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越老越狠,别还没到30岁就觉得人生就这样了

引言: 43岁的中年男人,老婆离了,工作丢了,负债200万,上有老下有小,这样的人生还有希望吗?

任正非老爷子在那段至暗的岁月,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世人会用“通信皇帝”“现代成吉思汗”“商界泰斗”这些分量极重的词来形容他。

所以知乎、悟空上那些绝望发问的人:

“24岁,负债20万,还能翻身吗?”

“35岁,负债100多万,老婆跑了,好想死”

应该好好向任老爷子学习,越老越狠,别还没到30岁,就觉得人生就这样了。

任正非:越老越狠,别还没到30岁就觉得人生就这样了

1944年,贵州安顺镇宁诞生一个男婴,教书匠的父亲满腹经纶,却只能在不通人烟的大山中穷困一生,带着期许与祝福,为第一个儿子取名正非,国人极重名字,名字一定程度上甚至影响一个人的命运,正与非这一矛盾体似乎早早暗示了任正非一生在正道上的坚守、极其非凡的成就与他与众不同的经商哲学。

镇宁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偏远山区,贫穷是刻在他灵魂深处的伤痕,而他却将它转变成山民独有的坚韧与旷达。

任正非祖籍浙江,出生于贵州。

得益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从小任正非养成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尊重。

通过高考从大山走出的任正非,在大学第一次接触到电子计算、数字技术等,那时候的大学可不像现在这会,纷纷扰扰,乱乱糟糟,那会的大学货真价实是全国技术的前沿阵地,这种超前的视野在年轻的任正非心中种下一颗关于通信帝国的种子。

只待时机成熟,展现他不世出的刀法,败尽天下英雄。

半生无名,一刀开天。

数学家张益唐,北大才子,留美博士,半生坎坷,籍籍无名,一度靠送快餐店打工维持生计,53岁,突然用一片论文震惊学术界,成为传奇。

任正非同样如此,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堪称大器晚成的典范。

1963年-1983年,那是新中国最混乱的年代,吃得饱饭,穿上暖衣是普通老百姓最盼望的事,为了让每个老百姓穿上新衣,国家特地从德国斯贝西姆公司引入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建设现代化的化纤厂,生产化纤衣。

辽阳太子河畔,中国最先进的化工厂成立了,可混乱的政治,极其艰苦的环境让地方的工程队都不愿意去,这个苦差最终落在了任正非所在的部队头上。

刚毕业的任正非刚从南方温暖的大山中走出来,一转身走进天寒地冻的东北土坯房。漏风漏雨的土坯房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28度。

吃得了苦,扛得住压,世界才是你的。

任正非事后回忆说:“我们一边吃着世界上最大的苦,一边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

在最艰苦的环境了,任正非完成了最先进技术资本的积累,在落后的人生赛道上实现了第一次弯道超车。

凭借先进技术,任正非在部队里很快做到了技术副团,眼看就要拿到中校军衔,却赶上百万大裁军,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1983年,44年生的任正非转业到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任中层管理,已届不惑之年。而比他小10岁的王健林则幸运了许多,1986年,54年生的王健林转业到地方任职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炙手可热,年仅32岁。

个人的命运总是难敌时代的大潮,当改革大潮来袭,无人可以置身事外,命运的伏线悄然拉动。

有的人生而知之,有的人困而知之。

王健林看准机会主动下海,终成一代地产传奇。

任正非比较本分,他本想着踏踏实实的过好小日子,可命运没有放过,也许是天降大任的偶然,也许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必然,诸多苦难接踵而至。

1987年,入伍后在天寒地冻中成长,跟工程机械打了十几年交道的老任还没见识过商海的尔虞我诈。

这一年他43岁,在南油一次看似平常的交易中,被骗走200万货款,离婚,辞退,巨额欠债,接踵而至,命运的巨浪将他的小船打的稀烂。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老任没有指责,选择平静离开,下海经商还债。就像他的名字,在是是非非中坚守正道。

当时看来是英雄末路,现在来看是伟大发端。

靠着2万元的初始资本金,任正非创立华为,凭借代理香港一家交换机公司赚差价,成功翻身,攒下创业第一桶金。

太阳底下无新事,少数企业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在一次次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从群星中脱颖而出,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

华为走对每一个关键节点的背后,都藏着任正非不断进取的果敢与决心。

就像腾讯传里说的:“活着的宿命就是战斗”

任正非没有沉醉在躺着赚钱的代理商模式中,在积攒本钱的同时,他敏锐的感知到到中国电信业对程控交换机的渴望,也清晰的认识到国内市场被外国巨头垄断的无奈。

所以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压上全部身家,贷款6000万,研发自主品牌交换机,迎来华为的高光时刻,同时也完成了华为从一家代理商走向通信巨头的化茧成蝶的深刻转变。

七月流火,盛夏年间。仿佛又回到辽阳那个冰冷刺骨的土坯房,他带着50多个年轻员工,在深圳宝安的破旧厂房中,高温的机器下挥汗如雨,电路板,话务台,焊接,编程,调试,修改,一块版图一款版图的拼,一锤接着一锤的擂。比外国巨头性价比低30%的C&C08交换机就这样被他们活生生的搞出来了。

彼时擂出的其实不仅仅是自主研发的交换机,更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技术制霸全球的通信帝国雏形。

深圳宝安的酷热与辽阳太子河畔的严寒都都阻挡不了来自大山的倔强汉子。

身体上的苦反而缓解了他心理上的悲。

至暗时刻,挚爱与单位毅然选择与他划清界限,生命怎么会这么苦涩,大山的汉子痛了不会叫,抹干泪和血,举起锤与铁,硬生生在绝望的荒原打造了一座希望的堡垒,硬朗倔强的耸立在新中国通信市场的一片乱象中。

站在五楼会议室眺望远方的任正非眼神晦暗而坚定,他对身边人说:“如果这次研发失败,你们可以另谋生路,而我只能从楼上跳下去”。

凭着代理的惊人利润,他本可以和其他倒爷一样轻松的成为亿万富翁,但他选择玩命一搏,为什么?

因为有的人活着是为了名和利,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争那一口气。

老任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被抛弃的委屈还有从事行业仰仗他国鼻息的憋屈,汇聚在一起,凝聚成那酣畅淋漓的一刀。

一刀出,天地开。

这一刀,打开了中国通信业的广阔天地,称之为开天辟地也不为过,没有这一刀,就没有今天的华为。

这是华为的第一场硬仗,更是生死之战,这一年他48岁,在应该知天命的年纪逆势崛起,向死而生。告诉世人,我不认命,更不认输。

1992年,华为凭借该交换机年产值1.2亿,利润过千万,成为国内首家通信设备自主研发产商。在随后的5年里,与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等国际电信巨头同台竞技,上演新时代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