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導語

孩子到了青春期大多數都像"變了臉"一樣,不僅開始反抗父母了,還有了很多自己的小秘密,總是想和父母"劃清界線"。

也就是因為這樣,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是個小大人了,既不能像教育小朋友一樣哄著,又不能就這麼放任下去,"青春期"確實是讓不少父母都頭疼的一個問題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案例分析

小豪是住在我們家樓上的一個男孩,他們幾年前搬過來,那時的小豪還是個內向沉默的孩子,他媽媽經常要開導孩子很久才讓他主動開口跟我們打招呼。現在小豪上初三了,儼然成了一個大男孩。那天聽他媽媽跟我說,它發現小豪最近總是很晚回家,那天因為懷疑孩子早戀,跟小豪還吵了一架,鬧得鄰居都不安寧。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性情大變?

小豪的媽媽本意是想讓孩子別早戀、好好學習,但沒想到溝通方法出錯了,最後母子兩人都鬧得不愉快。

青春期的孩子心靈往往是最脆弱的,他們是最需要被理解、鼓勵的人,家長有沒有真正瞭解過孩子為什麼性情大變呢?青春期的孩子們通常要面對以下幾個"不平衡"狀態:

1、 心智水平和社會環境的不平衡: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經歷一個"蛻變"的過程,由於孩子剛剛從家長的保護中走出來,心靈依然很脆弱,這時候孩子面對複雜的社會、校園環境,很容易產生不適應的心理。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二、心理需求和現實的不平衡:青春期是孩子個人意識逐漸形成並強化的階段,這時候孩子初步學會了反抗、抵制,可是很多時候由於家長的不理解、校園規定的束縛,孩子的心理需求通常不能實現,所以造成需求與現實條件的不平衡

三、能力與責任的不平衡:很多孩子在剛剛踏入青春期的行列時,會被教導應該要學會獨立自主、勇往直前。可是孩子初次接觸這樣的新"角色",並不得不改變原有的嬌氣和乖巧時,會產生很強的抵抗性,這就是孩子自身的能力與他們所要承擔的責任之間的不平衡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以上幾種"失衡"的狀態是青春期的孩子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有些孩子的反應會比較強烈,從此產生不安、焦慮的感覺,所以才會不停跟父母吵架、置氣等等。家長們通常都只看到了孩子在情緒驅使下產生的逆反的"表象",卻很少會去關注這些行為後面孩子不安和焦躁的心靈。

"共情"是最有效的溝通前提

由於青春期的孩子迫切渴望被理解,尤其是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所以父母更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太過固執,用更多的條條框框去束縛孩子,而是學會"共情",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情緒來源,併合理開導。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首先,不要與孩子鬥嘴,試著冷靜分析孩子情緒。青春期的孩子最讓父母操心的就是"早戀"、"暴力傾向"和"冷戰"等等。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都有跡可循。由於孩子剛剛步入成熟的時期,對於異性關係、處理矛盾這些問題還沒有具體理解,往往做出不成熟的決定。

家長要做的首先是分析問題,做到"對事不對人",針對孩子常見的煩惱進行開導。例如,孩子如果暗戀某一位異性,家長應該做的不是責罵,而是引導孩子說出欣賞對方的哪些特質,鼓勵孩子"變得更好",向對方身上的閃光點靠近,這才會讓孩子對於愛情持有積極性向上的態度,對孩子未來的人生觀形成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其次,跟孩子平等交流。家長在孩子面前很容易收不住自己的"權威性",總是對孩子進行死板的說教。青春期的孩子可不吃這一套,越是約束孩子,他們就越想反抗。

跟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最正確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交朋友",站在孩子的視角想問題,家長們可以聯繫一下自己過去的經歷,這樣就能更深入地理解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和理解。

孩子青春期成了父母的心病,怎麼與孩子有效溝通?試試“共情”吧

總結

青春期的孩子也有很多的煩惱,家長們通常都很難看到孩子小小的身體裡其實藏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那麼家長要做到的就是幫助孩子接受現狀、對抗焦慮和不安,跨過這一段"迷茫期",孩子也就學會了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