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我一個孩子已經上初中的朋友,最近她跟我抱怨說她兒子太怕生了。小的時候是不願見生人,看起來還斯斯文文的也挺好的,以為孩子長大了就不會怕生了,但是現在孩子上初中了發現“怕生”的情況還加劇了,小的時候見朋友讓孩子叫叔叔阿姨總是躲在媽媽身後。

而現在是走在路上看見老師同學也不大願意搭理,遠遠看見了就乾脆避開走,家裡面來人了索性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見人。孩子這樣的情況可愁死我這個朋友了。

如果孩子的“怕生”已經到了我朋友所描述的程度,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迴避型人格”了,現在很多孩子都會存在“迴避型人格”,只是每個孩子表現出來的程度不重視。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對負面評價極其敏感為特徵的一類人格。患者在幼年或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 害怕見陌生人、害怕陌生環境等。成年以後這些問題對患者的社交和職業功能產生不利影響。這類患者總覺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處於劣勢,因而顯得過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過低加上過分敏感,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拒絕,使得患者很難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如果孩子幼年處在孤獨的環境中,就很有可能造成“迴避型人格”,不要簡單的認為孩子只是“怕生”。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容易造成“迴避型人格”的幾種表現

有些家長可能並不理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迴避型人格”,多關注孩子是不是有以下特徵呢?有些家長可以要問了,孩子上的封閉式管理學校,我們根本沒法更多瞭解孩子,這根本不是理由,這只是家長給自己找的藉口,當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時,孩子可能已經出現“迴避型人格”了,家長多花時間去了解孩子,只有多瞭解孩子才能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

第一:不願與陌生人溝通

就像我們開頭段當中說的孩子,小時候見到叔叔阿姨,就往父母身後躲,或者甚至躲起來不見人,家長可不能簡單的認為孩子只是“怕生”。

第二:喜歡迴避問題,不願意去解決問題

孩子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具備解決一些問題的能力,而“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往往不願意去解決問題,甚至逃避問題,總是希望能有人替他們去解決問題。

第三:內心其實很自卑

“迴避型人格”的孩子內心往往不夠活潑開朗,嚴重的會自卑,因為他們總是在迴避,他們沒能去發現自己的長處,而當其他孩子表現自己時,他們能看到別人的長處,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就會形成自卑心理。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可是孩子為什麼會形成“迴避型人格”?

無巧不成書,沒什麼必然的結果是必然造成的,孩子的性格都是後天形成的,跟孩子生長的環境,每天所面對的人和事都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

第一:家長的教育

孩子對待孩子的方式決定了還是會什麼什麼樣的人,如果孩子第一次拉小提琴時,告訴孩子拉得很好,而不是說“拉的難聽死了”,這樣的話很大一部分可能並不是出自父母的口中,而是出自他人口中,但是這樣的話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無傷大雅的,孩子聽的多了就不願意去拉了,就而就在就會習慣性的迴避,導致“迴避型人格”。

由此及彼,在孩子的其他方面也是這樣,如果孩子總是被批評性的對待,孩子就很容易造成“迴避型人格”。當然,有些家長會說,沒事的,我家孩子總是大大咧咧的,說幾句他不會在意的,但是大多數孩子的內心是極其敏感的,並且你怎麼知道孩子不是隻是裝作大大咧咧不在意的樣子呢?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第二:獨生子女的“優越感”

這裡我們說的“優越感”並不是什麼獨生子女所想要的優惠政策等等之類的好處。很多家長對待自己孩子的態度,尤其是獨生子女,那是捧在手心含在嘴裡的寵著啊。

我閨女告訴我,他們班有一個男孩子,也是獨生子女,在學校裡一發生點啥事就打電話,讓家長來一趟,不管他闖下的大禍小禍,只要讓家長來了,老師就連一句重話也不帶說他的。這不昨天在班裡打碎了同學一個很漂亮的杯子,其實同學也沒有那個意思要讓他怎麼找,就想讓他道個歉,把碎玻璃掃掃,別扎著人。結果他在哪愣半天也不知道怎麼辦,最後給那個同學說要不我讓我爸爸上學校來吧……

我要說的是這種不過“優越感”,凡事都推給父母處理,一旦家長不在身邊啥都不會,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父母總是習慣性的給他解決好一切,孩子不具備任何解決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事情,父母總有不能代替孩子去解決的時候,孩子再遇到事情干脆就回避,家長對待孩子不是要事事都幫他解決的。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第三:孩子總是被拒絕

一部分家長為了防止孩子養成奢侈的不好習慣,孩子要什麼,父母都總是習慣性的拒絕,但是其實這樣做並不一定能防止不好習慣的養成,反而會造成孩子的迴避型人格,因為孩子總被拒絕,那麼每次孩子想要跟孩子提什麼要求時,孩子會先想:“爸爸媽媽是不是會像上一次那樣拒絕我呢,算了還是不要了吧。”想說的不敢說出口,會讓孩子自卑,結果就很有可能造成迴避型人格。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但是我們在發現孩子問題的時候就是在解決問題的開始。

第一: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首先,第一步需要逐步的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對於孩子的一般要求父母可以儘量去滿足,但是不可讓孩子萌生“要啥都可以的想法”,對於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要一口否決,詢問前沿後果,幫助孩子理性分析是否真的需要。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他們能夠去發現自己的長處,就會讓他們明白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孩子就會慢慢的越來越好。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第二:多鼓勵孩子

孩子不可能一開始做什麼事情就是十全十美的,父母應該多激勵孩子,讓孩子有堅持下去的決心,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什麼也不會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越來越開朗。

第三:培養孩子自主選擇的能力

家長沒有必要為孩子做好一切,也沒有必要替孩子決定好一切,留有餘地,一些事情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去選擇,培養孩子的自主選擇能力,時間長久孩子的表達能力能得到提升,就不會再選擇迴避,因為凡事他們能做出自己的決斷。

當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現問題時,我們家長不能焦慮,更不能責怪孩子,往往孩子的毛病源於身邊人,身邊事,我們更應該反思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出問題了。關於孩子無小事,孩子總是“怕生”嗎?家長要多注意觀察!

孩子不愛說話,真的只是“怕生”嗎?別讓孩子變成“迴避型人格”

你們對於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交流。

關注椰子媽媽,關注更多育嬰知識。您所想要了解的,剛好是我所專業的,我將盡我所能分享更多育兒知識,喜歡就請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