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評論——“有朋自遠方來”一方漢印風格篆刻。江右刀客


篆刻評論——“有朋自遠方來”一方漢印風格篆刻。江右刀客

“有朋自遠方來”,此印刻得清雋淡雅,意韻流動,看似簡單卻頗有可讀性。竊以為此印有二得或有一失。第一得,從章法上說,此印之成功在於“方”字的收身處理,如果“方”字也比較飽滿、方正,將其左右空間佈滿,章法上就平鋪直敘,六字一如,生動性就沒有了。第二得,作者看似刻得隨便,而線條的處理其實很見用心,特別在線條的兩端和轉折處,總體變化不大但是細節變化豐富,比如“有”字的頭部、“朋”字的頭部,並不簡單平滑地一筆而下,而是有起伏,有頓挫,有接續,這樣線條就不平淡了,就更有書寫的意味。又比如,此印線條的形態基本是圓鈍形,全印一致。但仔細體會,在整體一致的前提下,線條兩端的形態還是有細微不同,或尖或圓或方,這樣,豐富性和書寫的隨意感都表現出來了。

這些變動都不是大的變動,然而不大的變動往往比劇烈的變動更見情致更見意味。我們讀黃牧甫的作品,那種幽默那種稚拙那種生動,並不在於長槍大載的顯擺,而在於看似平正、普通的整體造型下,一處兩處似乎不經意、似乎很偶然的特殊。所以,匠心不在於多,多就不叫匠心了,到處都想動腦筋,大動干戈,效果反未必好。

此印兩個得處都是大處,決定著作品的整體效果。而一個失處屬於微瑕,不改動無大的妨礙,但改動改動可能更好:“有”字上橫和右豎都緊貼印邊,這兩處我覺得以破開一處為好,為生動。因為“自”字也有一豎貼邊,所以可能以破“有”的右豎更好些。其實仔細揣摩,作者也看到了這一點,也在右豎上破開了一處,但是似破非破,太小心而顯得小氣,不如豁然開一大口,才痛快才精神才見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