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出一個能力出眾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生活優先”

到一個朋友家做客,她跟我吐槽自己的孩子,學業成績很不穩定,表現好時,考試可以全班第一名,表現不好時,可以考不及格。她說孩子的自律性差,學習必須靠盯,盯得緊,成績就上去了。盯少了,就會放飛自我,老是開小差。

就在她吐槽的時候,我聽到她跟孩子的爸爸說:“老公,原本約定讓兒子今天負責掃地的,但他的作業還沒做完,那不能讓他來掃地了,你代他幹吧。”

我問:“你家還有跟孩子約定做家務的安排啊?這點很不錯。”

她繼續吐槽:“他作業做得慢,回家除了做作業,別的事都無法幹了。”

如何培養出一個能力出眾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生活優先”

我說:“你知道嗎,你孩子的成績不穩定,就是因為你把孩子的學習放於優先於做家務的位置。這個是有專家研究結論支持的。”

她驚訝的問:“此話怎講?”

我開始向她詳細解釋......

我國的研究結論

2015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 2 萬名家長和 2 萬名小學生進行了家庭教育狀態的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認為 “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 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 3.17%,而認為 “孩子應該做些家務” 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 86.92%,兩者相差懸殊。

如何培養出一個能力出眾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生活優先”

國外的相關研究結論

以上的結論,可以進一步通過國外的相關研究引證。

2002年,明尼蘇達大學發表了關於做家務對孩子成長影響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基於花費25年採集的舊金山家庭的海量數據,通過分析這些家庭的孩子在3-4歲、9-10歲和15-16歲3個年齡段參與家務勞動的情況,對照他們在25歲時的學習、事業與人際關係狀況。

該研究最後發現:

與9-10歲甚至15-16歲才開始參與家務勞動的孩子相比,3-4歲就開始學習在家務勞動中發揮積極角色的孩子,他們在25歲時普遍具備更強的能力成長為一個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的成年人,順利地完成學業,在職場上獲得良好的起步,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與人際關係。

如何培養出一個能力出眾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生活優先”

做家務對孩子的成長效果明顯,並且是越早開始效果越好。

做家務對成長產生積極作用的原因

做家務,培養了孩子的自主性及責任心,是它對孩子成長產生積極影響的主要原因。因此,千萬別以金錢激勵方式去誘使孩子做家務,這樣即使孩子做家務了,也產生不了良性影響。

我們希望孩子努力學習,獲得好成績,目的是希望孩子長大後能自立自強,過好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因為孩子學習忙,就什麼都不用他幹了,變成衣來伸手反飯來張口的生活白痴,那成績再好,也不過成為一個“高分低能”,與學習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無論家長再怎樣緊張孩子的學習,都不應該讓學習優先於“生活”。採取“生活優先”原則,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生的正確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