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是既沒有票房,也沒有口碑,只因“生不逢時”

鹿晗的新片《上海堡壘》就像影片中的鏡頭一樣“

陸沉”了。

影片開畫首日豆瓣評分4.2分,上映不到兩天連降到3.3分,票房更是慘不忍睹,3億的大製作上映2天票房還沒過億,而預測票房也只有1.38億,這次投資方真的是要賠大了。

《上海堡壘》是既沒有票房,也沒有口碑,只因“生不逢時”

出於好奇,也是閒來無事就去欣賞了一下這部號稱“2019年最受期待的科幻片”,科幻元素有一部分還是可以的,但是劇情毫無亮點,細節漏洞比較多,至於影片的整體效果,小編也不知道,因為小編只顧低頭看影評了,認為影評比影片有意思許多,就像“郭帆打開了中國科幻的大門,而滕華濤卻把大門又給關上了,還加了把鎖”。

在影評中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上海堡壘》的主演鹿晗,作為流量明星沒有演技是無可厚非的,但對於拍電影的態度卻是最大問題,敬禮是45度,帽子可不是。還有觀眾的評價更直接:“爛片”,以至於惹怒了官博而直接回應:“這是爛片”?

《上海堡壘》是既沒有票房,也沒有口碑,只因“生不逢時”

其實影片爛不爛不能直接定義,如果《上海堡壘》早幾年上映,或許結果會與現在正好相反。

《上海堡壘》的宣傳熱點就是鹿晗主演,前幾年作為最火的流量明星之一,前幾年他是可以帶動起票房成績的,像《長城》的11億,《建軍大業》的4億,《擺渡人》的5億等等,這些影片都是2015年左右上映,那時的電影市場可謂是流量小生的天下,也是票房的保障。

至於流量明星的興起大約是在2012年的韓流熱潮,EXO在中國火了以後,開啟了流量時代。

2013年趙薇帶著一票流量明星出演了一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大熱,並獲得了7億多的票房,這樣的票房成績讓投資商看到了商機,既然粉絲能帶來經濟,那麼以後的影片就用流量明星。

《上海堡壘》是既沒有票房,也沒有口碑,只因“生不逢時”

之後通過市場反饋也是非常不錯,像郭敬明執導的《小時代》,第一部與第四部都獲得了接近5億的票房,還有《愛情公寓》等,都是小成本大回報,投資商也是樂此不疲。但是這些高票房背後的影片就真的好嗎?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說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壘》放在早些年上映,絕對是與現在呈現相反的結果。

雖然偶像經濟是娛樂產業的必經之路,但是它總會有一定的時間,也許2年,也許5年,誰都說不準,當觀眾的新鮮感過後,娛樂產業將回歸正軌,流量明星加大IP的票房法寶也將漸漸實效。

像楊冪的《寶貝兒》,楊穎的《謀殺似水年華》,黃子韜的《夏天十九歲的肖像》等等,都是當時較火的明星拍的影片,但是票房卻都不理想,甚至有些影片不足千萬票房,這表示觀眾的熱情已經漸漸消耗完畢,開始迴歸理性消費,同時觀眾的審美觀也正在提高。

《上海堡壘》是既沒有票房,也沒有口碑,只因“生不逢時”

大約從2017年,吳京,沈騰,黃渤等出演的一系列好片開始,觀眾逐漸對流量明星的電影已持有反感的態度,越來越討厭那種演什麼都像在演自己的演員,也許是觀眾長期受到市場影片的“毒害”,當《上海堡壘》上映後,觀眾開始集體反噬,甚至有些觀眾都沒有看影片,就直接評價一星,只因為是流量明星出演。

​現在的《上海堡壘》是既沒有口碑,也沒有票房,只因“生不逢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