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文|小梅媽媽

前幾天路過一個遊樂場,看見一個寶媽在訓斥自己的孩子,孩子站在角落裡,低著頭,而他的媽媽則在一旁喋喋不休。“你說你,怎麼回事,人家小朋友都湊在一起玩,你怎麼就不能跟別人一起玩,自己一個人待著有意思嗎。”

媽媽說的頭頭是道,孩子卻還在無動於衷,只顧著低頭看著腳底發呆。媽媽見狀不依不饒:“平時在家的時候也沒見你這麼安靜,怎麼出門了就這麼慫.......”媽媽說了好久,孩子卻一直安安靜靜的,似乎是聽進去了也似乎是沒聽進去,最後聽見媽媽的嘆息聲“你這孩子這麼呆,可怎麼辦啊。”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孩子在家人面前活蹦亂跳無法無天,一遇到生人就變得啞口無言安安靜靜的,一去到新的場合,就會緊張和侷促不安,具體表現就是看起來很木訥,呆呆的。

大多數父母遇到孩子“怕生”的情況,就會認為孩子是太呆了,其實這很有可能是“兒童社交恐懼症”,想要改善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就要重視這個問題。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孩子“怕生”不是“呆”,或許是“兒童社交恐懼症”在作祟

我們常見的社交恐懼症多適用於成人,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只不過他的表現有別於成人,才會被大家忽視,孩子“怕生”,就是這個原因。

1、什麼是兒童社交恐懼症

兒童社交恐懼症是指兒童對新環境或陌生人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和迴避行為。

當孩子處於一個陌生環境時,常常表現為過分的害羞和尷尬,以及對自己的行為過分關注;進入新環境時,有時會感覺痛苦和身體不適,出現哭鬧退縮等情況。

生活中,孩子的這些情況並不少見,恰恰說明了兒童社交恐懼症的普遍性,如果處理不好,會對孩子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需要父母們著重注意,一經發現,就要儘早採取處理措施。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2、兒童社交恐懼症的成因有哪些

  • 天生性格比較內向

性格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較內向,不喜歡往人堆裡湊,享受自己一個人待著的時光。如果父母強制孩子去融入別人,跟大家做朋友,很多時候都會遭到孩子的拒絕。

  • 父母過度保護,孩子缺乏社交機會

有時候父母工作忙,沒辦法帶孩子出去玩,也不放心孩子跟別人玩,索性就讓孩子待在家裡,待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這樣才能放心,但是也切斷了孩子與別人溝通玩耍的渠道,孩子沒有缺乏社交機會,以後就會恐懼跟別人交往,形成社交恐懼症。

  • 家庭環境氛圍,給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傷害

父母關係不和 常常發生爭吵

有些家庭父母關係比較差,常常一言不合就吵架,即使是當著孩子面也不會避諱,孩子的思考能力有限,他想不明白父母吵架的原因,卻知道父母在通過語言爭吵,這會讓他們感覺說話是容易引起矛盾的,就會變的沉默,而沉默,就是拉大與大眾距離的重要原因。

父母離異單親家庭

大多數孩子,在父母離異後,性格都會發生變化,最常見的就是由開朗轉變為沉默。不管父母雙方怎麼樣做,孩子都會感覺愛有缺失,失去很多安全感,這會讓他們感覺自卑,更願意自己一個人沉浸在情緒裡,變得內向。

父母偏心缺乏愛和關注

當孩子受到不平等對待的時候,很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在一些不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中,父母偏心某個孩子,被忽略的孩子缺乏愛和關注,對自己沒有自信,不敢去跟別人溝通,漸漸形成社交困難。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症”,瞭解更精彩的世界

1、打開孩子的心扉,瞭解孩子“恐懼”的鬱結

社交恐懼的出現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問題所在,才能對症下藥。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聊天,逐漸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給孩子足夠安全感,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孩子恐懼的真正原因。

2、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拉進親子距離

  • 陪孩子一起閱讀、看動畫

陪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會讓孩子安心,願意親近父母。在孩子閱讀和看動畫的時候,他們的心理處於一個平穩和快樂的狀態,父母的陪伴會讓他們更舒適,願意信任父母。

  • 一起進行家庭活動增進溝通交流

在一個家庭中,雖然大家生活在一起,但是信息的傳達有時候還是會有阻礙,比如說媽媽工作出現了問題,大家卻都不知道,爸爸在被某些事情困擾著,大家卻還毫無察覺,通過家庭活動,大家在一起可以彼此傾訴自己的困擾,尋求鼓勵和幫助,減少自己的壓力。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3、讓孩子和同齡人交往

  • 先讓孩子性格溫和的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害怕社交,是因為害怕在社交中受到傷害,而性格溫和的孩子在交往的時候比較容易相處,因此可以先讓孩子跟性格比較溫和的小朋友一起玩,消除他們對於社交的恐懼。

  • 孩子放開後可以接觸更多的小朋友

在孩子適應了跟別人社交之後,就可以讓孩子接觸更多的小朋友了,例如可以請孩子的同學一起來家裡玩,父母在家裡準備好零食和玩具,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支持,讓孩子可以熱熱鬧鬧的玩,增加彼此之間的溝通和了解。

4、帶孩子走出家門,去了解更廣闊的世界

孩子走的越遠,看的越多,瞭解的世界更大,才會更開朗。父母可以帶孩子走出家門,嘗試去公園,動物園,旅遊景點等地方,孩子見識到了更多的人和風景,慢慢的就會成長,從根本意義上克服對社交的恐懼。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父母溫暖的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好的孩子離不開父母的付出,只有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愛,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1、每天多點親子時光,愛才會更加溫暖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共同創造美好的親子時光,才會讓原本的愛更加溫暖和耀眼,孩子即使是悲傷和難過,也會感受到溫暖和幸福。

2、不要缺席孩子每一階段的成長

現在很多學校會舉辦親子活動,本意是為了拉近親子關係,有很多父母卻因為工作的原因時常缺席,認為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卻會讓孩子產生心裡落差,帶來諸如自卑、難過、彷徨、無助等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3、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恐懼社交,是因為不瞭解社交。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自己的社交,讓孩子瞭解社交到底是怎樣的,打消孩子對於社交的疑惑和恐懼,尤其是在很多棘手的問題上的處理,可以讓孩子從中學到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為自己的社交添磚加瓦。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其實兒童也有“社交恐懼症”,父母要重視

孩子“怕生”,不愛說話的根本原因是社交恐懼,這對孩子的生活會產生長遠的影響,父母要及時重視起來,才能幫助孩子戰勝自己,迴歸正途,更好的成長。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