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會不會成為壓倒鹿晗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知乎上刷到了這個問題,隨便說兩句。

《上海堡壘》會不會成為壓倒鹿晗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上海堡壘》的爛,已經超出了演員演技爛的範疇,只是大部分觀眾將怒火全部發洩在鹿晗身上罷了。

鹿晗在演技上的確需要進步,但如果把電影失敗的原因歸結於鹿晗,顯然有失公允。

製片方、導演乃至整個劇組,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鹿晗,只是大眾發洩情緒的一個口子而已。

而且,即便鹿晗被人噴得再厲害,也不妨礙他繼續撈錢,除非他自己因大眾的輿論壓力而選擇放棄。

因為,如今的社會,像鹿晗這個級別的流量小生,撈錢的方式真的太多了。

我們需要關心的,不應該是鹿晗的未來,而是中國電影在今後的前進道路上,是否還會出現這樣的絆腳石?

尤其是中國的科幻電影。

我國的電影行業,需要更健康、更合理的運轉模式,從劇本的產出,到演員的選擇,這些東西其實都需要一個規範化的東西,雖然規範往往意味著套路化、流程化,但一個行業想要發展,規範化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上海堡壘》的失敗,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光憑一張臉就想撈錢的時代,差不多快要過去了。

而《哪吒》的火爆,也在向資本傳遞訊息,好的內容,會讓你賺得彭滿缽滿。

其實我一直有個疑問,都說某個流量小鮮肉多火、粉絲量多麼大,可為什麼只要我聽到這些小鮮肉的消息,不是被人罵,就是......爆出了什麼大新聞?

還有,微博的數據,真的真實嗎?

為什麼在微博之外的平臺,大家對這些人幾乎都是一片罵聲,但在微博,卻是看都看不完的彩虹屁?

有時候,某個人突然莫名其妙就火了,比如某琨。

而且火的方式很特別啊,不是在論壇的討伐帖裡,就是在視頻網站的鬼畜區。

你說他不火吧,他確實隨處可見,可你說他火吧,又讓人感覺一言難盡。

有時候我不禁懷疑,這些人的火爆,該不會是資本家的刻意包裝吧?

並非我疑心太重,而是有些人火的,太過莫名其妙了。

以前的時候,一個歌手想要火起來,就必須要要有一首成名曲,演員也同樣如此,想要出頭,就必須要有代表作。

可是現在......火的人一大把,代表作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