孩子膽小怕生,怎麼辦

孩子膽小怕生,怎麼辦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有的孩子膽子很小,見到陌生人就躲藏起來,藏在媽媽身後不敢打招呼,這讓父母感覺很沒有面子,認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孩於不懂禮貌,沒有規矩,媽媽的內心有點慚愧和自責。還有的媽媽說,孩子不敢玩滑梯、不敢攀爬,膽子很小,做事情總是退縮,沒有膽量沒有勇氣。

孩子在三歲前,一般需要媽媽較多的陪伴,孩子能從媽媽這裡吸收所需的安全感。如果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探索世界的願望就會增多,外出時孩子會以媽媽為中心開心地在四周玩耍,這樣可以帶動孩子不斷地接觸其他小朋友,同時探索外界的行為增加,與別人互動也增多。孩子不斷地被周圍的風景所吸引,他會駐足觀察,眼中充滿好奇和新鮮,孩子的觀察力、探索的慾望、好奇心會得到發展,這樣的孩子成長與發展較完善。

而另一些孩子由於天生性格的原因,再加上在三歲前可能父母陪伴較少,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們見到陌生人或到了陌生的環境會很害怕,沒有探索和活動的願望,大多依偎在父母身邊,黏著大人尋求保護,不敢離開一步,見到陌生人就躲著,或者藏在父母身後。

要想改變孩子的膽小怕生,具體做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擴大孩子的交際圈

父母按孩子的心理和認知發展狀況,慢慢擴大他們的交往圈子,還可以給孩子講繪本,然後再讓他講給父母聽。孩子在複述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講述還會越說越有興趣,這會鍛鍊孩子的膽量,從音調和語句的表達中,能增加孩子的自信。

(2)開展家庭故事比賽

隨著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可以在家庭中開展講故事比賽,爸爸先講,然後是媽媽,最後讓孩子講。全家人一起參與的活動,孩子會感覺興高采烈,好玩有趣,充滿童趣,這提高了孩子的參與性,會讓孩子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慢慢地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活潑開朗,善於表達。

在孩子講故事的過程中,父母要敏銳地捕捉孩子的進步和優點,比如,孩子學大灰狼說話,我們可以說:“你學大灰狼說話真像,我像真的看見了大灰狼。”孩子聽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後,激發了下次還願意玩的興趣。不知不覺中孩子本性中的率真被激發出來,天性得到釋放,父母就可以經常聽到孩子的大聲歡笑。

(3)接納孩子的氣質特點

有些孩子天生膽小不喜歡說話,父母要接納孩子的氣質特點,避免強迫孩子,給孩子造成緊張感。越是逼迫孩子去適應,越會讓孩子產生更多不適和焦慮,不利於孩子的改變。

(4)模擬練習

在熟悉的環境中練習語言表達,會增加孩子的膽量和勇氣。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鍛鍊機會,可以逐步邀請爺爺奶奶、親戚朋友或者小朋友一起講故事,這樣孩子會慢慢放鬆下來,不斷適應人多的場合,克服膽小怕生並且能夠較好地進行演講。

還可以和孩子在家裡演練打招呼,告訴孩子:“我們和樓下的爺爺打招呼,爺爺會很開心,如果不打招呼,擦肩而過,是不是有些冷漠和不舒服的感覺?”可以在演練中讓孩子感受打招呼和不打招呼有什麼區別。如果孩子一直堅持不想打招呼,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做法,相信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的提高,他會學會和別人禮貌相處,體會到打招呼是人與人相處的見面禮,能讓雙方互相感覺美好的體驗。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和心理發展的特點,慢慢引號,這是教育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