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让凤冈14000户群众住上“惠民新居”

1.4亿!让凤冈14000户群众住上“惠民新居”

永和镇桃坝美丽乡村

“现在的居住环境很安逸,睡眠也不错,打雷下雨也不担惊受怕了,非常感谢政府的帮助,把我家的危房变成了新房子。”近日,正在清扫水泥院坝的凤冈县石径乡宏丰社区群众邹思会很开心地告诉笔者。

邹思会老人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老伴去世了10年,大儿子也去世了,女儿外嫁了。自己和生病的二儿子守着破旧的老木房,贫穷、疾病、无助,压得邹思会对生活看不到希望。每逢打雷下暴雨、落冰雹,邹思会家房屋到处都漏雨,风穿壁而过,她和儿子不敢睡觉,就坐在家里等待天亮。

2009年以来,凤冈县石径乡根据脱贫攻坚政策要求,1463户纳入改建和新建等实施项目,涉及资金达1833.9万元。邹思会母子两人不仅纳入了低保,危房也在2017年纳入了新建之列。邹思会一家享受了居住面积60个平方米的砖结构平房,3室一厅,一个烤火间,一个厨房和厕所,造价在3.5万元左右。防盗门、防盗窗、数字电视、干净的灶台、冲水马桶、热水器等样样齐全。

1.4亿!让凤冈14000户群众住上“惠民新居”

正在打扫卫生的邹思会

邹思会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儿子在凤冈精神病医院治疗,大部分土地流转出去后,邹思会留一点自己种蔬菜,空闲时间就去摘茶叶、卖蔬菜、打零工等,没有了经济负担,晚年生活也有了保障。

像邹思会这样生活在山区,居住破旧木屋的家庭凤冈县有不少,为了确保无劳动力的特困户、孤儿、残疾人以及家庭困难的农村低保户等危房改造的顺利推进,在危改对象自愿的基础上,村(社区)委员会协助联系有资质的施工队,政府采取干部包户建设、社会捐资、群众投劳、镇村协助找施工队、村干部担保建设等形式,全力帮助兜底户完成新建。无论走进凤冈的哪一个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三改三化”、安居工程同步进行了治理。

然而,要想山村大变化,群众的积极参与是关键,危改工作推进才有力度。乡村变美丽了,居住环境变干净了,乡村才有活力,产业才上得去,脱贫攻坚工作才能真正有成效。

为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农村危房改造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凤冈县住建局发放宣传手册、宣传挂历、张贴明白卡4580余份到镇、到村、到组、到户;通过联通、电信、移动短信平台将政策咨询监督电话发到群众手机上,让群众自觉参与、支持和监督。

1.4亿!让凤冈14000户群众住上“惠民新居”

黄开健家危改后的住房

在琊川镇茅台村雄心组,黄开健一家是危房改造一般户,经受几十年风雨的旧木房,房顶漏雨,中间漏风,房脚漏光,看起来非常之破旧、萧条、杂乱无章。

2014年危房改造政策来了,黄开健自己提出了申请,琊川镇村干部现场进行了察看、评估、张榜公示等,黄开健家定为危房二级,补助资金7000元。由政府培训后专门派遣的施工队伍给黄开健一家翻修房顶,添瓦换屋梁,装修中间的田字空,补修板壁及窗户,再刷上红黑相间的油漆等。

黄开健自己添一点资金,更换了厨房旧家具,还对堂屋、院坝等地方修整一下,老屋不仅变干净了,生活质量也有了提升,人也变得更有精神。

1.4亿!让凤冈14000户群众住上“惠民新居”

农村工匠正在施工

自2014年以来,凤冈累计培训农村工匠2354人,并经考试合格发放工匠证;对施工、安全责任书、改造质量、补助资金兑现方式、违约责任等相关事项进行要求。危改结束后,县住建、财政、发改、审计、民政等部门集中对各个工匠的危改施工点进行检查验收。

“我家住在雄心组,环境很干净,有广场,有娱乐场,住在山村就像生活在城市一样干净。”60多岁的村民陈启阳如是说。

茅台村雄心组位于万佛山下,居住较为集中的寨子,房屋立面全面改造,环境实现美化量化,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娱乐设施配备齐全等。这样一道道的山村民居风景线,凤冈各个乡镇都有不少,山村不仅改变了破旧的面貌,也增添了当地群众生活的自信心和回乡创业之情。

近年来,凤冈县先后投入危改专项资金1.4亿余元,对全县14000多户住房进行了新建和改造,让困难群众住上了安全房,圆了安居梦,提振了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改变了山村脏乱差的面貌,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作者: 王猛 朱敏 赵登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