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昨天《上海堡壘》終於在電影院上映了,在上映前,網友就已經開始估計最終的票房,他們計算的公式很簡單,鹿晗的微博粉絲高達6000萬,假如每個粉絲都去捧偶像的場,一張電影票30的話,保守估計,票房也接近20億了,而且鹿晗不同於楊冪,baby這種流量女明星,大多數女生還是不太會為女偶像買單,但應該比較捨得給男偶像買單。這應該也是電影在製作前就選定鹿晗作為男一號的主要原因。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其實《上海堡壘》的製作班底還是說得過去的,劇本就是江南寫的小說《上海堡壘》,質量有所保證,還具有一定量的讀者粉絲群體。導演滕華濤也是著名導演,《蝸居》、《雙面膠》、《失戀三十三天》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都出自他手,還有金馬影后舒淇的加盟,以及流量小生鹿晗作為男一號,整整打磨了六年的一部作品,而且又趕上《流浪地球》科幻片的大賣,既是大製作,又是暑期檔,怎麼看《上海堡壘》的票房都會非常可觀。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然而老天爺就像是開了一個玩笑,《上海堡壘》的票房慘的可憐,第一天的票房僅為7000萬+,而今天的票房至今還沒有過2000萬,排片率及上座率呈現斷崖式下跌,照此推斷,《上海堡壘》最後的票房怕是隻有兩億左右了,這在如今大陸的電影市場來看,票房簡直少的可憐。

其實對於流量明星參演電影,業內包括大多數觀眾都是不看好的,但奇怪的是,前幾天所謂的爛片票房竟然也賣的不錯,這股風潮大概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小時代》,郭敬明一部小時代系列徹底改變了資本的流向,兩個月就拍完的小時代1竟然會有近五億票房的進賬(說錯了,是兩個月就拍完了小時代1和2),在電影人看來,這簡直不算電影,價值觀也極其扭曲,拜金,物質充斥著整個影片。可你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把電影看做一項生意,那郭敬明是賺大發了。於是太多的影視作品變成了IP加流量明星小鮮肉的套路。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爛片好像隨之變多,隨隨便便拍一個電影,隨隨便便賺個幾億,這當然是投資商喜聞樂見的事情,而且很好把握。以前投資給誰啊,是大導演,張藝謀,馮小剛,姜文這些人,當然也要看一看請的明星,以前請的明星也是港臺大腕。可是漸漸的大導演好像也有失手的時候,一直以來的票房冠軍馮小剛也因為《一九四二》賠個精光。雖然現在投的電影可能質量不高,可是賺錢啊。粗製亂造一番,一兩個月就能搞定,小編看了看,從13年到17年中,幾乎所有的爛片都賺錢了。什麼《分手大師》、《爸爸去哪兒》、《澳門風雲》等等,全部是大賣。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在資本的面前,幾乎所有的電影都在被控制著,甚至是大牌導演也不得不妥協,像《老炮》裡啟用李易峰和吳亦凡,《長城》裡的關曉彤和鹿晗,國師都妥協了,就別說別的演員和導演了。可是這個模式終究還是走向了末路,從去年開始,你發現真正票房高的全部是質量好的片子,不排除爛片也有大賣的可能性,但是比例已經越來越小了。或許是從《戰狼2》,或許是《紅海行動》,或許是《流浪地球》,或許是《我不是藥神》。不知道從哪部片子開始,觀眾再也不想為了流量買單了,第一天上映後的口碑越來越重要,爛片就是爛片,沒有人再願意為爛片買單了。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其實一部電影請流量明星本質上沒有什麼錯,我們說得出的好電影大多數都是用了我們曾經熟悉的演員明星,老一輩的劉德華,周潤發,成龍,周星馳,李連杰等等都算得上是流量明星了吧,包括現在徐崢,黃渤,吳京,沈騰等等也是一樣的。李連杰在拍攝投名狀的時候,據傳片酬就已經高達了一個億,那是在2007年,雖然票房慘敗,但不得不說,投名狀是一部好電影,李連杰也是因為這部電影獲得了他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影帝。《投名狀》並沒有因為李連杰的高片酬而粗製濫造,相反,它的製作依然是精良的。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說回《上海堡壘》,鹿晗的片酬據傳也高達了一個億,可是尷尬的是,他的演技與專業完全支撐不起他的片酬,網上有很多人詬病鹿晗為什麼演一個軍人還要留著長頭髮,這能怪他嗎?肯定還是因為假如把頭髮剪了,會有很多粉絲不喜歡,起碼經紀公司是這樣想的(當然也有可能是鹿晗本人沒有做好改變甚至轉型的準備),其實對於科幻片來說,只要特效做的好,故事講的明白,對於演技並沒有太大的要求。可是《上海堡壘》就像個披了一層科幻外衣的愛情電影,還有劇本,這個號稱打磨了三年的劇本,竟然能起出上海大炮這樣的名字,拜託,拯救全人類的武器就不能起一個屌一點嗎?沒有科幻的底子,在未來用的竟然還是諾基亞的手機。太多的細節經不起推敲,就不要再苛求在科幻的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度的探討了。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一直認為國內的編劇是一個弱項,很多電影在故事邏輯上都難以講通,但如果故事都講不好,那這個電影幾乎是不行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姜文)。目前來看,對於科幻這個題材來說,國產片還是需要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流浪地球》沾了大劉原著的光,不要讓《流浪地球》的成功成為最後的巔峰。

上海堡壘——流量明星終究走向了末路

也許對於《上海堡壘》的所有參與人員來說,這是一個悲劇。但對於中國電影來說,這或許會成為一個分割線,也讓投資人明白流量明星未必靠譜,好的作品才是王道。撈錢最終會走向末路。踏踏實實的打磨作品才會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