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陈敏的列车11点发车,

但他凌晨5点就到火车站等着。

“终于可以回家,我睡不着,干脆早点来。”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今天零时,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离汉人员凭湖北健康码“绿码”安全有序流动。

至此,武汉自2020年1月23日开始的“封城”成为历史,每一个武汉人和身在武汉的外地人都仿佛被载入了史册。

武汉人关于“解封”、关于“重启”、关于“复苏”的期待,在76天后,成为现实。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解封”第一天,我们前往武汉天河机场、武汉火车站、武汉高速路口。伴随着温和的广播:“各位旅客,为了您和其他旅客的健康出行,请主动出示健康码和测量体温,注意排队间距,并全程佩戴口罩,谢谢您的配合!”武汉重启了!

我们与第一批离开武汉的人聊了聊,这些一个个具体的人在如何重启生活?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陈敏找了一个比较空的候车室,独自静静坐在一角,她等的车还有5个小时才出发,但她宁愿早早来到车站。

换票,触碰自助取票机屏幕时小心翼翼;进站,人脸识别暂时摘除口罩有点紧张;行李简单,通过安检;看电子屏,确定自己列车的候车厅;选好地方坐下后,感到离回家不远了,总算安心了一些。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陈敏是黄冈人,在黄冈读大三,寒假期间找兼职,12月30号来到武汉,没想到兼职不到一个月,遇上了疫情封城。兼职做不了了,家也回不了。拿着不到一个月的工资,在武汉过了这三个月。

第一次在旅店过年,还是挺难受的,这两三个月,看着武汉这样,也挺难受的。

现在就想赶紧回家,希望武汉快快好起来,或许暑假可以再来。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年过50的王霞,独自在车站门口徘徊。她还没有买票,因为她不知道能去哪里。

76天前,她从江苏回重庆,途径武汉,滞留至今。76天,王霞住在武昌火车站旁边40元一天的小旅馆。知道解封了,一早守在车站门口,见到“面善”的年轻人,就求助询问——她只想知道,她能去哪?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她想回重庆,但一想自己的东西都在江苏,还是得先去江苏。她在江苏打工,生活用品都在出租房,租金还交着。她想去把东西都拿了,退了房,再回重庆,就不再去江苏了。

问题是她不知道江苏能不能进,听说现在隔离是自费,如果都要隔离,那还不如干脆回重庆。重庆的政策她也不知道,但回去了,那边总有安排吧,到了再说。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李倩和王健一起候车,他们是情侣,但李倩等的是回湖南,王健等的是回襄阳。

原本,和众多发生在武汉的校园爱情故事一样,预计的大三生活是繁忙的实习,看实习情况,再决定在未来哪里找工作。当然,关于两个人的未来,也还是要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

现在,没有办法安排实习,之后怎么找工作,学校也暂时还没有通知。

“先等学校安排实习吧,如果武汉不好找工作,大不了就各自回家”。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赵永在站前广场找了个空旷的角落,抽了支烟。这位来自福建的“武汉女婿”,在老亲爷、老亲娘家住了快3个月。

年前,他跟籍贯孝感的老婆回来“上门”,准备连着年假去乌鲁木齐玩一下。没想到遇到武汉封城,一住就是3个月。

3个月的居家隔离生活,共同经历疫情危机、也共同经历家长里短,女婿和岳父岳母在疫情之下,磨合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昨天24点,王永有点感慨,发了条朋友圈:“过段时间,一定回来好好看看武汉”。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在爷爷奶奶家度过漫长寒假后,19岁的李成背着简单的双肩包,独自进站。因为爸妈在郑州工作,一家三口定居郑州,他要回郑州与爸妈团聚。

每年春节,一家人会回到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今年不同,因为考上了黄冈的大学,期末结束李成就直接来了武汉,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经历了这三个月。

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因为开学延迟,他继续用手机上着网课。“待在武汉或者回去郑州,都没关系,既然解封了就回家吧,反正马上开学了还会回来的。”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武汉到上海车次的候车厅明显更满一些,刘麒带着一件行李并不突出,他是今天2300位从武汉三大火车站返沪复工人员之一。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刘麒在上海一家IT公司上班,工作四年了,还是一名年轻的程序员。在他看来,上海并没有传言中那么“排外”。

疫情期间,公司特别成立了关怀小组,对湖北籍员工天天问候,解封消息后也欢迎返工,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早早地,他已经准备好了两城的绿码、健康证明、复工证明等所有能想到的手续,买了解封第一天的车票。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目前就是在沪居住的社区,情况还不确定,提前也报备了,但实际到那边,如果要求自我隔离14天,也没关系,这是可以理解的。

手续都办得妥妥的,临走时刻,心里还是有些空落落的,每次离开武汉都会这样。毕竟是“我的地方”,不一样。

在这里一起长大的一帮兄弟朋友,每年过年都要聚一聚的,今年没聚成,已经约好了,十一必须都回来!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今天,276列旅客列车从武汉出发,131个航班起飞,预计5.5万余名旅客乘坐火车离汉,机场进出旅客1.1万余人。

随着复工复产企业增加,近半个月武汉在途车辆,已恢复至关闭离汉通道前的50%左右,预计今日将达180万辆。

逐渐恢复“九省通衢”状态的武汉,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

对话“解封”第一天离汉的人,山高水长,江湖再见

城里的我们明白,解封不等于解防,抗疫还没有结束,完全回到过去“来去自由”的武汉,或许还需要一段日子。

但出发和到达,总在车站和机场发生。

告别与重聚,也在车站和机场发生。

今天离汉的他们,有人迫切想走,有人约定回来,不论如何,“在武汉的76天”,一定是所有人最特别的记忆和牵挂。

等到一切好起来,欢迎并肩“浴火”的伙伴,回来看看涅槃的武汉。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