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神经症问题:病例史手册》《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等。

阿德勒提出“自卑感”“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这一观点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为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性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理解人性》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深刻而细致地阐述了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人类行为的社会生活基础、内在驱力和发展规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多种性格特征的发展过程和表现形式、社会对个体性格特征的调节作用。

纵观此书,基于个人浅薄的见解,我觉得阿德勒对于阐述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上,不仅强调了自身的原因,也更加强调了社会的原因。

1. 自卑补偿:因为自卑,所以奋力追求卓越,补偿缺憾

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中,自卑与补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人追求优越的基本动力;追求优越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

①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卑

阿德勒认为,人有一种深藏于基因中的自卑,即便是婴儿,他初到这个世界,他便能发现自己是极为软弱而无能的,他的四周充满着比他强大的成人,这是自卑感首先的来源。更何况发展了完整思想和七情六欲的成年人,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跟其他人比较,如此一来,自卑便产生了。

另外,阿德勒这种理论和思想的形成根植于童年时代的经历。1870年2月17日,阿德勒出生于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他虽然从小生活安逸,父慈母爱,但是优渥的家庭条件并未给他的童年带来快乐。因为他自小便患有软骨病,身体行动不便,直到4岁了才学会磕磕绊绊的走路;5岁又患上严重的肺炎。他不仅曾亲眼目睹了重病缠身的3岁弟弟去世,他自己还遭遇过两次差点丧命的车祸。这些遭遇让年幼的阿德勒梦想长大做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拯救生命。

阿德勒的父母共生养了6个孩子,阿德勒排行第二。哥哥长相英俊,头脑发达,颇具经商头脑,深厚父母喜爱。而阿德勒自己年幼多病,长相一般,内心里始终觉得自己比不过哥哥,长期生活在哥哥的光环的阴影之下。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这些经历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他后来提出克服自卑、追求优越的观点提供了很好的生活素材。

1899年,已成为医生的阿德勒在维也纳布雷特公园附近开设了一家私人诊所,为中下层社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他发现,这些人虽然在身体上带有缺陷,却也在不断地寻求超越。这给了他思想极大的启发。

这些人生经历都给了阿德勒提炼思想、整合理论的现实基础。阿德勒坚持自卑感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在他看来人生本来并不是完整无缺的,有缺陷(包括身体缺陷)就会产生自卑。

② 追求卓越,为了补偿缺憾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加以改进的。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

在阿德勒看来,

人类虽然有自卑的原始基因,但它是人的行为的原始的决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动力,是隐藏在个体背后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不是弗洛伊德的性,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自卑感成为人类心理上的负担,成为人类精神上的压力。

自卑感有着强大的力量,往不好的一方面看,自卑能摧毁-个人,使人自暴自弃或发生精神疾病;但往好的一方面看,它能够使人发愤图强,振作精神迎头赶上,如此解决原始缺陷和追求优越之间的矛盾。

阿德勒本人就是很好的正面的例子。比如,阿德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医学院,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阿德勒实现儿时的梦想,如愿成为一名医生,做过眼科、全科和神经科医生,而且最后还成为名垂青史的心理学家。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比如,如古希腊的德谟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竟成了希腊最有名的演说家;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患有小儿麻痹症,虽然坐在轮椅里,但对世界事物发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还比如,在中国,也不乏这样的伟人,左丘失明而撰《国语》;孙子膑脚而成《兵法》;司马迁宫刑而著《史记》。

而反面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也很多,比如那些犯罪的人们。阿德勒曾经对大量犯罪现象进行潜心研究,最后得出如下结论:罪犯的目标总是在追求属于他私人的优越感,他们追求的是自己幻想出来的、虚假而不切实际的优越目标,是没有正视事实的目标。最极端的表现是:欺骗、抢劫、暴力、谋杀等等,即以侵犯他人、牺牲他人的方式来超越自卑感。

比如,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无疑是最典型的代表。他早年坎坷,幼时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想学习绘画,但遭到父亲的拒绝;后来他自己两度考取艺术学院均以失败告终;也曾一度流落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生活极其窘迫……据说,这段人生的经历,让他后来对权力有了病态的追求,亦成为他鼓吹发动世界第二次战争的诱因。

追求优越是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支配个体行为的总目标。阿德勒认为,人都想要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出人头地。这种为优越而进行的奋斗是内在的,小到个体,大到人类,都因此而不断进步。

但是,阿德勒认为追求优越的结果却有两重性。它既可以激励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积极的成长,也会由于追求个人优越而忽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产生“自尊情结”,使人变得缺乏社会兴趣,妄自尊大起来。

总之,阿德勒提出“自卑感”“社会情感”是性格发展的动力源泉,即个体的行为模式起源于童年早期,自卑感是其行为的重要驱力。它为人们发展社会情感、识别并调整自己性格和行为中的陷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照。

2. 理解自己和环境 :社会和教育对个体的影响,超乎想象

《理解人性》中有很多关于个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内容充满了智慧,特别是关于教育方面,读下来感触良多,受益匪浅,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受到许多教育家、咨询家、治疗家的拥护。那么阿德勒是如何走上研究个体心理学的道路上的?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1902年,因为阿德勒公开声援弗洛伊德,受到他本人的邀请参加“星期三精神分析讨论会”,故而这两位心理学巨头也曾亲密无间在心理学和精神学层面上探讨过、合作过。只是后来,阿德勒不赞同弗洛伊德强调的人的生物学本能说法,更加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于是彼此分道扬镳。

从此,阿德勒全身心致力于发展、弘扬和实践个体心理学思想,在个体心理学领域越走越深,也越走越远。阿德勒从1922年到1930年,主持召开了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大会,在维也纳建立了22所儿童指导中心,开办个体心理学实验学校。个体心理学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在《理解人性》这本书中,阿德勒详细的阐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同伴的关系。阿德勒认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个体的生存都有三条重要的联系或要解决三个主要的问题,即职业问题、社会关系和性(恋爱与婚姻)。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纠缠,关系错综复杂,其中一个问题的妥善解决有助于另外两个问题的解决。

他认为,社会和他人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个人良好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兴趣发展的程度。而社会兴趣是所有人的一种与他人友好、合作和共建完美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通过学习而发展起来的。故而,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至关重要。

艾利斯指出:“阿德勒不仅是一位在其全盛时期杰出的治疗师,还是一位世界范围内杰出的社会教育者。”阿德勒终身都关注教育问题,而且他最为关心的还是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毕生致力于把个体心理学应用于儿童教育实践。

他早期在医学报刊上撰写一系列文章,提倡医生要作为教育者,和教师、父母一起帮助儿童。阿德勒的《理解人性》这本书就涉及到了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及生活中所受到的教育会对其心灵成长造成的影响,他还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① 家庭教育

阿德勒慨叹说,绝大部分父母都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也不是称职的教师。于是孩子被迫接受着错误的观念,其结果或者可能导致孩子不健康的自卑情结,或者导致孩子长大后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或者导致孩子长大后成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所以,阿德勒大声疾呼,要加强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增强儿童的社会兴趣来进行教育,使他们获得正确的生活意义。比如,努力营造完满的夫妻婚姻生活,给予孩子充足的爱与安全感,运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等等,给孩子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② 学校教育

阿德勒认为,如果学校的职能不被滥用,那么学校的教育也是绝对可以起到将人改变的作用。前提是不能把权威强加到孩子身上,否则会对儿童的心灵发展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权威万万不可以依靠强制手段来确立,它一定要建立在社会感的基础上。学校务必应该成为一个适于心灵健康发展的场所,如此,才算一个有益于人类社会的好学校。

③ 重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合作

阿德勒曾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他说学校是一个显示器,是家庭教育情况的一个测试场,意思就是孩子在学校表现出的种种问题都是家庭教育问题的投射。

所以,孩子的性格品性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教育,学校的任务则是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纠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让每一个孩子经过适合正确的教育成为人格健全的优秀人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要补充,学校与家庭教育应该合作共育,让孩子这颗小树苗笔直健康的成长。

《理解人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从表象窥到人性本质以理解人生

总而言之,《理解人性》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理念:人的心灵是一种具备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遗传性物质,其发展完全由社会影响决定。

通俗点讲,就是以期帮助普通大众正确认识并处理他所面临的日常关系——不单包括,还包括人的生活模式。除此之外,这本书对人的性格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教会个体去识别他自己的错误,指出个体的错误行为如何影响社会和公共生活的和谐,并指导个体如何融入社会生活。

阅读这本书,我们就像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谈心,谈论的都是于人于己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人心灵受到涤荡;而且我们还能从这本书中掌握和运用关于人性的科学,获得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