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推薦大家看一套與之相關的電視劇——《大秦帝國》,已出三部,《裂變》《縱橫》《崛起》,分別講孝公、惠文王、昭襄王時期的秦國故事。堡主都看了,還有《大秦帝國》的小說也看完了,孫皓暉寫的,挺厚、挺長,描寫的秦國故事也很詳細,而最新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天下》,今年也會上映。當然,歷史小說是不能做正史看的,電視劇也是經過加工的,不可全信。

再回到本篇,此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秦朝建立前,秦部落發展、建立,一統六國的故事。主要人物至秦朝滅亡結束,但秦始皇的故事,主要在下篇《秦始皇本紀》裡,這篇可以說是講到莊襄王結束。

此篇開篇,仍是介紹秦人先祖的故事,算是《本紀》章裡,最後一篇追溯到“三皇五帝”來源的篇章了,後文,也只有《世家》中《楚世家》能追溯到這麼遠了。

先看原文關於先祖的介紹:

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修。女修織,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取少典之子,曰女華。女華生大費,與禹平水土。已成,帝錫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皂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

舜賜姓嬴氏

依照文章介紹,秦人先祖是女修,由女修生大業,後傳大費。大費是秦人的賜姓始祖,也叫伯翳,舜帝賜他姓嬴。

後文介紹秦人先祖的血脈傳承,當時還未建國。即:

女修→大業→大費(伯翳)→大廉與若木→費昌(若木玄孫)→孟戲與中衍(大廉玄孫)→中潏(中衍玄孫)→蜚廉→惡來與季勝→孟增(宅皋狼)(季勝子)→衡父→造父→女防(惡來子)→旁皋→太幾→大駱→非子(秦嬴)→秦侯→公伯→秦仲→莊公→襄公→文公→寧公(孫)→出子→武公(兄,武公本為太子,朝臣三父等人立出子為君,又殺之,立武公,後武公誅三父等人,夷三族)→德公(弟)→宣公→成公(弟)→穆公(弟)→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孫)→悼公→厲其公→躁公→懷公(弟)→靈公(孫)→簡公(靈公叔)→惠公(又一個?也不知道避諱)→出子(又一個,與之前武公之子不同)→獻公(靈公子,被朝臣迎立,為君後,殺出子及其母)→孝公→惠文君(後於即位十四年稱王)→武王→昭襄王(弟)→孝文王→莊襄王→秦王政(始皇帝)

本篇開始介紹的重點,在非子善養馬,娶申侯女後,號秦嬴,並有大駱之地,成為日後秦國的立國根基。後代秦仲,伐西戎被殺,兒子莊公兄弟五人,破西戎,並有大駱、犬戎地,成為西垂大夫,由此正式立國。

但秦國正式成為諸侯,是在莊公子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洛邑後的事,平王賜以岐西之地,並稱:“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後面的文章,重點介紹了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

穆公是位賢明君主,開創了“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壯舉,他任用賢能,五羖大夫百里奚,還有蹇叔,都是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範。

也由他開始,結了秦晉之好,他的夫人是晉國公室,而他也護送兩位晉君登位——夷吾、重耳,並嫁秦國宗室女給重耳。

穆公在晉國饑荒時,不出兵攻晉,藉以糧食,在殽關之敗,秦軍無一人生還下,不處置三位主將,仍以厚待,品德之高,令人欽佩。

後來,即位三十六年後,穆公再伐晉,渡河燒船,背水一戰,大敗晉軍,報了殽關之仇,為殽關死難的將士發喪,愛將士,重感情!

在用了內史廖的計策,得到了西戎謀士由余後,與由余謀伐西戎。有了“霸西戎”的霸業。

穆公唯一缺點,便是死後讓賢臣陪葬(“獻公元年,止從死”。即秦國是到了獻公即位後,才廢除活人殉葬),殉葬共有一百七十七人,(很多呀!)陪葬在當時是貴族的特權,且全國流行,但是,讓對國家有大用的賢者一起陪葬,就是昏庸的表現了。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春秋青銅紋飾

秦人百姓聽說子輿氏三良臣奄息、仲行、針虎也陪葬後,做《黃鳥》之詩,責備穆公,君子評價穆公:

“秦繆公廣地益國,東服強晉,西霸戎夷,然不為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棄民,收其良臣而從死。且先王崩,尚猶遺德垂法,況奪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復東征也。”

意為:秦穆公拓展土地,增加屬國,在東面征服了強大的晉國,在西面,在西戎地區稱霸,但是沒有成為諸侯中的盟主,也是應該的。他死以後,不再顧及他的臣民,讓那些賢能的大臣為他殉葬。古時聖賢的帝王駕崩以後,還希望能給人們留下一些美好的制度和儀法,後人又怎能強迫那些百姓愛憐的善人和賢能的大臣去殉葬呢?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秦國不會再向東發展了。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春秋形勢圖

這位君子評價甚當,穆公把秦國疆域、霸業發揮極致,但只在西戎稱霸,諸侯不尊他為盟主,在晚期實在是犯下大錯,而春秋五霸,有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其他兩位,有人說是秦穆公、宋襄公,也有人說是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所以,穆公有沒有在諸侯中稱霸,真不好說?

而秦國,在穆公後,也確實衰落了。厲公到出子為君這段時間,王位傳承伴隨著流血,進入戰國初年,獻公、孝公初期,被東面的魏國壓著打,幾近亡國。六國卑秦。

在穆公、孝公中間,有一段小插曲。申包胥的故事,伍子胥逃到吳國,楚王殺了他的父親、哥哥,他助吳滅楚,吳軍直接打到郢都,楚幾近亡國。申包胥跑到秦國都,痛哭七天七夜,不吃飯,晝夜啼哭,(不科學,7天不吃飯不會餓死?)感動到了秦哀公,發兵車五百乘,解了楚國之圍。

再說孝公。就得講他的《求賢令》,招來商鞅,變法圖強了。正是他的這一舉動,開始了秦國的富國強兵歷史,這是秦國洗刷前恥的開始,也是秦並六國百年大計的起點。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戰國青銅紋飾

後來的惠文王,誅商鞅,但仍行商君之法,他從魏國手裡恢復了秦國的河西之地,重用張儀,巧用連橫。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戰國形勢圖

再就是承上啟下的昭襄王了,早期是宣太后當政,重用“四貴”(魏冉、羋戎、嬴悝、嬴芾)。在處死義渠王,殺死宣太后與義渠王的孩子後,昭王完全執政,囚禁宣太后,罷免舅舅穰侯魏冉的職位,他一步步蠶食魏國領土,與趙國在長平大戰,消耗了趙國有生力量,坑殺降卒四十五(數字被歷史學界質疑!)。可以說,在昭王后期,六國只能對秦採取守勢,秦已定了統一六國的實力,只需要後世君主養蓄實力,將兵力、武力在增加一些,有更厚資本,不犯重大的戰略失誤,天下歸秦已成必然!

秦國最牛君主,除嬴政外,F4是:穆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是他們在關鍵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帶領秦國一步步壯大的!

咱們先看太史公的評價: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譯文:太史公說:秦朝的祖先姓嬴,他的後代被分封在各地,各以封國作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由於秦的祖先造父曾被封在趙城,因此,秦王朝也姓趙。

這是一段最簡單的評論,比之前還簡單,講了嬴氏的姓氏分化,封國為姓氏分成幾個,還有秦朝國姓也可以是趙,就沒了。

從《史記》瞭解歷史 秦本紀 華夏祖龍部落的創業史

秦兵傭

縱觀秦國發展,有高潮、低谷,平穩、熱血,也有中途混亂、迷失,但是秦人熱血敢戰、家國情懷濃於骨中,“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秦人的歷史,也是我國民族魂形成的最初的根!逆境不迷失,為國為民,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