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又快過年了,很多家長每到過年的時候就要帶著孩子出門拜年、在家也要接待親朋好友,這時家長總是希望孩子能有禮貌的打招呼叫人、聊幾句最好還能展示一下自己。

但有些孩子面對不太熟悉的“外人”,通常比較“怕生”不敢叫人,面對親朋的問候也是直往爸媽身後躲,見了人也不打招呼,顯得很沒禮貌,搞得場面著實尷尬。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其實,孩子面對陌生或者不熟悉的人,覺得害羞、覺得害怕、不知道要說什麼都是正常的表現,如果因此被爸爸媽媽批評,也真的挺委屈的。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孩子“怕生”,家長要牢記“3不說”

◆一不說“這孩子太怕生,不敢在外人面前說話”

心理學上有一個“翁格瑪麗效應”指的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心理暗示:你很好,你可以做得更好,從而使受教育者認識自我、挖掘潛力、增強信心。其實,這種效應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貼標籤”帶來的影響。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這孩子……”這種句式其實相當於在給孩子“貼標籤”,而且貼的是不好的標籤。孩子其實並不會將“不打招呼”和“怕生”聯繫在一起,但是經過家長一次次的“貼標籤”之後,孩子接受到這樣的暗示,就會自己覺得我就是怕生、我不敢在外人面前說話,在外人面前也就會越來越“怕生”。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二不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

家長通常會給孩子講“懂禮貌的孩子是好孩子”,那麼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將“沒禮貌”和“壞孩子”劃等號。但是有時候,不打招呼只是害羞或者沒有安全感而已,並沒有那麼嚴重。

家長直接用批評的語氣和語言來說教孩子,會讓孩子覺得很委屈,也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尤其是本身就因為“怕”所以不敢打招呼的孩子,更容易因此產生自卑的心理。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三不說“你不打招呼,大家都不喜歡你了”

孩子沒有打招呼並不代表就不會受到歡迎和喜歡,家長的這句話就像孩子之間說的“我再也不跟你一起玩了”,會對孩子的情感產生誤導。讓孩子覺得自己可能沒人喜歡了,失去安全感

所以不管什麼情況下,家長都儘量不要隨便對孩子說“不喜歡你了”。這不僅對解決孩子的小問題沒有幫助,還會讓孩子很沒有安全感。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想讓孩子不“怕生”,家長要牢記“3說”

◆一要說“寶寶這是……,跟著媽媽一起說……”

家長經常會教孩子,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要、陌生人叫門不要開……,孩子對陌生的人和環境有“怕”的感覺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孩子“怕生”不敢開口叫人的時候,家長不要過於著急,可以先給孩子示範一下:“寶寶這是阿姨,跟著媽媽說阿姨過年好!”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這樣由家長引導,打消孩子的顧慮孩子會更願意學著開口打招呼

◆二要說“爺爺跟你說話是因為喜歡你,你應該回答”

當孩子見到相對陌生或者一次都見過的親戚時,可能會表現的很害羞,躲在爸爸媽媽身後探出小腦袋笑著看人,但就是不回應大人的問話。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這時候,其實是孩子正在觀察:這個人有什麼特點?他可信嗎?我見過他嗎?這時家長不要直接打斷孩子的觀察,批評孩子或者給孩子貼標籤,而是應該跟孩子說清楚:“爺爺跟你說話是因為喜歡你,你應該回答”,提醒孩子要如何回應。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三要說“沒事,我們下次再說”

最後,如果孩子一時之間還是不願意開口叫人,家長也要適當給臺階下,說一句“沒事,我們下次再說”,緩解一些場面的尷尬,也讓孩子放鬆一點。也許孩子經過一會的瞭解就願意和人說話了呢?


給大家推薦一套幼兒情商啟蒙繪本《幼兒情商啟蒙·培養內心強大系列》

這套系列繪本共有8本,每本書都圍繞一個主題講述了一個溫馨又充滿童趣的小故事。

書中將3~6歲孩子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受委屈、被欺負、沒自信等小問題、小挫折變成了小故事,通過故事的主人公找到解決方案,重新收穫自信。在孩子閱讀的同時,自然會帶入進故事中,樹立自信提高情商。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

這套繪本適合0~3歲的寶寶,共有30冊,以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為目標,每冊用一個簡單有趣的小故事,向孩子分享一個好習慣或行為,比如:懂禮貌、勤洗手、承認錯誤、不挑食、安全意識等。


孩子“怕生”不敢叫人?父母牢記“3說3不說”,培養社交小達人

繪本的故事簡潔有趣、畫面童趣幽默,通過各種可愛的小動物的做法來向孩子傳遞正確的行為習慣,教會孩子各種小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